一、含法字的文言文語句及翻譯
法 :
古寫作“灋”(會意。從“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從“廌”(zhì),即解廌,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它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能用角去觸理曲的人。基本義:刑法;法律;法度) 又有記載云“法”是一種與鹿和牛類似的神獸,在古代人們將它作為斷案的工具,每當辦案時出現多個嫌疑人的時候,人們通常把它放出來,它如果用犄角頂誰,誰就是罪犯。
1、同基本義
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會意。——東漢·許慎《說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書·呂刑》
法者,刑罰也。所以禁強暴也。——《鹽鐵論·詔圣》
殺戮禁誅謂之法。——《管子·心術》
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禮記》
失期,法當斬。——《史記·陳涉世家》
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度則悖。——《呂氏春秋·察今》
2、法令;規章;制度
漢法令非行也。——漢·賈誼《治安策》
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戰國·墨翟(dí)《墨子》
3、標準;模式/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4、方法;辦法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孫子·九變》
其法,用膠泥刻字。——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夢溪筆談·采草藥》
5、尊稱佛家的事物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稱繼承衣缽的弟子為法嗣。后亦泛指繼承人);法界(佛教指整個現象界);法華(佛經名。《妙法蓮華經》的簡稱。佛教主要經典之一)
6.、效法
則文王不足法與?——《孟子·公孫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為法。——《呂氏春秋·察今》
垂諸文而為后世法。——唐·韓愈《答李翊書》
7、依法處治
[商鞅]將法太子。——《史記·商君列傳》
二、含法字的文言文語句及翻譯
法 : 古寫作“灋”(會意。
從“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從“廌”(zhì),即解廌,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它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能用角去觸理曲的人。基本義:刑法;法律;法度) 又有記載云“法”是一種與鹿和牛類似的神獸,在古代人們將它作為斷案的工具,每當辦案時出現多個嫌疑人的時候,人們通常把它放出來,它如果用犄角頂誰,誰就是罪犯。
1、同基本義灋,刑也。平之如水。
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會意。——東漢·許慎《說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書·呂刑》 法者,刑罰也。
所以禁強暴也。——《鹽鐵論·詔圣》 殺戮禁誅謂之法。
——《管子·心術》 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禮記》 失期,法當斬。
——《史記·陳涉世家》 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度則悖。——《呂氏春秋·察今》2、法令;規章;制度漢法令非行也。
——漢·賈誼《治安策》 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戰國·墨翟(dí)《墨子》3、標準;模式/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4、方法;辦法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孫子·九變》 其法,用膠泥刻字。
——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夢溪筆談·采草藥》5、尊稱佛家的事物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
——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稱繼承衣缽的弟子為法嗣。后亦泛指繼承人);法界(佛教指整個現象界);法華(佛經名。
《妙法蓮華經》的簡稱。佛教主要經典之一)6.、效法則文王不足法與?——《孟子·公孫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韓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為法。——《呂氏春秋·察今》 垂諸文而為后世法。
——唐·韓愈《答李翊書》 7、依法處治[商鞅]將法太子。——《史記·商君列傳》。
三、有含字的詩句
帶“秋”字的詩秋風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唐·劉禹錫《秋風引》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 ·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棄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
--元·黃庚《江村即事》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唐·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寫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寫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寫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寫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寫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寫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寫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寫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寫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寫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寫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寫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寫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寫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寫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
四、有含字的詩句
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
初日照楊柳,玉樓含翠陰。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葳蕤華結情,婉轉風含思。
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秋鬢含霜白,衰顏倚酒紅。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含歌攬涕恒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
長亭駐馬未能前,井邑蒼茫含暮煙。
五、含有發字的詩句
《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六章》崔日用
操環昔聞迎夏啟,發匣先來瑞有虞。
《郊廟歌辭?享惠昭太子廟樂章?登歌》杜羔
發祗乃祀,咳嘆如聞。
《享惠昭太子廟樂章登歌》杜羔
發祇乃祀,咳嘆如聞。
《春歸昌谷》李賀
束發方讀書,謀身苦不早。
《日出行》李賀
白日下昆侖,發光如舒絲。
《舞曲歌辭?白纻辭》李白
揚清歌,發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
《白纻辭三首》李白
揚清歌,發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
六、帶字的詩句
1.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3.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一曲新詞酒把酒問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