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里明月寄相思此詩句的出處是
由慎芝作詞、曾仲影作曲的《明月千里寄相思》是上世紀40年代上海紅歌星吳鶯音的代表流行曲。著名指揮家陳燮陽上臺后顯得很激動,原來,《明月千里寄相思》正出自他父親、樂壇詞人陳蝶衣之手。對于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是首思念情人的歌曲,陳燮陽特別給予更正,父親遠在香港思念兒女,懷著無限感傷的思緒創作了此曲
明月千里寄相思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邊新月如鉤
回憶往事恍如夢
重尋夢境何處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遙問心已愁
請明月代問候
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月色朦朦夜未盡
四周遭寂寞寧靜
桌上寒燈光不明
伴我獨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無音訊
欲待遙問終無憑
請明月代傳信
寄我片紙兒為離情
二、千里明月寄相思此詩句的出處是
由慎芝作詞、曾仲影作曲的《明月千里寄相思》是上世紀40年代上海紅歌星吳鶯音的代表流行曲。
著名指揮家陳燮陽上臺后顯得很激動,原來,《明月千里寄相思》正出自他父親、樂壇詞人陳蝶衣之手。對于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是首思念情人的歌曲,陳燮陽特別給予更正,父親遠在香港思念兒女,懷著無限感傷的思緒創作了此曲 明月千里寄相思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邊新月如鉤 回憶往事恍如夢 重尋夢境何處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遙問心已愁 請明月代問候 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月色朦朦夜未盡 四周遭寂寞寧靜 桌上寒燈光不明 伴我獨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無音訊 欲待遙問終無憑 請明月代傳信 寄我片紙兒為離情。
三、明月千里寄相思 這首詩全文
“明月千里寄相思”,這并不是一首詩,而是吳鶯音演唱的一首歌叫《明月千里寄相思》。
全文: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邊新月如鉤,
回憶往事恍如夢,
重尋夢境何處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遙問心已愁,
請明月代問候,
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月色蒙蒙夜未盡,
周遭寂寞寧靜,
桌上寒燈光不明,
伴我獨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無音訊,
卻待遙問終無憑,
請明月代傳信,
寄我片紙兒慰離情。
注釋:
《明月千里寄相思》是由金流作詞、作曲、編曲,吳鶯音演唱的歌曲。
該曲收錄于吳鶯音1997年12月30日發行的專輯《Denon Mastersonic》中,徐小鳳、蔡琴等人都翻唱過該曲。
擴展資料:
1、詞、曲作者簡介:
劉如曾(1918—1999)作曲家、戲曲家。原籍江蘇常州。
1918年出生上海。筆名(劉今、金流)少年時代愛好音樂和戲劇。
1937年作詞作曲創作了第一首歌曲《我們的行列》。
1942年就讀于上海國立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
1945年參加雪聲劇團,致力于越劇音樂改革。除越劇外,他還為話劇和十幾個戲曲劇種作曲、編曲。
建國后,歷任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教員、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至四屆理事、中國劇協第四屆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等職。
1999年11月22日,因心臟病突發,逝世于上海,享年81歲。
2、演唱者簡介:
吳鶯音,原名吳劍秋,是曾有“鼻音歌后”之稱的上海老歌星。
上世紀40年代,與周璇、姚莉、白光、李香蘭、白虹等齊名的吳鶯音,是上海灘家喻戶曉的紅歌星。如今,還有不少上了年紀的人能夠哼上幾首她的名曲。她原唱的《大地回春》在海外廣為流傳,在北美華人地區,至今還被作為春節的喜慶歌曲演唱。
此外,她唱紅的《我有一段情》、《江南之夜》、《岷江夜曲》等,現在常被港臺歌手翻唱。
因肺積水醫治無效,于當地時間2009年12月17日在洛杉磯故世,享年87歲。
3、創作背景:
當初《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作者劉如曾將寫好的歌給吳鶯音唱,卻“碰了一鼻子灰”,“不怎么好聽嘛,我不要這首”。吳鶯音說,當初自己認為這首歌“曲調不美”,還差點宣判了此曲的死刑,“當時寫歌的人的作品沒有人唱就等于賣不出錢,迫于生計的劉如曾一再慫恿我一定要錄,我才終于答應了。”
誰知道歌曲一發行,在港臺等地大受歡迎,“唱片賣瘋掉,我和劉如曾都覺得好玩,想想差點就沒有這支歌。”試想,假如沒有吳鶯音獻聲,《明月千里寄相思》很可能就此埋沒在中國流行音樂長河里,默默無聞。
4、翻唱版本:
1988年徐小鳳翻唱此歌曲收錄在專輯《別亦難》中,再次唱紅該歌曲。
徐小鳳-明月千里寄相思MV
蔡琴《不了情》2007經典歌曲香港演唱會上也翻唱了這首歌。
蔡琴-明月千里寄相思MV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明月千里寄相思
搜狗百科-劉如曾
搜狗百科-吳鶯音
四、古詩詞“明月千里寄相思”出自于哪首詩
從古到今,親人在中秋團聚已成一種期望。雖不如春節回家團聚那么重要,而在古詩文中,中秋思親乃至于月圓相思似乎比春節更甚一籌。文人墨客借中秋月圓寄托思親的情愫,推而廣之,便有了“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喟嘆。月夜思親的詩詞作品很多,但好像沒有出現具體的“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原句。
1、描寫月亮的詩句: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2、翻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里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3、賞析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