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詩句的意境,說說什么是真正的青春
《鳳簫吟》的下闋有“消魂,池塘別后,曾行處、綠妒輕裙。
恁時攜素手,亂花飛絮里,緩步香茵。
朱顏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
遍綠野、嬉游醉眼,莫負青春。”
大約青春是指這些浪漫純真的歲月,看那些青春校園小說也能感受到這一點。
勸學
【唐】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但是青年人到老感受又回歸到現實,青春是努力學習的時候,誰能做一輩子少年呢
二、塞繆爾的《青春》片段,根據詩的意境,說說什么是真正的青春
青春應該是有一顆年輕的心,意志堅強、充滿幻想、熱情奔放、勇于進取。總之,青春是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象征。
青春
塞繆爾·厄爾曼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熱的戀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茍安。如此銳氣,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擬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臺天線,只要你從天上人間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青春永駐,風華常存。
一旦天線下降,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然則只要樹起天線,捕捉樂觀信號,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YOUTH
Samuel Ullman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ring back to dust.
Whether 60 or 16,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so long are you young.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20,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80.
三、結合中國古代詩歌談談意境說
談詩歌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國古代詩歌所追求的最高藝術標準,也是欣賞詩歌時首先應該注意的。
一首好詩至關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 如果詩的意境不美,盡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語言、美的旋律,它也不會給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會具有詩的藝術美,從而,也就失去了詩意美。
詩是很講究意境的。所謂煉句不如煉字,煉字不如煉意,詩貴意境等,就是講詩的意境的重要性。
我國文學史上優秀的詩詞曲賦,都蘊含美的意境。作為抒情文體的典范,詩歌更具有期獨特的意境美。
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和欣賞詩歌時,要進入詩歌的意境,領略作者豐富的藝術想象。 意境包括“意”和“境”兩個方面,“意”是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描繪的具體景物和生活畫面。
意與境合,就形成了意境,優美的意境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認為意與境的交融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方式: 一、情隨境生 詩人先前并沒有自覺的情思意念,在生活中遇到某種物景,忽有所悟,思緒滿懷,于是會借著對物景的描寫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出來,達到意與境的交融。
《文心雕龍。物色篇》:“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說的就是由意及境的過程。我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這類例子: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陽頭揚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是詩中的人物隨境生情。
詩人自己隨景生情達到意境渾融的如: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王》:“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天。愁因薄幕起,興是清秋發。”
《宿中同廬江寄廣陵舊游》:“山瞑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日照一孤舟。”
崔景頁 《黃鶴樓》:“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相關何處上,煙波江上使人愁 。”在這類詩中,詩人的情思意念都是由客觀物景觸發的,由境及意的脈絡比較分明。
有的詩更寫出情意隨著物景轉換而變化的過程,如柳永《夜半樂》這首詞共三疊,層次很分明,景物的轉換引起感情的變化,感情的變化又反過來改換了景物的色調,可以說是達到了“意與境深”的地步。 情隨境生,“情”固然是隨境而生,但往往是原先就有了,不過隱蔽著不很自覺自己,耳目一旦觸及外境,遂如吹皺的一池春水,喚醒了心中的意緒。
二、移情入景 在意境雋永的抒情作品中,“一切景語皆語也。”(王國維《人間語話》)。
景物是有開的,實的,情思是無形的,虛的,化情思為景物,就是以神求形,移情入景,情景交融,通過境來表現意。譬如元雜劇《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崔鶯鶯送別張生赴試時唱的一支曲子:“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里,布滿青云的天,鋪滿落花的地,秋風蕭瑟,北雁南歸,連排四個景物,畫出一片荒落衰敗的景色,正好襯托出主人公的離愁別恨。
一派灰蒙中也有一片紅色的樹林,在別人看來“紅于二月花”的楓林,映入鶯鶯眼里,片片紅楓都化作了離人的血淚。于是透過這蕭條凄厲的秋色,淋漓盡致地傳遞出戀人傷別悲涼痛苦的心緒。
秋涼與悲秋融成一體,構成了情景契合的意境。 將情思化入景物的筆法,也是多種多樣的。
馬致遠的《天凈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一詞一物,一句一景,看起來它們互不干涉,但并不各自為政。
這是因為每個景物都呈現一種枯瘦昏暗的色調,連那小橋流水也仿佛沒精打彩的樣子,于是這些景物將結連成為一脈景色,這沉沉暮勾通,正適應著天涯孤客的腸斷心裂。這里用景物的色調來把情思溶入景物的。
移情入境,景不過是達情的媒介。情僅僅是詩的胚胎,要將它培育成詩,必須找到適合它們的媒介物,這就是景。
詩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現,情胚與景媒交融契合才產生詩的意境。 三、體貼物情,物我情融 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們在形態色調上各有差異,使人產生某種共同的印象,仿佛它們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樣。
古代詩人長于體貼物情,將物情與我情融合起來,構成詩的意境。陶淵明的《讀山海經》:“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登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平疇交遠岡,良苗亦懷新”。杜甫《發譚州》:“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
《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都達到了物我情融的地步。再如杜甫的《三絕句》之二:“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詩人體貼鸕鶿那種欲近人又畏人的心情,向它表示親近,歡迎它常來作客。詩人和鸕鶿達到了涼解,建立了友誼,他們的感情交融在一起。
不論運用何種手法,都是意與境渾,心與物共,情思與景物融為一體,景生情,情生景,形神兼備,虛實相生,從而創造出生動優美、韻致精深的意境。欣賞詩歌的意境美,要像欣賞音樂一樣,要有心靈的參與,要用心地去領悟,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要讓自己的思緒在詩人創造的詩歌的意境美中馳騁翱翔。
既要用上述的方法對詩歌的意境美進行比較深入的賞析,又不要拘泥于這些方法,不要拘泥于前人已有的對詩歌注釋,不要對詩歌做吹毛求疵的挑剔。詩人在創作詩歌時受到周圍境和自身意(情)的影響因素太。
四、最有意境的詩詞
【惜花】韓?? 皺白離情高處切 膩紅愁態靜中深 眼隨片片沿流去 恨滿枝枝被雨淋 總得苔遮猶慰意 若教泥污更傷心 臨軒一盞悲春酒 明日池塘是綠陰 【春詞】朱淑真 屈指清明數日期 紛紛紅紫競芳菲 池塘水暖鶼鶼并 巷陌風輕燕燕飛 柳帶萬條籠淑景 游絲千尺網清輝 人間何處無春色 只是團圓人未歸 【寄人】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 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猶為離人照落花 【題桃樹】袁枚 二月春歸風雨天 碧桃花下感流年 殘紅尚有三千樹 不及初開一朵鮮 【綺懷】黃仲則 幾回花下坐吹簫 銀漢紅?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 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 宛轉心傷剝后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 可憐杯酒不曾消。
五、你理解嗎
詩的建筑美是藝術的現實,其視覺上的均齊造就了聽覺上的調和,文字的空間排列有朗讀轉化為語音的時間順序,分行則是為了強調停頓和突出節奏感詩的建筑美還能強化詩的“內在律",造成意蘊的回環具體到這首詩:它描寫了一位絕代佳人,詩人不去說美人如何美,而是去描述她如何成為如癡如醉的審美對象——風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寫她如何成為日思夜想的戀愛對象、夢中的花朵不寫她的外貌,而寫她引起的癡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內在,意味的微妙其意旨不盡于某行某列,而是在行與行、節與節的對照里小橋、明月的時空轉換,因”看“與”夢“的活動而得到聯結詩意的重心是微妙的人際關系,審美者成為審美對象、夢中人成為他人夢境里的角色,意象的對照激蕩著情思,像對知道河床:小橋流水融入月光,于是”風景“入”夢“、水波似的柔情鑄成清麗的夢境,像溶溶的月色,輕輕的、淡淡的,卻不乏起伏的情、漾動的波……它是一支優美的戀歌,卻”凝練“在詩行中,化為短短的四行,一個充滿理趣和戲味道藝術境界,一個神奇的詩境……
六、誰知道塞繆爾的《青春》片段,根據詩的意境,說說什么是真正的青春
青春塞繆爾·厄爾曼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熱的戀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茍安。如此銳氣,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
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致靈魂。
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無論年屆花甲,擬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人人心中皆有一臺天線,只要你從天上人間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青春永駐,風華常存。一旦天線下降,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然則只要樹起天線,捕捉樂觀信號,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