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關于因酒后賦詩被罷官人的詩句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居廬山,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
恰在此時,永王李璘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他認為天下亂局已定,此時大唐的情形十分類似于東晉永嘉南渡,正是割據江南的大好時機。
因此力勸永王直取金陵,并在永王發動叛亂之后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語,自比謝安,慫恿李璘割據稱帝意圖昭然。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
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
將吳兵三千軍駐扎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并讓他參加了幕府。
二、李白關于因酒后賦詩被罷官人的詩句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居廬山,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
恰在此時,永王李璘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他認為天下亂局已定,此時大唐的情形十分類似于東晉永嘉南渡,正是割據江南的大好時機。
因此力勸永王直取金陵,并在永王發動叛亂之后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語,自比謝安,慫恿李璘割據稱帝意圖昭然。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
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
將吳兵三千軍駐扎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并讓他參加了幕府。
三、描寫朋友辭別的詩句、格言警句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秋登萬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舟中曉望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適,天臺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疑是亦城標。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展開其他相似回答 (2)-1谷歌愛好者 2009-3-24 19:22:37 61.150.9.* 舉報柳永的凄涼送別詞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摧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宋)柳永《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摧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宋)柳永《雨霖鈴》 送陳章甫 1 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 ,棗花未落桐陰長2。 青山朝別暮還見 ,嘶馬出門思舊鄉3 。
陳侯立身何坦蕩4 ,虬須虎眉仍大顙5 。 腹中貯書一萬卷6 ,不肯低頭在草莽 7。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 8。 醉臥不知白日暮 ,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 ,津口停舟渡不得9。 鄭國游人未及家 10,洛陽行子空嘆息 11。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12。 謝亭送別1 許渾 勞歌一曲解舟行2,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送人東歸 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1,浩然離故關2。
高風漢陽渡3,初日郢門山4。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5。
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6。 別離 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1,恥為游子顏2。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3。
所志在功名4,離別何足嘆。 長相思 林逋 吳山青,越山青1。
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2,江頭潮已平。
踏莎行 晏殊 祖席離歌1,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2。
居人匹馬映林嘶3,行人去棹依波轉4。 畫閣魂消5,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1,溪橋柳細。
草薰風暖搖征轡2。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3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4。
樓高莫近危闌倚5。平蕪盡處是春山6,行人更在春山外。
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1 王觀 水是眼波橫2,山是眉峰聚3。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4。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四、在清朝遭朝廷封殺的詩句
“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滿門抄斬
公元1711年,又有人告發,在翰林官戴名世的文集里,對前明政權表示同情態度,又用了南明的永歷帝的年號,朝廷就下令把戴名世打進大牢,判了死刑。這個案件牽連到他的親友和刻印他文集的,又有三百多人。另外有不少文字獄,完全是牽強附會,挑剔文字過錯,甚至為了一句詩、一個字也惹出大禍。有一次,翰林官徐駿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音bì)字,雍正帝見了,馬上把徐駿革職。后來再派人一查,在徐駿的詩集里找出了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于是挑剔說,這“清風”就是指清朝,這一來,徐駿犯了誹謗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五、悲嘆的詩句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陸游《釵頭鳳》
紅穌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岳飛《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六、反腐的詩句有哪些
一、《拒壽禮》 【作者】包拯 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
操勞本是份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 【鑒賞】包拯60壽辰,提前囑其兒包貴一概不準收受任何壽禮。
沒有想到,第一個送禮的是仁宗皇上。包貴在百般無奈之下,只好請代皇上送禮來的太監公公寫幾句話,勸包拯收下這份特殊的禮物。
太監公公覺得有理,便提筆寫下一首詩“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禮送,拒之門外理不通。”
包拯看后,即寫了上面這首詩作復,并將皇禮退了回去。這首詩明白如話,一不念功,二不辭勞,“拒禮為開廉潔風”。
表現出包公的崇高節操和無私品格。 二、《薛明府去思口號》 【作者】元好問 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
只從明府到,人信有清官。 【鑒賞】在封建社會里,官場似乎是個大染缸,骯臟齷齪的官場把好官。
一、《拒壽禮》 【作者】包拯 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 操勞本是份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
【鑒賞】包拯60壽辰,提前囑其兒包貴一概不準收受任何壽禮。沒有想到,第一個送禮的是仁宗皇上。
包貴在百般無奈之下,只好請代皇上送禮來的太監公公寫幾句話,勸包拯收下這份特殊的禮物。太監公公覺得有理,便提筆寫下一首詩“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禮送,拒之門外理不通。”包拯看后,即寫了上面這首詩作復,并將皇禮退了回去。
這首詩明白如話,一不念功,二不辭勞,“拒禮為開廉潔風”。表現出包公的崇高節操和無私品格。
二、《薛明府去思口號》 【作者】元好問 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 只從明府到,人信有清官。
【鑒賞】在封建社會里,官場似乎是個大染缸,骯臟齷齪的官場把好官也帶壞了。所以作者發出“公廉第一難”的感慨。
然而,出污泥而不染者盡管少,但還是有的,這就“人信有清官”了。 三、《石灰吟》 【作者】于謙 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鑒賞】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而不拘于物,確是詠物詩中的上品。
本詩以石灰的生產過程(千錘百煉、烈火焚燒、粉身碎骨)暗喻人生的經歷,以石灰的清白暗喻人品的高潔。表面上看是寫石灰,實際上是寫人生感悟。
文字明白,寓意深遠,詩味如茶,令人回味。 四、《入京》 【作者】于謙 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鑒賞】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太監王振。
王振飛揚跋扈,貪贓枉法,為所欲為。據說朝中大臣要見他一面必須納白銀百兩。
以權納賄,明碼標價。當時于謙巡撫山西,為官清正廉明,最恨巴結權貴。
每次入京匯報,都是兩手空空,不帶任何禮品。有一次有人勸他:“你不送金銀珠寶,帶點土特產像蘑菇、線香之類,做個人情也好”。
于謙舉著兩袖詼諧地說,“你看,我這不也帶著東西了。”這就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來歷。
這首詩表明于謙清廉耿直,充滿浩然正氣。 五、《四十初度》 【作者】于謙 碌碌庸庸四十余,因逢初度轉躊躇。
腰黃久負金為帶,頭白驚看雪滿梳。 剩喜門庭無賀客,絕勝廚傳有懸魚。
清風一枕南窗臥,閑閱床頭幾卷書。 【鑒賞】這首詩是作者生日抒懷。
首句是自謙之詞,次句是作者形象的真實寫照。“剩喜門庭無賀客,絕勝廚傳有懸魚”是典型的清官形象,“清風一枕南窗臥,閑閱床頭幾卷書”進一步點出作者清風一枕、南窗臥讀的業余生活。
全詩告訴我們一位稱職的官員應該思考些什么、追求些什么,那就是要勤政愛民,清廉自守。 六、《燕京雜詩》 【作者】鄭板橋 不燒鉛汞不逃禪,不愛烏紗不愛錢。
但愿清秋長夏日,江湖常放米家船。 【鑒賞】不參道,不學佛,不愛功名,不喜利祿,只羨慕米芾沉迷書畫、隱逸于江湖。
唯其有高超的見識,方能有此曠達的胸懷;唯其能看破惡濁官場的內幕,才能出污泥而不染;唯其嚴于律己,方能成為清官;唯清官,才能如此愛民。 七、《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作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鑒賞】這首詩是鄭板橋被罷官離開濰縣回鄉時,告別濰縣紳士民之作。
作者為人正直,只關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為上司不滿,于是上司借故罷了他的官。時年他已61歲,在濰縣擔任了7年縣令,照理說,至少也該發點小財了,然而他罷官之日,卻是囊橐蕭蕭兩袖寒,惟有一囊書畫,兩袖清風,實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清官。
這首詩在用詞上很有感情色彩。蕭蕭寒、清瘦、秋風都從字面上傳遞出一種蕭索、冷落、凄冷之感,與作者的心情和處境和諧一致。
七、形容氣憤的詩句
作者:朱超 來源:知乎 自古詩人多悲憤,當其怒時,或遭饞于小人,或久困于塵網,或斥強敵之無道,或哀同胞之孱弱。
才高難用,報國無門,心有郁結不能發,故寄于筆墨,千載后讀之,凜凜有生氣。今選悲憤詩詞二十首,日夕誦讀,以自勵其志,勿忘國恥。
屈原《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 鮑照《擬行路難·其六》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行路難》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行路難,歸去來!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悲陳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劉禹錫《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寒沙始到金。賀鑄《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
肝膽洞。毛發聳。
立談中。死生同。
一諾千金重。推翹勇。
矜豪縱。輕蓋擁。
聯飛鞚。斗城東。
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
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樂匆匆。似黃粱夢。
辭丹鳳。明月共。
漾孤篷。官冗從。
懷倥傯。落塵籠。
簿書叢。鹖弁如云眾。
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動。漁陽弄。
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
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
目送歸鴻。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金錯刀行》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京華結客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璘珣。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
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
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
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
遣人驚。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
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
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
有淚如傾。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
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元好問《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慘澹龍蛇日斗爭,干戈直欲盡生靈。高原出水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
精衛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誰在,莫擬分軍下井陘。
鄭思肖《二礪》愁里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音。十年勾踐亡吳計,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鴻哀破國,晝行饑虎嚙空林。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