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維詩歌中有“空”的詩句有哪些
僅列15句以供參考: 1.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鹿柴》【唐】王維 2.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躲雕。 --《出塞作》【唐】王維 3.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哭孟浩然》【唐】王維 4.秋槐落葉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菩提寺私成口號》【唐】王維 5.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孟城坳》【唐】王維 6.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酬張少府》【唐】王維 7.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過香積寺》【唐】王維 8.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漢江臨眺》【唐】王維 9.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積雨輞川莊作》【唐】王維 10.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穎川空使酒。 --《老將行》【唐】王維 11.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鳥鳴澗》【唐】王維 12.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秋夜曲》【唐】王維 13.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山居秋螟》【唐】王維 1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中》【唐】王維 15.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
--《桃源行》【唐】王維。
二、王維所有詩中帶有空字的詩句有哪些
1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山居秋暝》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鳥鳴澗》原文: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3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鹿柴》原文: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4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原文: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5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云期。
《早秋山中作》原文:
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溪守故籬。豈厭尚平婚嫁早,
卻嫌陶令去官遲。草間蛩響臨秋急,山里蟬聲薄暮悲。
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云期。
三、帶有“空”字詩句
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出塞作
唐 王維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躲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雪嫖姚。
菩提寺私成口號
唐 王維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葉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孟城坳
唐 王維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四、含空的詩句以及朝代作者
游人去后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
……《游》棄疾
一劍橫【空】星斗寒,甫隨平北復征蠻。
……《題武夷》戚繼光
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
……《九曲棹歌》朱熹
水底盡傳螺五色,湖邊【空】掛網千絲。
……《鴛鴦湖棹歌之四十八》朱彝尊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鹿柴》王維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秋詞》劉禹錫
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秋夜寄丘員外》韋應物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古柏行》杜甫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磋砣。
……《送魏萬之京》李頎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李白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馬嵬》李商隱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長安秋望》趙嘏
五、帶空字的詩句 快點我急用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出塞作
唐 王維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躲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雪嫖姚。
菩提寺私成口號
唐 王維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葉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孟城坳
唐 王維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飛鳥,時鳴深澗中。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
煙花三月下揚州 。
孤帆遠影碧空盡 ,
唯見長江天際流 。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僅供參考
六、經典詩句賞析 (王維的詩句)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這首詩描寫雨過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開篇兩句概寫“新晴”景氛,雨后初晴,空氣清新,天空中似乎一塵不染,極目遠望,則似乎原野較平日更為開闊,突出了雨后的特點。以下具體寫景。
詩人眼前是一座臨水的小山村,村邊緊靠著一條溪水的渡口,而村中綠樹環抱,一直伸延到溪邊。再順著溪流望去,遠處田野里積滿了水,水色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村后綿延著山巒,而在山巒之后又有青翠的山峰顯露出來,因為下雨,所以田中積水,因為空氣清新,所以平日模糊的遠峰也清晰地顯現出來。
這里的遠景描寫,再次刻劃“新晴”特點,響應一、二兩句。最后兩句響應三、四句,再寫山村,農家都全部出動到田野里緊張地勞作,表明正值農忙時節,也可見農民意在抓緊雨過天晴的有利時機而突擊耕種的情形。
這樣的描寫,使新晴景象與農民勞作融為一體,構成一幅景色優美且又充滿生活氣息的畫卷。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詩歌鑒賞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輞川莊,在今陜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
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
首聯寫田家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正是連雨時節,天陰地濕,空氣潮潤,靜謐的叢林上空,炊煙緩緩升起來,山下農家正燒火做飯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飯菜準備好,便提攜著送往東??——東面田頭,男人們一清早就去那里勞作了。
詩人視野所及,先寫空林煙火,一個“遲”字,不僅把陰雨天的炊煙寫得十分真切傳神,而且透露了詩人閑散安逸的心境;再寫農家早炊、餉田以至田頭野餐,展現一系列人物的活動畫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氣息,使人想見農婦田夫那怡然自樂的心情。 頷聯寫自然景色,同樣是詩人靜觀所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看吧,廣漠空蒙、布滿積水的平疇上,白鷺翩翩起飛,意態是那樣閑靜瀟灑;聽啊,遠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黃鸝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樣甜美快活。輞川之夏,百鳥飛鳴,詩人只選了形態和習性迥然不同的黃鸝、白鷺,聯系著它們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繪:雪白的白鷺,金黃的黃鸝,在視覺上自有色彩濃淡的差異;白鷺飛行,黃鸝鳴囀,一則取動態,一則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布,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所謂“詩中有畫”,這便是很好的例證。
唐人李肇因見李嘉釣集中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的詩句,便譏笑王維“好取人文章嘉句”(《國史補》卷上);明人胡應麟力辟其說:“摩詰盛唐,嘉釣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此正嘉釣用摩詰詩。”(《詩藪·內編》卷五)按,嘉釣與摩詰同時而稍晚,誰襲用誰的詩句,這很難說;然而,從藝術上看,兩人詩句還是有高下的。
宋人葉夢得說:“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釣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采數倍。”
(《石林詩話》卷上)“漠漠”有廣闊意,“陰陰”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陰陰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畫面就顯得開闊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積雨天氣空蒙迷茫的色調和氣氛。 如果說,首聯所寫農家無憂無慮的勞動生活已引起詩人的濃厚興趣和欣羨之情,那么,面對這黃鸝、白鷺的自由自在的飛鳴,詩人自會更加陶醉不已。
而且這兩聯中,人物活動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摹擬,而是經過詩人心靈的感應和過濾,染上了鮮明的主觀色彩,體現了詩人的個性。對于“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來說,置身于這世外桃源般的輞川山莊,真可謂得其所哉了,這不能不使他感到無窮的樂趣。
下面兩聯就是抒寫詩人隱居山林的禪寂生活之樂的。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參木槿而悟人生短暫,采露葵以供清齋素食。這情調,在一般世人看來,未免過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厭倦塵世喧囂的詩人,卻從中領略到極大的興味,比起那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名利場,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詩人自謂。
詩人快慰地宣稱:我早已去機心,絕俗念,隨緣任遇,于人無礙,與世無爭了,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庶幾乎可以免除塵世煩惱,悠悠然耽于山林之樂了。《莊子·雜篇·寓言》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沒有隔膜了。
《列子·黃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
七、王維的《竹里館》的詩句是什么意思
竹里館王維 (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釋編輯本段回目錄
《竹里館》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嘯: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類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獨坐幽篁,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譯文編輯本段回目錄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邊彈著琴一邊又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
皎潔的月光從空中映照。句解編輯本段回目錄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篁”,竹林。“幽篁”,出自屈原《山鬼》:“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竹乃是品性高雅的象征。蘇東坡就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詩人獨坐于其間的竹林,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幽深、茂密的竹的世界。詩人獨坐幽篁,撫弄琴弦,一曲終了,情有不足,不禁擲琴而長嘯。這樣的情致,頗有些魏晉名士的味道。魏晉時,當世的七大名士嵇康、阮籍、山濤等人常常在竹林中喝酒、縱歌,史稱“竹林七賢”。又據《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嗜酒能嘯,善彈琴”。正巧阮籍也有一首關于彈琴的詩:“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從詩中我們知道,阮籍的琴聲,是因為夜不能寐,要借之來平息內心的煩躁、矛盾。他的嘯聲,也同樣是為了要發泄心中抑郁之氣。而王維的“彈琴復長嘯”又是為何呢?詩人并不言及,只是繼續寫他在竹林中彈琴、長嘯的情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深的竹林里,沒有人知道詩人在干什么,只有一片明月,照映到他的身上。彈琴也好,長嘯也好,都是詩人獨自所為,在這深山茂林之間,連聲響也難以傳出,自然不會有外人知曉。然而,隨著時間不知不覺地推移,明月突然躍出,照亮了詩人獨坐的叢篁,就仿佛一位知音,傾聽著詩人的心曲。夜中彈琴的阮籍,感受到清風為他吹解胸懷;獨坐幽篁的王維,也同樣感受到了大自然對他的深情慰藉。只不過此時的王維隱居山林,不問世俗,心境平和,比起阮詩的意境,這首《竹里館》要靜謐、悠然得多。人不知而有日月知,此刻的詩人,脫略了俗世,卻融入了自然,進入一種與自然同體、與大化同在的境界。讀罷全詩,一幅圖畫已赫然眼前:幽幽的竹林中,詩人獨坐其間,遠離塵世嘈雜,既賞幽篁美景,復得琴嘯之樂,再有明月相伴,物我一體,渾如天籟。試問,若非心靈澄凈之人,如何寫得出這清幽澄靜之景?若無恬淡脫俗之心,又何來這忘情絕俗之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王維帶空的詩句并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