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明理的詩句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 于謙 《石灰吟》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龜雖壽》
明理: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二、請推薦幾句有關勵志明理的古代詩詞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0、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1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后漢書·陳蕃傳》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傳》 1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后出師表》 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將進酒》 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提出這一著名的“三不足”論斷。
2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23、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 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2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30、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三、請推薦幾句有關勵志明理的古代詩詞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0、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1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后漢書·陳蕃傳》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傳》 1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后出師表》 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將進酒》 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提出這一著名的“三不足”論斷。
2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23、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 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2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30、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四、關于明理的詩歌
觀書有感(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 于謙 《石灰吟》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龜雖壽》明理: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飲酒》呂祖詩曰:清靜妙經亙古無,水精注后理方舒;品分二四超三界,天地尊崇護寶珠。
關帝詩曰:一卷無為清靜經,旁門外道不相親,改邪歸正尋天理,長生不死也由人。觀音詩曰:陰陽動靜在人天,皇極中宮練汞鉛,識得濁清升降法,明燈不夜照三千。
火公老人詩曰:太極陰陽玄妙多,長生大道少人摩,世界若要人不死,接命添油養太和。呂祖詩曰:看破浮生早悟空,太陽隱在月明中;時人悟得陰陽理,方奪天機造化功。
韓祖詩曰:虛心實腹求鉛光,月里分明見太陽;湛破濁清升降路,自然丹熟遍身香。急性子詩曰:男清女濁有先天,不曉根基亦枉然;女斬赤龍男降虎,何愁俗子不成仙。
呂祖曰: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以明;此身不向今生度,再等何時度此身。無心道人詩曰:眼不觀色鼻不香,正意誠心守性王;三境虛空無一物,不生不滅壽延長。
清靜子詩曰:妄念才興神急遷,神遷六賊亂心田;心田既亂身無主,六道輪回在目前。尹真人詩曰:靈光終夜照河沙,凡圣原來共一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云遮。
丹經云:三尸九蠱在人身,阻塞黃河毒氣深;行者打開三洞府,九蠱消滅壽長生。清虛真人詩曰:茅庵靜坐勝高樓,斬去三尸上十洲;堪嘆玉堂金馬客,文章錦肅葬荒丘。
無子詩云:七情六欲似風塵,一夜滂沱洗垢新;待等地雷初發動,尸嚎鬼哭好驚人。古詩云: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書中尋佛法,筆尖蘸干洞庭湖。
達摩祖師曰:一陽氣發用功夫,九蠱三尸趁此除;到處擒拿須仔細,恐防墜落洞庭湖。金蟬子詩曰:虛無一氣成仙方,空覺色身覓性王;功滿三千丹詔下,超凡成圣步仙鄉。
紫陽真人詩曰:此法真中妙更真,無頭無尾又無形;杳冥恍惚能相見,便是超凡出世人。翠虛子詩曰:無心無物亦無身,得會生前舊主人;但是此中留一物,靈臺聚下紅砂塵。
觀空子詩曰:富貴榮華似水漚,塵勞識破上慈舟;觀空得寶爐中煉,穩跨青牛謁帝洲。玉鼎真人詩曰:無為大道是觀空,不是枯禪修鬼童;若得明師親說破,無形無象結玲瓏。
懼留孫詩曰:空形空象空仙方,空寂空心空性王;空里不空空色相,真空觀妙大文章。元始天尊師曰:清靜妙經本自然,得明真道悟先天;金丹一服身通圣,隨做逍遙自在仙。
靈寶天尊詩曰:清靜真言卻不多,內中玄妙少人摩;此身有盞長生酒,請問凡夫喝過么。降生天尊詩曰:清靜后逢正子時,一輪明月見江湄;此中真道于斯覓,借問諸君知不知。
斗母元君詩曰:識得生身性自歸,無不為兮無不為;萬殊一本退藏密,生圣生凡在此推。觀音古佛詩曰:可傳圣道領慈航,普渡群迷煉性光;能悟先天清靜道,金仙不老壽延長。
玄女娘娘詩曰:圣道可傳勇沸濤,渡男渡女渡塵勞;五行四象全修就,頭戴金冠赴九霄。天花真人詩曰:先天上德為純陽,若肯修行果是強;五德五元三寶足,何須執德苦勞張。
何仙姑詩曰:道德真詮品最奇,全憑五戒立根基;情高執著回頭想,莫等幽冥悔后遲。無垢子詩曰:去妄存誠儒圣云,榮華富貴似浮云;豈知貧富前生定,何必碌碌勞骨筋。
無心道人詩曰:真靈不散名歸中,無識無知亦是空;只去衷心不去道,千金口訣實難逢。洗塵子詩曰:洗去塵心學仙佛,無思無慮甚悠然;不貪酒色和財氣,學個長生壽萬年。
康節夫子詩曰:萬物原來在一身,天文地理亦同親;凡夫不究源頭理,性入幽冥骨埋塵。程夫子詩曰:世人找的先天初,返本還源一太虛;妄念不生歸太極,雷鳴海底現鱉魚。
子思夫子詩曰:不生妄念不驚神,焉能著物昧天真;勸君急訪靈明竅,養性存心學圣人。呂祖曰:二八佳人體似酥,腰中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中教君骨髓枯。
常生大帝曰:識破河圖早下功,還源返本一真宗;但能創出洛書綱,壽比南山一樣同。薛道光詩曰:苦勸人修不肯修,常沉苦海為何由;百年富貴電光灼,口氣不來萬事休。
翠虛真人詩曰:老君清靜度人經,指示身中日月星;生死死生由自主,仙佛佛仙在心靈。元始天尊贊曰:清靜妙經是上乘,修行男女可為憑;金科玉律相同契,九六乾坤冉冉升。
靈寶天尊贊曰:急尋清靜悟真空,收性回西莫轉東;采藥煉丹功果就,超凡脫殼謁蒼穹。降生天尊贊曰:清靜經圖最為先,度人寶筏一慈船;經文點破生死竅,注解掀開井中天。
蓋天古佛贊曰:清靜寶經至妙玄,多蒙天一注成全,有人得會經中理,三教凡夫登寶蓮。木公老祖詩曰:道德天尊演妙玄,尊經一部即真傳,求師指破生死竅,得訣勤修龍骨丹;個個同登清靜道,人人共上彩云蓮,。
五、分別寫出描寫兄弟情,友情,,明理的古詩詞各一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題西林壁蘇 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