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黃梅戲的詩詞
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觀黃梅戲詩
清光緒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權率班來五河演出時,年僅20多歲,正值才華橫溢之際,所扮小旦令五河觀眾為之傾倒。難以數計的“高腔迷”們一改初衷成為“黃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戲”的文人、紳士們。王浣溪盡情地欣賞著與古樸喧闐的高腔藝術風格迥異的黃梅戲,不禁詩情勃發,他結合社會,觀照自身,浮想聯翩,直抒胸臆,佳作連篇。
“觀戲詩”共三組,第一組寫觀戲心得體會,詩中悟出許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
《觀戲有得》
一: 絕大文章游戲出,特翻往事做新聞。
詼諧卻有箴規意,只是旁觀漫不分。
二: 說法由來必現身,當場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癡迷者,未免觀場是矮人。
三: 曲部風流斗巧妝,英雄兒女各分行。
諸君漫說登場好,總要回頭看下場。
四: 富貴功名四十年,盧生有夢也徒然。
梨園曲似邯鄲枕,一樣收場絕可憐。
第二組詩是贈葛大權的。作者真摯而細膩地描繪了伶人葛大權瀟灑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誘人的魅力,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贈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
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
可餐秀盡饑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
《再贈二絕句》
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
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
旁觀只怪癡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
第三組則是詠“葛大權班”所演的劇目,選10部大本戲,分別題詠:
一: 倚官作勢已難寬,況把書生下等看;
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
(注):作者此詩詠傳統劇目《張朝宗告漕》(又名《告經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斷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彌;
鏡分雖有團圓日,難煞墻頭破鏡時。
(注):作者此詩所詠劇目為《合鏡緣》(又名《雙合鏡》、《月墻破鏡》)。
三: 未識郎君面若何,是誰入室竟操戈;
倘非牽絆書生出,怎得松枝施蔦蘿。
(注):此詩詠《烏金記》(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備亦良緣,云雨巫山夢不全;
縱是金環能踐約,那堪虛度十三年。
(注):此詩寫《毛洪記》(又名《兩世姻緣》)。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緣共羨小方清;
登樓不說登科話,翻惹家人兩淚傾。
(注):此詩寫《珍珠塔》。
六:棍打鴛鴦太不情,一杯酒復困書生;
葡萄渡口風波惡,那及官衙勢更橫。
(注):此詩寫《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訪》、《清官冊》)。
七:茍延殘喘主人恩,翻肆讒言月下奔;
到底羅巾能泄恨,不教東海郁冤魂。
(注):此詩寫《羅帕記》。兩本頭則分稱《羅帕寶》、《三鼎甲》,總稱《羅帕記》。
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卻悔從前領略訛;
抵死相思了無益,不如雙去問閻羅。
(注):此詩寫《山伯訪友》。老本分兩本:《下天臺》、《上天臺》。
九:有身尚賣復何思,樹下聯姻事更奇;
不借聘錢偏得婦,牛郎無比好便宜。
(注):此詩寫《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雞本不用牛刀,賈禍誰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無怨恨,卻令舉室荷恩褒。
(注):作者此詩詠的是《雞血記》(又稱《磨坊記》)。
以上10首詠黃梅戲傳統劇目的詩作,經對照其劇情與今存黃梅戲同名劇目完全相同。“觀戲詩”可確鑿地證明:清代安慶地區的黃梅戲劇目,在道光咸豐年間已趨成熟并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為黃梅戲所賦“觀戲詩”,記錄了一段歷史,填補了黃梅戲史的空白,彌足珍貴。
二、描寫黃梅戲的詩句
《贈伶人葛某》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可餐秀盡饑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再贈二絕句》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旁觀只怪癡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第三組則是詠“葛大權班”所演的劇目,選10部大本戲,分別題詠:一: 倚官作勢已難寬,況把書生下等看;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注):作者此詩詠傳統劇目《張朝宗告漕》(又名《告經承》、《告大漕》).二: 一片冰心斷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彌;鏡分雖有團圓日,難煞墻頭破鏡時.(注):作者此詩所詠劇目為《合鏡緣》(又名《雙合鏡》、《月墻破鏡》).三: 未識郎君面若何,是誰入室竟操戈;倘非牽絆書生出,怎得松枝施蔦蘿.(注):此詩詠《烏金記》(又名《桐城奇案》).四: 小星得備亦良緣,云雨巫山夢不全;縱是金環能踐約,那堪虛度十三年.(注):此詩寫《毛洪記》(又名《兩世姻緣》)。
.。
三、描寫黃梅戲的詩句有哪些
《贈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
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
可餐秀盡饑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
《再贈二絕句》
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
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
旁觀只怪癡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
第三組則是詠“葛大權班”所演的劇目,選10部大本戲,分別題詠:
一: 倚官作勢已難寬,況把書生下等看;
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
(注):作者此詩詠傳統劇目《張朝宗告漕》(又名《告經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斷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彌;
鏡分雖有團圓日,難煞墻頭破鏡時.
(注):作者此詩所詠劇目為《合鏡緣》(又名《雙合鏡》、《月墻破鏡》).
三: 未識郎君面若何,是誰入室竟操戈;
倘非牽絆書生出,怎得松枝施蔦蘿.
(注):此詩詠《烏金記》(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備亦良緣,云雨巫山夢不全;
縱是金環能踐約,那堪虛度十三年.
(注):此詩寫《毛洪記》(又名《兩世姻緣》).
四、形容黃梅戲的詩詞
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觀黃梅戲詩 清光緒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權率班來五河演出時,年僅20多歲,正值才華橫溢之際,所扮小旦令五河觀眾為之傾倒。
難以數計的“高腔迷”們一改初衷成為“黃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戲”的文人、紳士們。王浣溪盡情地欣賞著與古樸喧闐的高腔藝術風格迥異的黃梅戲,不禁詩情勃發,他結合社會,觀照自身,浮想聯翩,直抒胸臆,佳作連篇。
“觀戲詩”共三組,第一組寫觀戲心得體會,詩中悟出許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觀戲有得》一: 絕大文章游戲出,特翻往事做新聞。詼諧卻有箴規意,只是旁觀漫不分。
二: 說法由來必現身,當場情事本非真。笑他到底癡迷者,未免觀場是矮人。
三: 曲部風流斗巧妝,英雄兒女各分行。諸君漫說登場好,總要回頭看下場。
四: 富貴功名四十年,盧生有夢也徒然。梨園曲似邯鄲枕,一樣收場絕可憐。
第二組詩是贈葛大權的。作者真摯而細膩地描繪了伶人葛大權瀟灑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誘人的魅力,贊美之情溢于言表:《贈伶人葛某》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可餐秀盡饑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
《再贈二絕句》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旁觀只怪癡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
第三組則是詠“葛大權班”所演的劇目,選10部大本戲,分別題詠:一: 倚官作勢已難寬,況把書生下等看;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注):作者此詩詠傳統劇目《張朝宗告漕》(又名《告經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斷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彌;鏡分雖有團圓日,難煞墻頭破鏡時。(注):作者此詩所詠劇目為《合鏡緣》(又名《雙合鏡》、《月墻破鏡》)。
三: 未識郎君面若何,是誰入室竟操戈;倘非牽絆書生出,怎得松枝施蔦蘿。(注):此詩詠《烏金記》(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備亦良緣,云雨巫山夢不全;縱是金環能踐約,那堪虛度十三年。(注):此詩寫《毛洪記》(又名《兩世姻緣》)。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緣共羨小方清;登樓不說登科話,翻惹家人兩淚傾。(注):此詩寫《珍珠塔》。
六:棍打鴛鴦太不情,一杯酒復困書生;葡萄渡口風波惡,那及官衙勢更橫。(注):此詩寫《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訪》、《清官冊》)。
七:茍延殘喘主人恩,翻肆讒言月下奔;到底羅巾能泄恨,不教東海郁冤魂。(注):此詩寫《羅帕記》。
兩本頭則分稱《羅帕寶》、《三鼎甲》,總稱《羅帕記》。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卻悔從前領略訛;抵死相思了無益,不如雙去問閻羅。
(注):此詩寫《山伯訪友》。老本分兩本:《下天臺》、《上天臺》。
九:有身尚賣復何思,樹下聯姻事更奇;不借聘錢偏得婦,牛郎無比好便宜。(注):此詩寫《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雞本不用牛刀,賈禍誰知在羽毛;我自烹雉無怨恨,卻令舉室荷恩褒。(注):作者此詩詠的是《雞血記》(又稱《磨坊記》)。
以上10首詠黃梅戲傳統劇目的詩作,經對照其劇情與今存黃梅戲同名劇目完全相同。“觀戲詩”可確鑿地證明:清代安慶地區的黃梅戲劇目,在道光咸豐年間已趨成熟并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為黃梅戲所賦“觀戲詩”,記錄了一段歷史,填補了黃梅戲史的空白,彌足珍貴。
五、有關黃梅戲的評價的詩句有哪些
都是來自晚清文人王浣溪,選取部分詩句參考。
1、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贈伶人葛某》
2、曲部風流斗巧妝,英雄兒女各分行。-《觀戲有得》
3、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再贈二絕句》
4、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再贈二絕句》
5、富貴功名四十年,盧生有夢也徒然。-《觀戲有得》
原文:
《贈伶人葛某》
作者:王浣溪
葛洪妙裔盡神仙,戲術偏工最少年;
翩若驚鴻翔日下,皎如玉樹立風前;
可餐秀盡饑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聽囀一聲鶯語罷,直教歡喜極人天。
《觀戲有得》
作者:王浣溪
一:
絕大文章游戲出,特翻往事做新聞。
詼諧卻有箴規意,只是旁觀漫不分。
二:
說法由來必現身,當場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癡迷者,未免觀場是矮人。
三:
曲部風流斗巧妝,英雄兒女各分行。
諸君漫說登場好,總要回頭看下場。
四:
富貴功名四十年,盧生有夢也徒然。
梨園曲似邯鄲枕,一樣收場絕可憐。
《再贈二絕句》
作者:王浣溪
一: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
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
旁觀只怪癡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
第三組則是詠“葛大權班”所演的劇目,選10部大本戲,分別題詠:
一:
倚官作勢已難寬,況把書生下等看;
拼擲儒冠伸眾憤,到頭博得萬民歡。
二:
一片冰心斷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彌;
鏡分雖有團圓日,難煞墻頭破鏡時。
三:
未識郎君面若何,是誰入室竟操戈;
倘非牽絆書生出,怎得松枝施蔦蘿。
四:
小星得備亦良緣,云雨巫山夢不全;
縱是金環能踐約,那堪虛度十三年。
五:
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緣共羨小方清;
登樓不說登科話,翻惹家人兩淚傾。
六:
棍打鴛鴦太不情,一杯酒復困書生;
葡萄渡口風波惡,那及官衙勢更橫。
七:
茍延殘喘主人恩,翻肆讒言月下奔;
到底羅巾能泄恨,不教東海郁冤魂。
八:
失之交臂奈伊何,卻悔從前領略訛;
抵死相思了無益,不如雙去問閻羅。
九:
有身尚賣復何思,樹下聯姻事更奇;
不借聘錢偏得婦,牛郎無比好便宜。
十:
割雞本不用牛刀,賈禍誰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無怨恨,卻令舉室荷恩褒。
王浣溪簡介:
王浣溪,名造五,字鳳樓,清同治八年(1869年)三月初四日生。潛山縣(今岳西縣桃李鄉東園村)人。
王浣溪出生于今岳西縣的一個書香門第,自由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年未弱冠便中秀才、補廩生。光緒末年,輪當歲貢,因為仗義執言得罪學官而未赴選,從此淡泊功名,潛心教學。
王浣溪作的18首“觀戲詩”為填補黃梅戲史的空白做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https://**item/王浣溪/10759911?fr=aladdin
六、贊美黃梅戲的句子有哪些
1. 對黃梅戲我有一種扯不開的情結,源于兒時,我最愛看黃梅戲,那時,電影電視稀少,倒是竹子戲、黃梅戲、湘劇等在鄉下集市或大村落中偶爾有演出,我們便約一批小伙伴跟著戲班子跑。
2. 追溯黃梅戲的歷史,還挺源遠流長的,它,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為我國五大劇種。黃梅戲的最早源頭是安徽與湖北交界的大別山地區。
3.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廬劇、徽劇、泗州戲并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
4. 黃梅戲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采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并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
5. 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成為演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
6. 分布地以安慶為中心,遍及中國。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 絕大文章游戲出,特翻往事做新聞。詼諧卻有箴規意,只是旁觀漫不分。
8. 說法由來必現身,當場情事本非真。笑他到底癡迷者,未免觀場是矮人。
9. 曲部風流斗巧妝,英雄兒女各分行。諸君漫說登場好,總要回頭看下場。
10. 富貴功名四十年,盧生有夢也徒然。梨園曲似邯鄲枕,一樣收場絕可憐。
11. 豈是當年葛玉貞,新詞譜就更調箏;而今記得前身樣,故把釵裙學女伶。
12. 才拭啼痕笑態宣,歌成又舞柘枝顛;旁觀只怪癡憨甚,那識登場要達權。
七、急求贊美戲曲的詩句
1.“你穿上鳳冠霞衣,我將眉目掩去,大紅的幔布扯開了,一出折子戲……”濃妝重彩的背后是張什么樣的臉,華麗戲服里又縫著怎樣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講的,聚散離合,悲喜憂愁,酸甜苦辣,陰晴圓缺,統統搬上舞臺,流淌成有聲有色的歷史,滿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2.《老殘游記》里小玉唱絕四座、余音繞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個名角的成長都是一部血淚斑駁的書,大部頭的書才成就這一亮相便驚艷四方的絕活兒。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轉曲折,傾倒了爺孫幾代,風靡了數個王朝。
這哪是人間音響,分明是域外天籟! 3.正如老歌適合于用黑膠唱片來收藏一樣,戲曲還是要在舞臺上發揚光大的。泛黃紙張上記載的文字只能作為案頭文學,供文人賞玩;而再動聽的呼吁,如果失去了鮮活的文化載體,也起不到拯救傳統的作用。
若有心,請停下匆忙的步履,找一間戲院,品一壺香茗,和著古老的曲調,放松一回自己的身心吧。 4.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5.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6.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7.從著名導演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到流行歌手李紋的歌曲《刀馬旦》;從臺灣作家白先勇編導的青春版《牡丹亭》轟動半個中國,到叛逆小天王周杰倫捏著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劇……不經意間,戲曲這種藝術形式正悄悄地浸染著我們的生活。
8.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城一味,一城一曲,一城一個故事。煮一杯茶,西湖柳瘦;翻一本書,紅樓春秋;聽一出戲,最愛黃梅。
9.我不會唱戲,但我喜歡看著一個個角色包容著一切的悲歡離合,那些小情緒,在舞臺上不斷放大,可能現實生活中幾秒的思緒,會演變成幾分鐘的演繹。人生里的相遇,本來就帶著歡樂,在戲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對答。
你看著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10.戲曲畢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說,她愛昆曲這種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戲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縷情絲,佳節觀燈也能觀出那么多樂事。
戲曲本身就是一種品位,一種享受,很難得,蕩滌了千年的時光,還有這樣的藝術能讓我們細細品嘗。我喜歡經得住時間里蕩滌的東西,更淳更深刻。
11.沉醉百年采茶調,衣襟總帶黃梅香。諸君漫說登場好,曲部風流斗巧妝。
12.虛擬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縱橫之筆,長歌當哭、長袖善舞,“無畫處皆成妙境”;寫意的舞臺簡約空靈,無花木卻見春色,無波濤可觀江河;唱念坐打中“匯千古忠孝節義、成一時離合悲歡”,處處體現著戲曲自身詩的藝術表現和詩的抒情美 13.“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中國戲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閨的古典佳人,伴著唐風宋韻的高嘆低吟,沿著南戲、元雜劇的歷史軌跡一路蓮步輕移而來。
正是傳統文化的燭照濡染,使戲曲“離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14.水袖并不易運用得好。欠則暗淡無力,過則猛而無姿,只有理解了它,掌握了其中的規律,才能做到出神入化,讓心緒與水袖一同飄飛。
正如母親教我兒時所做的那古老而又簡單的游戲,需要那反反復復的重疊,周而復始的輪回,然后揮收自如,也就達到了最高境界。 15.每當戲中的女子情到深處,牽掛便如水袖般若即若離;而悲到切處,恨,也在拂袖而去那一霎那間凝固。
那份深沉的情感,則在臺上久久不息,令人蕩氣回腸。 姐姐又說,這古女子的心思就如同水袖一般含蓄,即使是郎情妾意難分難舍,那思思量量的心事也像是女子的纖纖玉手,總要被水袖層層疊疊地遮掩了去,哪怕是顧影自憐,抑或回眸一笑,也需水袖若有若無地涵蓋著。
八、形容黃梅戲的詞語有哪些
1. 輕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
其釋義是輕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蹈,出自《群音類選·;玉如意記·;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曼舞,任星移斗橫。” 。
2. 賞心悅目【shǎng xīn yuè mù】
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魯迅《故事新編·采薇》:“兩人到山腳下一看,只見新葉嫩碧,土地金黃,野草開著些紅紅白白的小花,真是連看看也賞心悅目。”
[例句]大街上,整齊的行道樹,階梯旁的花圃,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3. 樸實無華【pǔ shí wú huá】
[釋義] 質樸實在而不浮華。 樸實無華出自巴金《〈爝火集〉后記》。意思為質樸實在而不浮華。
例句:陳淑貞談到說過高古瓷器看似樸實無華實則蘊藏精湛工藝。
4. 通俗易懂【tōng sú yì dǒng 】
釋義: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
1.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并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
2.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成為演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 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布地以安慶為中心,遍及中國。
3. 輕歌曼舞、賞心悅目的黃梅戲是地道的來自民間的藝術。她的表演質樸細膩,真實活潑;她的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她的曲調優美流暢,明快抒情。加以道白多用安慶官話,地方生活氣息濃郁,更顯黃梅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