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求佛的詩詞
一棵開花的樹----摘自《席慕蓉詩集》
作者: 席幕蓉
如何讓我遇見你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二、求佛保佑順利的句子
阿彌陀佛
你可以每日恭敬誠心佛法的念阿彌陀佛佛號,心里不要有其他念頭,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多多益善。念完后說,求佛菩薩保佑一切眾生健康平安,成就無上佛道。愿佛菩薩保佑我全家健康平安,成就無上佛道。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依照佛經所說和祖師大德講經說法的,去止惡行善,吃素放生,行善積德,老實修行。給自己種善因,這個求保佑的愿望才更有力量。
凈空法師---佛并不能保佑任何人,佛告訴我們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佛明了世間宇宙真相,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我們要得到什么樣的果報,我們就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用正確的方法從因上下手,就好像農民種地必須先下種、施肥、澆水,小心看護,然后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才能得到所要的瓜果。
凈空法師---佛菩薩保佑,是教你修因。你種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報。財富、智慧、健康長壽是每個人都想求的,想求而不肯種因,哪來的果?
有很多人到道場來,以為燒一支香,磕幾個頭,供一點水果,賄賂賄賂,佛菩薩就答應保佑他了,哪有這么便宜事情?
現在在這個世間,在中國、在外國學佛的同修,實在講,著重在修福是占絕大多數。他修福的目的在哪里?求發財、求升官、求家里人平安。心量就那么小,自私自利,諸位想想能求得到嗎?決定求不到。
假如我是佛菩薩,你這樣來求我,我會拒絕你,你的供養我不會接受的。為什么?你心量太小了,自私自利,我怎么能接受?我要接受你的賄賂,保佑你,那我不就變成了貪官污吏?所以這是迷信,這是大錯特錯。諸位要記住,不要說是佛菩薩,凡是正神都不接受賄賂的,你用金錢財物去供養,巴結不上的!妖魔鬼怪他才接受,接受之后,他是不是真的保佑你?他才不保佑你!到你該害病還是害病,該死的時候還是死。邪神總是欺騙人,正神不欺騙人,所以他不接受你的賄賂。
我們眾生希求果報,一定要曉得果報是怎樣形成的,換句話說,一定要知道它的因緣。修因得果,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你種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報。財富、智慧、健康長壽是每個人都想求的,想求而不肯種因,哪來的果?佛菩薩保佑,是教你修因。你自己不肯修因,天天拜佛,求佛菩薩保佑你、加持你,如果佛菩薩真的保佑加持你,佛菩薩是接受你的賄賂,那成什么話,沒這個道理。
我們對于因果要深信,凡是善的果報,我們希望得到,我們一定要修因,才真正會得到利益。如果你不修因,就算你天天拜佛、誦經,天天供養佛菩薩、賄賂佛菩薩,沒有用處!
想求得諸佛菩薩保佑,沒有那么簡單,你要有他保佑的條件。如果你是發心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這是非保佑不可,為什么?你很快地就要往生不退成佛了,諸佛歡喜贊嘆,沒有一尊佛不保佑你——你不要求他,他也保佑你,這些統統都是事實。
三、關于求佛的詩詞
詩詞: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于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出處:出自當代詩人席慕蓉的《一棵開花的樹》。 作者簡介: 席慕蓉,女,祖籍內蒙古,出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在臺灣。
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畢業后,赴比利時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專攻油畫,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1968年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及1987年臺灣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2007年12月22日,在福建參加“海峽詩會”的席慕容披露了這首詩的創作經過。
她回憶說,當時自己在臺灣國立新竹師范學院教書。 有一次在5月坐火車經過苗栗的山間,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后,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
“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么有這樣一棵樹,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 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
就是這棵真實地存在于席幕容生命現場里的油桐,讓她念念不忘。她心想,如果沒有自己那一回頭的機緣,樹上的花兒是不是就會紛紛凋零?這促使她寫下了《一棵開花的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棵開花的樹。
四、表示誠意的詩句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 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
行:行為。恒:恒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 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 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 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 10.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 11.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
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12.誠之所感,觸處皆通。
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
真誠能感動一切。 13.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15.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16.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18.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 竊:謙指個人的意見。
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于真誠。 19.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
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 20.神莫神于至誠。
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圣的了。 21.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 真誠,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22.君子乾乾不息于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
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 23.感人以誠不以偽。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
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 24.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余事。
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一靠的真誠。 25.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荀子·不茍》 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 26.君子養心,莫善于誠。
《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 27.至誠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28.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
雜:雜亂。為事:干事情。
29.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
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 30.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 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
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
五、求佛主保佑的句子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做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惡鬼畜生,諸余惡趣,邊地下賤,及蔑(miè)戾(lì)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懺悔。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于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凈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tuán)之食。或修凈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回向阿耨(nòu)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眾罪皆懺悔,諸福盡隨喜,及請佛功德,愿成無上智。去來現在佛,於眾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禮。
想免費皮膚變白嗎?
抄寫法華經吧
抄寫僧伽吒經
有法門名僧伽吒。若此法門在閻浮提。有人聞者。悉能除滅五逆罪業。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一切勇。于汝意云何。若人聞此法門福德之聚。過于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白佛言。云何世尊。佛告一切勇。如恒河沙等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若人聞此法門。所得福德亦復如是。一切勇。若人得聞如是法門。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轉。見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惡魔不惱。一切善法皆得成就。
若有人以凈信心讀誦此法門福多于前。九十五劫自識宿命。六萬劫中為轉輪王。于現在世人所敬重。刀不能害。毒不能傷。妖蠱不中。臨命終時。得見九十五億諸佛。安慰之言。汝莫怖畏。汝在世時聞僧伽吒法門。九十五億佛。各將其人至其世界。一切勇。況復有人得具足聞如是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