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自然規律的詩詞
詩句: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2、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5、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宋·晏殊《浣溪沙》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北宋·蘇軾《水調歌頭》7、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七律二首·送瘟神》名言:1、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戰國·荀況《荀子·天論》。
天:天體,自然。行:運行,運動。
常:規律。堯:傳說中上古賢明的帝王。
桀:夏朝末年的暴君。這幾句大意是:天體運行有一定的規律,不為堯的賢明而存在,也不因桀的暴虐而滅亡。
~體現了荀子樸素唯物主義的自然哲學觀。荀子認為:天有運行規律,人有能動力量。
天的自然力量和人的能動力量有各自作用的范圍。天無意識、無情感,對堯對桀均無愛憎。
天的自然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也不干預、主宰人事;人可以掌握和順應自然規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卻無法改變天的客觀規律。荀子的這一精辟思想激揚千古,啟迪后人,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可用以批判'天命論”、“天人感應論”等唯心主義學說。(荀況,戰國末期思想家)2、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這兩句大意是:天地不會說話,但不影響四時的運行,也不影響百物的生長。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各有其自身的規律,它們各自按照其自身規律去運動,無法逆轉,也無法阻止,這就是自然。
可用以說明自然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3、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春秋·老聃《老子》)符合自然規律的事物,雖然不與別物相爭,卻能取勝;雖然不說話,卻善于應答。(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我國古代春秋后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4、生活的目標是使生活合乎于自然規律。
--古希臘哲學家 芝諾5、龍,傳說中的存在,與神并立,凌駕于自然規律之上。--著名網絡作家 辰東 《遮天》6、科學研究基于同一法則,即一切事物的產生取決于自然規律,這也適用于人們的行動。
關于自然規律的名言美籍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7、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
--德國哲學家 恩格斯。
二、**詩詞《水調歌頭》全部詩句是什么
《水調歌頭·游泳》是**在1956年巡視南方,三次暢游長江寫下的詞,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
該詞描繪了1956年中國積極建設的現象,表達了**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也表達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水調歌頭·游泳》 作者: **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云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文字賞析 詞的上闕描繪了祖國江山雄偉瑰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暢游長江的豪情逸興。起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詩人將兩句古童謠信手拈來,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對仗工穩,含義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詩人的行蹤,也說明了游泳的地點。
這里“才”和“又”,不僅是時間的連貫和空間的轉換,也傳達出作者風塵仆仆巡視各地的興奮而又輕快的心情。**稍加改動,抒發了對社會主義祖國無限深厚的感情。
接著便以雄健的筆勢,轉入寫游泳,“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既是對游泳的特定環境,空前壯舉和豪邁意志的描寫,更是一種心靈的呈。兩句詞,萬里江天,上下映襯,橫渡縱目,情景交融。
顯示出詞人藐視天塹的恢宏氣度。再三句,直抒游泳時的強烈感受:“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補寫一筆大江景象,引出一個新奇的比喻,在動靜兩種環境的強烈對比中,用三層遞進式的議論,酣暢地表達了在中流擊浪前進的壯志豪情。
前兩句寫游泳時的鎮定和從容,后一句則寫獲得“自由”后的欣喜。“今日得寬馀”是上闋的感情基調,是對這次游泳的總括。
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出了上闋的結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二句是**游泳之際見長江逝水,聯想而及孔子的話,然后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論語·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擊風浪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聯系起來。這里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又有對崢嶸歲月的懷念;既有對歷史的追溯,又有對自然規律的探究;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爭朝夕、催人奮進的號角。
詞的下闋展描寫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江的偉大變革。“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以“風”字起,緊接著上闕意脈,矚目兩岸景色,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一“起”則聳然挺拔,發起新意,充分表現了今天中國人民建設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
前兩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橋建設展開,寫正在付諸實施的部分宏圖,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全詞運用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譜寫了一曲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戰歌。
在詞里各種景物,歷史神話等融貫著社會主義的道理。
三、有關自然規律的名言 小學生四年級
1、我們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賜,我們要向自然索取(米丘林)
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唐·杜甫)
3、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宋·李清照)
4、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每一聲(清·張維屏)
5、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6、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亞里士多德
7、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
8、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順從自然。--埃斯庫羅斯
9、只有按照自然所啟示的經驗來生活。--叔本華
10、這自然法規我認為是最高的法規,一切法規中最具有強制性的法規。--馬克·吐溫
11、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黑格爾
12、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玉外納)
13、研究自然是與名師交往,切不可輕視自然(阿加西斯)
14、到廣闊的天地中去,聆聽大自然的教誨(布賴恩特)
15、大自然不會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往往是我們自己(盧梭)
四、描述自然規律的詩句
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
5、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宋·晏殊《浣溪沙》
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北宋·蘇軾《水調歌頭》
7、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七律二首·送瘟神》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水調歌頭揭示自然規律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