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人心多變的詩詞
酌酒與裴迪 王維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太行路 白居易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峽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惡苦不常,好生毛羽惡生瘡.與君結發未五載,豈期牛女為參商.古稱色衰相棄背,當時美人猶怨悔.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為君熏衣裳,君聞蘭麝不馨香.為君盛容飾,君看金翠無顏色.行路難,難重陳.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行路難,難于山,險于水.不獨人間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見左納言,右納史,朝承恩,暮賜死.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二、描寫人心多變的詩詞
酌酒與裴迪 王維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太行路 白居易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峽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惡苦不常,好生毛羽惡生瘡。
與君結發未五載,豈期牛女為參商。古稱色衰相棄背,當時美人猶怨悔。
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為君熏衣裳,君聞蘭麝不馨香。
為君盛容飾,君看金翠無顏色。行路難,難重陳。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行路難,難于山,險于水。
不獨人間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見左納言,右納史,朝承恩,暮賜死。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三、形容人心善變的詩句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納蘭性德
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李白
人心懸反覆,天道暫虛盈。——劉長卿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劉禹錫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劉禹錫
人心懸反覆,天道暫虛盈。——劉長卿
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白居易
拓展資料:
人之初,性本善的解釋
人心與道心(道之心)相對,成正比,道心越勝,人心越善,道業越深;反之,亦然。
引證詳解
人的心地。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
宋梅堯臣《送懷倅李太傅》詩:“朝騎快馬暮可到,風物人心皆故鄉。”
清姚鼐《儀鄭堂記》:“自鄭王異術,而風俗人心之厚簿以分。”
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
如:這個沒有人心的家伙。
它指人們的意愿、感情等。
《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謂之好惡。”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所謂人心者,喜怒哀樂之已發者也。”
明《巡撫登萊右僉都御史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夫婦誥》:“而人心驚擾之后。尤宜坐鎮倉皇。”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掘突奏曰:‘太子當以社稷為重,望早正大位,以安人心。’”
《紅樓夢》第九十回:“這么看起來,人心天意,他們兩個竟是天配的了。”
參考資料:
人心-百度百科
四、求描寫內心跌宕起伏的詩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賞析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臘月釀制的酒。豚,是豬。足雞豚,意謂雞豬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致,所以錢鐘書說“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回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于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后,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于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此聯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來源很古,《周禮》里就有記載。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也說:“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到宋代還很盛行。而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贊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后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于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躍然紙上。
參考資料:http://**shicimingju/*
五、形容人心險惡的詩句有什么
1、《竹枝詞九首》唐代:劉禹錫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翻譯】人間世道“等閑平地”也會起波瀾,真是令人防不勝防,“人心”比瞿塘峽水還要兇險。
2、《白頭吟》唐代:李白
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
【翻譯】自然界的兩草尚且如此,人心卻不如草那樣執著堅定。
3、《春居雜興二首》宋代:王禹偁
誰道無心便容與,亦同翻覆小人心。
【翻譯】誰說無心就能逍遙自在,其實也像反覆無常的小人。
4、《人心吟》宋代:柴元彪
人心僅一寸,日夜風波起。
【翻譯】人心就那么大一點,卻總是會有各自的欲望平地起波瀾出事情。
5、《行路難》唐代:薛能
何處力堪殫,人心險萬端。
【翻譯】人心險惡多變化,讓人不停的殫精竭慮不知如何是好。
6、《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五十韻》唐代:劉長卿
人心懸反覆,天道暫虛盈。
【翻譯】人心險惡變化無常,如同世界的盛衰、消長、興亡等變化。
7、《感懷(十四首)》明代:楊基
人心本無疑,理與勢所侵。
【翻譯】人的心本來什么都相信,但是被情理和勢力摻雜,就會有所不同。
8、《雜劇·崔府君斷冤家債主》元代:鄭延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翻譯】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到頭來不過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9、《峽中行》唐代:雍陶
楚客莫言山勢險,世人心更險于山。
【翻譯】不要覺得山勢險峻,人心的險惡更甚于山。
10、《水滸傳》明·羅貫中
世間只有人心惡,萬事還須天養人。
【翻譯】世間人心最為險惡,一切還是要看天道的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