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岳飛《滿江紅》古詩
1、原文
《滿江紅·怒發沖冠》(宋·岳飛)
怒發(髪)沖冠,憑欄(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3、《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創作的一首詞。表現了作者抗擊金兵、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精神。
二、《滿江紅》的詩詞(岳飛)
滿江紅 宋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①憑:倚靠。 ②瀟瀟:急驟的雨聲。
③等閑:輕易,隨便。 ④靖康恥: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占汴京,徽、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史稱靖康之恥。
-------------------------------------------------------------------------------- 滿江紅譯文: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
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
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
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 岳飛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
出身貧寒,二十歲應募為“敢戰士”,身經百戰,屢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紹興十年 (1140)統率岳家軍大破金兵于郾城,進軍朱仙鎮,準備渡河收復中原失地。
但朝廷執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岳飛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滿愛國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為后人所編。
-------------------------------------------------------------------------------- 滿江紅賞析一: 滿江紅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侍從頭、收拾舊山河”。把收復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讀了這首詞,使人體會,只有胸懷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寫出感人的詞句。
在岳飛的這首詞中,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從“怒發沖冠”到“仰天長嘯”,先是寫在家里庭院中的情況,他憑觀欄雨,按說這是一種很愜意的生活,可是卻按不住心頭之恨而怒發沖冠。
一句“仰天長嘯”,道出了精忠報國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說明了岳飛高尚的人生觀,兩句話把作者的愛與恨,追求與厭惡,說得清清楚楚。岳飛在這里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塵與土”;“云和月”。
表白了自己的觀點,既形象又很有詩意。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開始就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懷壯志,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 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以此收尾,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
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 滿江紅賞析二: 《滿江紅·怒發沖冠》一詞,激情噴涌,震撼人心,已和岳飛的名字連在一起,并成為千古絕唱。
然而到了20世紀30年代,以余嘉錫、夏承燾為代表,認為《滿江紅》不是岳飛真作,疑為明人所偽托。此議一出,曾在60年代初,80年代初,掀起兩次爭論。
懷疑《滿江紅》詞非岳飛真作的看法是: 其一,岳珂所編《金佗粹編》、《鄂王家譜》都沒有收錄《滿江紅》詞。而且在明弘治間趙寬所書《滿江紅》詞碑之前,從未見到過此詞在世間的流行。
(按:趙寬所書《滿江紅》詞碑,立于杭州岳廟內,時間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 其二,認為此詞很可能是"那位在賀蘭山大破韃靼的將軍王越所作。
王越是一位老詩人,是一位有文學修養的大將,身份和岳飛很相似……這詞若不是他作,也許是出于他的幕府文士?"(夏承燾語) 其三,懷疑論者還在詞中提出"三十功名塵與士,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不可能在自己的詞作中引用自己的典故。提出"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賀蘭山"在西夏,岳飛沒有經歷過的地方,不可能在詞作中使用這樣的詞語等。
認定《滿江紅》詞是岳飛所作的專家學者有鄧廣銘、王瑞來等。他們的論點: 一是認為《滿江紅》表述的思想感情和那種慷慨激昂的風格,和他被《金佗粹編》收錄的若干題記、詩詞中的情感、風格基本一致,說岳飛寫不出這樣的詞作是站不住腳的。
二是從湯陰岳飛廟發現王熙天順二年(1458年)所書《滿江紅》詞碑,早于趙寬所書《滿江紅》碑44年,可見有人。
三、滿江紅 岳飛 宋詞全文
岳飛 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今譯】 倚在欄桿旁,我不由得怒發沖冠,一場瀟瀟秋雨剛剛停歇。 舉目遠望,仰天長嘯,萬千思緒,奔涌激烈。
為祖國奮斗,三十年的功名,自當視若塵土; 與敵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懼披星戴月。 千萬不要隨便虛擲了少年時光,等到頭發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間的國恥啊,還沒洗雪;臣子的復仇之恨啊,何時能滅? 駕起遠征的戰車吧,直把那賀蘭山踏裂!壯志凌云,餓了就飽餐敵人肉; 談笑風聲,渴了就痛飲敵人血。
期待著這一天吧,讓我們從頭收拾好舊日的山河, 向祖國獻捷!。
四、岳飛的滿江紅詩全文
滿江紅(寫懷)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
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