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兒童的古詩
古代兒童古詩詞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風鳶圖詩(其一)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⑴騎黃牛,
歌聲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鳴⑹蟬,
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花影》【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二、描寫孩子活潑可愛的詩句
兒童,天真無邪,活潑可愛,自古就是詩人們的吟詠對象.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涉及兒童的詩句:“童子佩觿”(《衛風·芄蘭》).西晉詩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嬌女詩》可說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較早的專門寫兒童的詩篇之一.此詩極力描繪詩人的兩個女兒——大女“蕙芳”與小女“紈素”逗人喜愛的嬌態,給讀者以身臨其境、如見其人之感.
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無論是涉及兒童的詩句,還是專門吟詠兒童的詩篇,大都寫得富有詩意,頗具童趣.涉及兒童的詩句,出色的有:宋·葉紹翁的“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夜書所見》),以兒童挑燈籬邊捉蟋蟀的無憂無慮反襯詩人客居在外的愁思;宋·雷震的“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裊裊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清·高鼎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拿放紙鳶上藍天的活潑兒童來襯托春光的明媚.這些涉及兒童的詩句,在全詩中主要起襯托作用,詩中的兒童尚不能算是主角.而南宋·楊萬里的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宿新市徐公店》),描寫兒童的行動更為具體,反映兒童的心理也更為傳神,兒童在詩中已成為主角.這里,詩人借兒童撲蝶、蝶戲兒童的描寫,使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可謂妙趣橫生,妙不可言.
專門吟詠兒童的詩篇,大都寫得頗具特色.唐·施肩吾的《**詞》:“**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寥寥數語,便使一個弄巧成拙、天真爛漫的**形象活現于讀者的面前.明·毛鉉的《**詞》:“下床著新衣,初學小姑拜.低頭羞見人,雙手結裙帶”,寫**學小姑成婚時拜堂,既知“著新衣”,又知“羞見人”,并懂得以“雙手結裙帶”來掩飾自己的羞態,就使一個情竇初開而稚氣未脫的**形象栩栩如生.這兩首詩都是以兒童的稚態見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豎》:“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前兩句,著重寫牧童的神態,突出一個“傲”字;后兩句,突出一個“智”字,也即其“傲”的資本:既能驅牛耕田,又會吹笛.顯然,此詩是以兒童的傲態見其智心.唐·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寫農村男孩學釣魚,突出“專心”二字,他怕“魚驚”,專注于釣,其“側坐”、以草隱身的形態顯得天真、機靈,而“路人借問”、他“遙招手”而不應答的細節則使此兒童應急的情態更為逼真如畫,個性也更為鮮明.這首詩可謂以兒童的智態見其專心.此外,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責子詩》、南宋大詩人楊萬里的《稚子弄冰》、《嘲稚子》、《與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觀戲道傍群兒》、清代詩人著名袁枚的《所見》等,也都是別具一格的吟詠兒童的佳作.
古詩吟詠兒童,妙趣橫生,筆法多樣,值得當代詩人們“古為今用”,以創造出富有時代特色的吟詠兒童的詩歌佳作.
三、關于兒童的詩
稚子弄冰 作者: 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
解釋: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謦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譯:銅盆里的水結成堅冰,兒童晨起,把它從盆里剜出。 這首詩寫冬天孩子們的一場嘻戲:一塊大冰被穿上彩線,當作鑼來敲打,聲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鑼敲碎碎落地,發出打破玻瓈的聲音。詩寫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嘻樂與失望,宛然在目。
桑茶坑道中》(其七)與《安樂坊牧童》: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蔭正眠著,一牛吃過柳蔭西。
解釋:這是個雨后晴天,日頭光燦燦的,微風清爽爽的,地面上的雨水已經蒸發得無蹤無影,小溪里的流水卻漲滿河槽。溪水穿過碧綠的原野,奔向無處;夾岸叢生著繁茂的野草,盛開著絢麗的野花。堤岸旁的柳陰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夢正酣;那頭老牛,卻只管埋頭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遠,直吃到柳林西面去了棗沒有人擔心老牛逃走,它和小牧童是形影不離的老伙伴兒。 這首詩描寫的是初春景物,剛下過一陣雨,暖日和風,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綠花紅,柳蔭濃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圍和生機無限的意境.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詩人佇(zhǜ)立窗口,眼光透過稀疏的籬墻投向一條田間小路。小路又細又長,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路旁樹上,新葉閃著嫩綠,還沒有長成濃陰;油菜花正在盛開,滿地金黃,一片欣欣向榮的陽春景象。
忽然,有個孩子從小路上追著一只蝴蝶急匆匆地跑來,轉眼間,蝴蝶翩翩飛進了菜花叢里。小家伙找啊,找啊,在一片黃菜花中,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初夏睡起
【宋】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譯文]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后,余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后起來,情緒無聊,閑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詩人。他和陸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楊萬里擅長七言絕句,不論農家生活還是自然景物,在他筆下都顯得新鮮活潑,趣味橫生,尤其難得的是,他喜歡描寫兒童形象,許多作品都可以看作是優秀的古代兒童詩。
四、關于兒童的詩
草長鶯飛二月天
湖堤楊柳對春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
忙乘東風放紙鳶
《詠鵝》[唐]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嫩綠的芽兒
嫩綠的芽兒,和青年說:“發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兒,和青年說:“貢獻你自己!”
深紅的果兒,和青年說:“犧牲你自己!”
《小弟和小貓》
柯巖
我家有個小弟弟,/聰明又淘氣,/每天爬高又爬低,/滿頭滿臉都是泥。/媽媽叫他來洗臉,/裝沒聽見他就跑;/爸爸拿鏡子把他照,/他閉上眼睛格格地笑。/姐姐抱來個小花貓,/拍拍爪子舔舔毛,/兩眼一瞇“妙,妙,妙,/誰跟我玩,誰把我抱?”/弟弟伸出小黑手,/小貓連忙往后跳,/胡子一撅頭一搖,/“不妙不妙!太臟太臟我不要!”/姐姐聽見哈哈笑,/爸爸媽媽皺眉毛,/小弟聽了真害臊:/“媽!媽!快給我洗個澡!”
《月亮》
劉饒民
天上月亮圓又圓,/照在海里像玉盤。/一群魚兒游過來,/玉盤碎成兩三片。/魚兒嚇得快逃開,/一直逃到巖石邊。/回過頭來看一看,/月亮還是圓又圓。
《蟬》(作者:林煥彰):
蟬的歌兒很好聽,/可是要到夏天才唱;/它們喜歡贊美/金色的陽光。
蟬的歌兒很好聽,/可是它們只愛在樹上唱;/所以,一到了夏天,/樹都變成了/會歌唱的傘。
窗前,一株紫丁香
踮起腳尖兒
走進濃綠的小院,
我們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師窗前。
老師,老師,
就讓它綠色的枝葉,
伸進你的窗口,
夜夜和你做伴。
你聽,你聽,
綠葉兒在風里沙沙,
那是我們給你唱歌,
幫你解除一大的疲倦。
你看,你看,
滿樹盛開的小花,
那是我們的笑臉,
感謝你時時把我們掛牽。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師,快放下教案吧,
讓花香飄進你的夢里,
那夢呀,準是又香又甜。
(原載《新少年》1985年第18期)
村 居 高鼎?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小兒垂釣 胡令能.唐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五、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
籬落疏疏小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小兒垂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池上二絕】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貫休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藻侄比課五言詩,已有意趣,老懷甚喜,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可率昆季賡和,勝終日飽閑也 范成大
學業荒呻畢,歡悰隔笑監。
入秋復先幕,過夏亦疏簾。
門客嗔愁思,家人獻吉占。
尤憐小兒女,時報鵲鳴檐。
清平樂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蠻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村居 明 高啟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⑴騎黃牛,
歌聲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鳴⑹蟬,
忽然閉口立。
【注釋】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鳴:叫。
希望采納謝謝
六、有關兒童的詩句 古詩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舟過安仁》【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稚子弄冰》【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采絲穿取當銀鉦。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回鄉偶書》【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