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經典,有名,寓意深刻的十首古詩
好詩很多,我從最膾炙人口的詩中選出了十幾首較有寓意的,大家看看吧:1.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題西林壁宋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3.竹枝詞 唐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4.別董大唐 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5.無題 唐 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6.題都城南莊 唐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7.浪淘沙 唐 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道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8.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0.烏衣巷 唐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1.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12.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3.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4.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5.靜夜思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16.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17.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8.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二、形容工作要抓住重點的古詩句或典故
以下兩句你可以參考下。
1、“擒賊先擒王”。出自杜甫的《前出塞 其六》其原詩為: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意思是:在兩軍對戰中,如果把敵人的主帥擒獲或者擊斃,其余的兵馬則不戰自敗。比喻在解決事情上抓住關鍵,解決主要矛盾,其他的細節便可以迎刃而解。
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出自《習慣說》,這句話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來源為《后漢書》。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告訴我們做事要抓住重點,你連一點最基礎的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做大事,就好比我們連走路都還不會,就想跑起來,這根本不現實。
三、描寫赤日炎炎的夏天的詩句,要突出重點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夏頌——納清風臺榭開懷,傍流水亭軒賞心。
夏初——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 夏熱——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夏景——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夏水——澗影見藤竹,潭香聞芰荷。
夏夜——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夏雨——風聲撼山翻怒濤,雨點飛空射強弩。
夏花——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夏蟬——垂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夏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夏節——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桂綠云鬟。
夏思——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夏游——松風澗水雜清音,空山如弄琴。 夏趣——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唐代詩人高駢《山亭夏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代詩人王令《暑旱苦熱》: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翹飛上山,人困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宋代詩人秦觀《納涼》: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宋代詩人楊萬里《夏夜追涼》: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宻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唐代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宋代詩人蘇舜欽《夏意》: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南京 南宋詩人陸游《幽居初夏》: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歷五月半后。
淅:風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歷四月。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
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過折射,把遠景顯現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
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弇《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巖溜句:巖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發,一片云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
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涼意。 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臺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 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麥氣:麥收時的氣息。
花時:花開之時。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
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
意謂雛鶯在和風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清風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紛紛紅紫已。
四、形容形勢嚴峻的詩句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鱗開③。
角聲滿天秋色里④,塞土燕脂凝夜紫⑤。 半卷紅旗臨易水⑥,霜重鼓寒聲不起⑦。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⑧。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
據說,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自目曰《高軒過》。
二人大驚,自是有名。賀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
及暮歸,足成之,率為常。以父名晉肅,不肯舉進士。
詩尚奇詭,絕去畦徑,當時無能效者。樂府數十篇,云韶諸工皆合之弦管。
仕為協律郎。卒年二十七。
詩四卷,外集一卷。今編詩五卷。
[注釋] ①雁門太守行:樂府相和歌瑟調三十八曲之一。 ②這句以黑云壓城好象將要摧毀的形象,表現形勢緊急。
③這句說,太陽照射在將士魚鱗般的鎧甲上,光芒耀眼。 ④角:古代軍中的號角。
角聲滿天,是描寫戰斗的激烈。 ⑤燕脂:即胭脂,指戰士流的血象胭脂一樣紅。
這句說,塞上戰士們的鮮血在夜里和土壤凝結成紫色。 ⑥半卷紅旗:紅旗不能充分展開,描寫急行軍的樣子。
易水:在今河北省易縣。 ⑦這句說天冷霜重,鼓皮受潮,響聲不大。
⑧君:皇帝。黃金臺: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
戰國時,燕昭王筑臺,置千金于臺上,以招攬天下“賢能”。玉龍:這里指寶劍。
這兩句說,為了報答皇帝的重視,決心手提寶劍,為他戰死。 [譯文] 軍情急,狼煙四起烽火騰空,敵情重,烏云壓城危城撼動。
夕陽下,敵兵的鎧甲閃鱗光,殘陽中,攻城的刀槍在晃動。 角聲振,撕裂長空滿天飛揚,怒吼聲,伴隨秋風陣陣悲壯。
邊塞上,一場血戰可歌可泣,戰士血,凝成胭脂夜色更濃。 紅旗半卷,直逼易水,奇兵飛襲,鼓面凍裂,鼓聲不響,寒霜重重。
愿報那黃金臺上恩情隆,手握寶劍為統一祖國往前沖! 賞析 這首短詩,后面寫兵臨易水、提劍誓死?其主題確與戰斗有關。但前四句 著重寫景,除“甲花”、“角聲”表明此處有兵士而外,圍城、突圍等等全無 明確描寫。
因此,解說之分歧,多出于對“言外之意”的不同體會。“言”外 之“意”雖在“言”外,仍然來自“言”。
一首詩積字成句,積句成篇,成為 有內在聯系的整體。這篇詩前四句頗難碓解,后四句卻比較顯豁。
說清后四句, 再反觀前四句,通篇的意義便不難領會。 先看后四句。
“半卷紅旗臨易水”,暗示“臨易水”之前有一段進軍過程。“半卷紅旗” 是為減少阻力,是進軍的特征,如“紅旗半卷出轅門” 之類。
“臨”字也表現行軍的動勢。那么,“臨易水”之后是否遇上敵軍?如果遇到的話,力量對比如何?形勢對誰有利?這一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卻比較明晰:一、“臨易水”表明前進受阻,又令人聯想起《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二、擊鼓為了進軍,而“霜重鼓寒聲不起”通過自然條件的不利暗示出戰爭形勢的嚴峻。三、末尾兩句,寫主將提劍上陣,誓作殊死戰斗以報君恩,則大敵當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于“云”上著“黑”字,已感氣氛沉重。而這“黑云”又“壓城”以至壓得“城欲摧”,明顯有象征意義。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會用以象征我軍而是象征敵軍。敵軍壓境圍城如此兇猛,則我軍只有殺出重圍,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鱗開”,在色彩和形相上與上句形成強烈對比,明含欣喜、贊美之情,當然是指我軍。始而黑云壓城,適度圍逼,既而黑云崩潰、紅日當空,我軍將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猶如片片金鱗,耀人眼目。
就是說己經殺出孤城,擊敗敵兵。 一、二兩句寫圍城與突圍,構成一個意義單位。
以下八句寫乘勝追殺,直至兵臨易水,是又一個意義單位。“角”,古代軍用樂器。
《北史·齊安德王延宗傳》有“吹角收兵”的記載。聯系上下文看,“角聲滿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虛寫實。
在讀者想象中展現敵退我追的壯闊場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應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從突圍至此,已過了較長一段時間,雙方互有殺傷。
“塞上胭脂”,舊注引《古今注》“秦筑長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釋,大致不錯。緊承“角聲”、“秋色”描繪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見戰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強化了這種聯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臨易水,敵軍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隨,敵軍倘要渡水,便可能全軍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戰。
“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韓信的背水陣,就知道追兵面臨的形勢何等嚴峻!鼓聲不起,主將誓死,正是這種嚴峻形勢的反映。至于快戰的結果如何,卻讓讀者去想象。
詩人運用特殊的藝術手法表現獨特的藝術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虛見實、以聲顯形、以部分代全體,給讀者留下了過于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讀者的理解因人而異。 意象新奇,設色鮮明,造型新穎,想象豐富而奇特,這是李賀詩歌的突出特點。
在《雁門太守行》里,這些特點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體現。僅以后兩句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設色和造型。
這兩句寫主將為報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決戰,卻不用概念化語言,而通過造型、設色、突出主將的外在形象和內心活動。
五、形容出眾的詩句
李延年歌
朝代:兩漢
作者: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譯文
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一眼,將士棄械,墻垣失守;
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娘呀,常常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
縱然如此,也不能失去獲得佳人的好機會。美好姑娘世所難遇、不可再得!
注釋
(1)傾城、傾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后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陶淵明《閑情賦》:“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
(2)寧不知:怎么不知道。
六、有什么形容昨天的古詩句
1.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蠶婦》張俞
2.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云》
3.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4.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元竇娥冤 《竇娥冤》
5.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晉陶淵明 《雜詩》
6.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文嘉《昨日歌》
7. 艷陽時節又蹉跎,遲暮光陰復若何。——白居易《春晚詠懷贈皇甫朗之》
8. 有興撫清景,將愁付濁醪。——《二月過半猶未見花昨日逢之珍云已有小桃因成》強至
9.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了凡四訓》
10. 昨日過去了,今日徒懊惱。——文嘉《昨日歌》
11.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元竇娥冤《竇娥冤》
12.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晉·陶淵明《雜詩》
13.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還須愛今日。——王世貞
14. 公道世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杜牧《送隱者一絕》
15.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突出重點的古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