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白衣卿相詩集
白衣卿相詩集-別思
作者:白衣卿相
十里長亭霜滿天,青絲白發度何年。
今生無悔今生錯,來世有緣來世遷。
笑靨如花堪繾綣,容顏似水怎纏綿。
情濃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復躚。
譯文:我們在長亭送別,正是霜秋。此時我們都很年輕(青絲),再相逢卻不知要經過多少年,遙想那時恐怕我們已老去(白發)。生我們錯過在一起的機會(因為要分別了么),但不后悔;來世若有緣的話,還可以把情分繼續。
曾經我們在一起很快樂,那些日子讓人纏綿難忘;可歲月催人老,這一別后,再相逢時青春的容顏已逝,怎還能像以前一樣纏綿。不堪情濃,相逢的機遇卻是渺茫,還是讓這份思念與情意淡去,在南山自在起舞吧。
擴展資料
1、白衣卿相為作者筆名,而非指柳永,《別思》這首詩跳躍性強,四個時間點穿插其間:描寫現在的分別場景,追憶過去的幸福生活,述說別后的思念,想象再相逢時的彼此。
2、穿插了今生來世的大感慨。詩人要和情人人分別了,分別的日子很長,即使有相逢的機會,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相愛,因為彼此已老去,更何況,分別的日子里,誰保證不出意外,因此詩人很無奈,也很遺憾。
3、白衣卿相,白衣者,平民著裝,是謂平民之意;卿相者,古指進士。唐宋重進士及第,世人有才,進士不第,是為不美,故推為“白衣公卿”,世謂“白衣卿相”。宋代詞人柳永父、叔、兄、子、侄皆為進士,自身卻仕途不濟,年半百而賜進士出身,故嘗自謂“白衣卿相”。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別思
二、帶有白衣的詩句
《自詠》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白衣居士紫芝仙,半醉行歌半坐禪。
今日維摩兼飲酒,當時綺季不請錢。等閑池上留賓客,隨事燈前有管弦。
但問此身銷得否,分司氣味不論年。 《醉蓬萊·對黃蘆臥雨》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對黃蘆臥雨,蒼雁橫秋,江天重九。
千載淵明,信風流稱首。吟繞東籬,白衣何處,誰復當年偶。
藍水清游,龍山勝集,恍然依舊。 萸實嫩紅,菊團余馥,付與佳人,比妍爭嗅。
一曲婆娑,看舞腰縈柳。舉世紛紛名利逐,罕遇笑來開口。
慰我寂寥,酬君酩酊,不容無酒。 《西江月·**正懷彭澤》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正懷彭澤,白衣俄致江州。
登高余醉快扶頭。此貺義兼情厚。
痛飲還須酒對,清吟況值詩流。輕投無惜萬金酬。
木李舊先瓊玖。 《水龍吟·漢家金粟堆空》年代: 元 作者: 元好問 漢家金粟堆空,玉花驚見天池種。
并州畫角,回腸凄斷,清霜曉弄。世事浮云,白衣蒼狗,知誰搏空。
恨北平老守,南山夜獵,風雨暗,貂裘重。總道煙霄失路,意平生、依然飛動。
高城置酒,汾流澹澹,無言目送。寶劍千金,盡堪傾倒,玻璃春甕。
問波神剩借,橫江組練,挽青絲夢。 《沁園春·一部周官》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一部周官,學間淵源,山齊得來。
最雄姿直氣,不涂脂粉,仙風道骨,不涴塵埃。萬里青云,相期闊步,底事向天門折翼回。
君知否,這白衣御史,卿相胚胎。 時人休用驚猜。
機會到功名節節催。看蒲質易凋,何如松茂,菊花已老,須是梅開。
萬事何難,時來得做,且信天工次第排。從今去,愿徑游璧水,直上蘭臺。
三、白衣卿相的典故
白衣卿相 bái yīqīng xiàng
指還沒有發跡,也就是沒有升官發財的讀書人。
制造這個典故的是宋代柳永。柳永原名三變。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把以小令為主的詞,引向慢詞,即中調和長調;舍此之外便是眠花臥柳。
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記敘了宋仁宗對柳永的惱怒和斥責,宋仁宗在柳永初次考進士的考卷上批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原來柳永軟綿綿的《樂章集》里,有一首頗有豪氣的《鶴沖天》。詞云: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志,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憑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首詞的鋒芒直指皇帝,分明是指責皇帝有眼無珠,明代遺賢,擠兌得我柳某人只能和小妞們泡在一起。皇帝不生氣,那才白日見鬼了。
后來柳永還是考上了進士,做到頭的官職只是屯田員外郎,這便是仁宗皇帝要他“且去填詞”的必然后果。
(希望你能采納,我就差兩個了,謝謝!)
四、《別思》 白衣卿相
《別思》 白衣卿相 十里長亭霜滿天,青絲白發度何年? ——我們在長亭送別,正是霜秋。
此時我們都很年輕(青絲),再相逢卻不知要經過多少年,遙想那時恐怕我們已老去(白發)。 今生無悔今生錯,來世有緣來世遷。
—— 今生我們錯過在一起的機會(因為要分別了么),但不后悔;來時若有緣的話,還可以把情分繼續。 笑靨如花堪繾綣,容顏似水怎纏綿?—— 曾經我們在一起很快樂,那些日子讓人纏綿難忘;可歲月催人老,這一別后,再相逢時青春的容顏已逝,怎還能像以前一樣纏綿? 情濃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復躚。
—— 不堪情濃卻被山水阻隔,還是讓這份思念與情意淡去,在南山自在起舞吧(最后一句無法直譯,首先我覺得作者搞錯了一個詞,應是“南山”,不是“蓬山”。南山是隱居的地方,有看破紅塵的意思,蓬山是相思的地方,從整詩來看,作者應該是說不相思的,故作南山。
但也不能說他真看破紅塵了,這是作者在面臨即將久別,情意難以繼續的殘酷現實面前一種無奈的選擇與自欺似的自我寬慰) 這首詩難理解主要是因為跳躍性太強,有四個時間點穿插其間:描寫現在的分別場景,追憶過去的幸福生活,述說別后的思念,想象再相逢時的彼此。另外穿插了今生來世的大感慨。
要想理解要抓住一個關鍵點:作者要和某個人分別了(多半是情人),分別的日子很長,即使有相逢的機會,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相愛,因為彼此已老去,更何況,分別的日子里,誰保證不出意外呢?因此作者很無奈,也很遺憾。 另外,白衣卿相不是詩的題目,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是詩的作者,這是個筆名或網名。
五、幫忙賞析白衣卿相《別思》
白衣卿相《別思》
十里長亭霜滿天, 青絲白發度何年?
今生無悔今生錯, 來世有緣來世遷 .
笑靨如花堪繾綣, 容顏似水怎纏綿?
情濃渺恰相思淡, 自在蓬山舞復躚.
其名字源于柳永詞: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任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具體情況請看這里:
http://**channels/wx/pdstar/shige/*
附白衣卿相詩集:
http://**wlwz/0131/baiyqx/*
六、白衣卿相的成語典故
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進士》:“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宋.柳永《鶴沖天.黃金榜上》:“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成語故事
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白衣卿相”一詞出自其詩作《鶴沖天.黃金榜上》,在其另一首《西江月》中也有出現。
據說宰相呂夷簡六十大壽的時候,派人向柳永討詞作。柳永寫了二首,一首為《千秋歲》(泰階平了),一首是《西江月》:“腹內胎生異錦,筆端舌噴長江。縱教疋綃字難償,不屑與人稱量。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風流才子占詞場,真是白衣卿相。”
呂宰相先讀了《千秋歲》,倒也喜歡。又看《西江月》,念到“縱教疋綃字難償,不屑與人稱量”,笑道:當初裴度修福光寺,求皇甫湜寫文章,每字索絹三匹,看來柳永這小伙子嫌我的酬儀(稿酬)太薄了。等又念到“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時,呂宰相就生氣了,大怒道:“小子輕薄,我何求汝耶?”從此銜恨在心。后借機在皇帝面前詆毀。仁宗遂批道”任他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柳永再次落第,之后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