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屈原《少司命》注音
http://**view/*屈原《少司命》注音百度文庫里面有,不好復制。
《九歌·少司命》選自《九歌》。作者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
(前339~前278)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末期楚國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
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列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兩次被逐出郢都,后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
《史記》有傳,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不巧作品傳世。《少司命》是祭祀少司命神的歌舞辭。
少司命是主管人間子嗣的神;她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女神,因為是主管兒童的,所以稱作“少司命”。宋羅愿說:“少司命主人子孫者也。”
(《爾雅翼》)王夫之從其說。王夫之并說古代“弗(祓)無子者祀高禖。
大司命、少司命皆楚俗為之名而祀之”。(《楚辭通釋》)則少司命乃由高禖演變而來,是女神。
《札記·月令》仲春之月:“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牛羊豬三牲)祠于高禖。
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干高禖之前。”
鄭玄注:“天子所御,謂今有娠者。……帶以弓韣,授以弓矢,求男之祥也。”
正義云:“祭高禖既畢,祝官乃禮接天子所御幸有娠之人,……乃屬帶此所御之人以弓韣,又授之以弓矢于高禖之前。”可見,古之高禖,即求子之神。
實質上,高禖管生,司命管死,故在齊楚民間以司命為“大司命”,而以高禖為“少司命”。高禖的來源,鄭玄注說是“玄鳥遺卵,娀簡狄吞之而生契,后王以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
變媒言禖,神之也”。就中國而言,燕子春天由南來巢于人家,時天氣已暖,便于洗浴,且春暖花開,人的興致較高,故懷孕者多。
則高禖本來就是司子嗣之神。
二、屈原的《九歌.少司命》所有詩句
九歌·少司命
秋蘭兮麋蕪,⑴
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⑵
芳菲菲兮襲予。⑶
夫人自有兮美子,⑷
蓀何以兮愁苦?⑸
秋蘭兮青青,⑹
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⑺
忽獨與余兮目成。⑻
入不言兮出不辭,
乘回風兮載云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
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
儵而來兮忽而逝。⑼
夕宿兮帝郊,
君誰須兮云之際?⑽
與女沐兮咸池,⑾
晞女發兮陽之阿。⑿
望美人兮未來,⒀
臨風怳兮浩歌。⒁
孔蓋兮翠旍,⒂
登九天兮撫彗星。⒃
竦長劍兮擁幼艾,⒄
蓀獨宜兮為民正。⒅
三、漢江臨泛詩句的拼音
hàn jiāng lín fàn
漢江臨泛
táng wáng wéi
唐 王維
chǔ sāi sān xiāng jiē ,jīng mén jiǔ pài tōng 。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jiāng liú tiān dì wài ,shān sè yǒu wú zhōng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jùn yì fú qián pǔ ,bō lán dòng yuǎn kōng 。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xiāng yáng hǎo fēng rì ,liú zuì yǔ shān wēng 。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四、憫農二首詩句的拼音
mǐn nóng èr shǒu
憫農二首
cháo dài :táng dài
朝代:唐代
zuò zhě :lǐ shēn
作者:李紳
chūn zhǒng yī lì sù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nóng fū yóu è sǐ 。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chú hé rì dāng wǔ ,hàndī hé xià tǔ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lì lì jiē xīn kǔ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白鹿洞詩句帶拼音字母
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白鹿洞(唐)王白貞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注釋:
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內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這里青山環抱,碧樹成蔭,十分幽靜。名為“白鹿洞”,實際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間的一個坪地。/春深:春末,晚春。/一寸光陰一寸金:以金子比光陰,謂時間極為寶貴,應該珍惜。寸陰:極短的時間。/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逗笑,開玩笑。/周情孔思:指周公孔子的精義、教導。/追尋:深入鉆研。
賞析:
這是一首寫詩人自己的讀書生活的詩,也是一首惜時詩。“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內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這里青山環抱,碧樹成蔭,環境幽靜。名為“白鹿洞”,實際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間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讀書,養有一頭白鹿為伴,因名“白鹿洞”。首句敘事。“讀書不覺已春深”,言自己專心讀書,不知不覺中春天又快過完了。“春深”猶言春末、晚春。從這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讀書入神,每天都過得緊張而充實,全然忘記了時間。春天快過完了,是詩人不經意中猛然發現的。這一發現令詩人甚感意外,頗多感慨。他覺得光陰過得太快了,許多知識要學,時間總不夠用似的。次句寫詩人的感悟。“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陰,指極短的時間,這里以金子喻光陰,謂時間寶貴,應該珍惜。這是詩人由第一句敘事自然引發出來的感悟,也是詩人給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來一直勉勵人們、特別是讀書人珍惜時間、注重知識積累,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三、四句敘事,補敘自己發覺“春深”,是因為“道人來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開玩笑。道人修禪養性是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的了,而詩人需要道人來“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見詩人讀書之專心致志,非同尋常。這不,道人到來之時,詩人正在深入鉆研周公孔子的精義、教導呢。“周情孔思”,當指古代讀書人所讀的儒家典籍。從詩人的讀書生活看,詩人是惜時如金、潛心求知的人。我們應當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知識是靠時間積累起來的,為充實和豐富自己,應十分珍惜時間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