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現自由灑脫的詩句 心靜
詠史(左思) 詩句集錦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里,飛宇若云浮。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游。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大風歌(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劍客(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磧中作(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擾,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尋扁舟。
行路難(李白)詩句集錦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行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從軍行(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你同銷萬古愁。
二、表現自由灑脫的詩句 心靜
一、晉代詩人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二、《桃花庵歌》唐代唐伯虎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譯文: 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
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愿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
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 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 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
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三、《題紅葉》唐代宣宗宮人(韓氏)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譯文: 流水為什么去得這樣匆匆,深宮里卻整日如此地清閑。
我殷勤地辭別這一片紅葉,離開這好去到自由的人家。 四、《歸園田居》唐代詩人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譯文: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余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里魚向往著從前深淵。
我愿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后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里飄蕩著裊裊炊煙。
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里有的是安適悠閑。
久困于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五、唐代詩人杜審言《夏日過鄭七山齋》 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
薜蘿山徑入,荷芰水亭開。 日氣含殘雨,云陰送晚雷。
洛陽鐘鼓至,車馬系遲回。 譯文: 我們都有喜愛酒的嗜好,我就找到你的山中別墅來。
薜荔女蘿伸向山上的的jì小徑,荷花菱花開在水亭的周圍。 太陽尤散發著的熱氣含著殘雨,陰云傳送看黃昏的雷聲。
洛陽城里報暮的鐘、鼓之聲清晰地傳來,但車馬仍然拴著,遲遲沒有起程。
三、古代有哪些詩人追求自由
《夢游天姥(mǔ)吟留別》寫于唐玄宗天寶四年(745),詩題又作《別東魯諸公》。天寶三年,李白因受權貴排擠,離開長安,到河南、山東一帶漫游。一年之后,他準備南游吳越(蘇浙一帶)。臨行前向東魯(現在山東)友人告別時,寫下這首詩,以表達自己的心情和志趣。
李白被排擠出長安以后,心情苦悶,就寄情于求仙訪道,想以此尋求解脫。但是他并未向黑暗現實低頭,那種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反而更加昂揚起來。
《夢游天姥吟留別》既不是真的記游,也不是真的寫夢,而是借描寫夢游天姥的奇特幻境,寄托自己對黑暗現實的極度憤懣,抒發自己蔑視權貴,決不妥協的強烈感情。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充分體現了他的詩歌的特點。
這一首是七言古詩,是古體詩的一種。古體詩分為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在格律方面沒有嚴格的要求,寫起來比較自由。李白擅長寫古體詩,特別是七言古詩,可能是由于這種詩體自然流暢,可以無拘無束,馳騁想像,更適合表現他那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
一. 這首詩和一般送別或留別詩不同,它不以離情別恨為主要內容,而是通過描寫夢中幻境,抒發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之情,表現自己決不向惡勢力妥協的堅強決心。詩歌的最后一段,由寫夢轉入寫實,表現了詩人的內心矛盾,揭示了全詩的中心思想。一方面由于政治上受挫,產生了“人生無常”的感傷情緒,但另一方面隨之而來的,并不是趨炎附勢,也不是同流合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作為全詩的點睛之筆,旗幟鮮明,震撼人心,充分體現出李白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這種反抗精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有進步意義的。
二. 這首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不是平鋪直敘,直抒胸臆,而是圍繞著一場游仙的夢幻來構思:現實——夢景——現實,主體是夢景。這樣的構思給詩人幻想的馳騁開拓了廣闊的領域。跟這樣的構思相適應,詩人大膽地運用想像和夸張的手法來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像天馬行空一樣無拘無束,展現出變化萬千的神奇景象,創造了與丑惡現實完全對立的美妙境界,全詩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三.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全詩以七言為基調,但也交錯地運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靈活多樣,富于變化,同感情發展的起伏相適應,有長有短,時緊時緩。全詩氣勢恢宏,渾然一體,表現出李白詩歌創作的高超的藝術水準。
四、古人關于借物抒發自由的古詩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 《歸園田居》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陶淵明
五、表現李白愛酒愛自由人生追求的詩句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一】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月下獨酌二】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開。【月下獨酌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體現古人喜愛自由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