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今朝兩次的詩詞多多益善打錯是今朝兩字的詩詞】
唐?羅隱《自遣》詩: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對聯 今朝燈火闌珊處,何憂無友; 它年折桂古蟾宮,必定有君 《沁園春?雪》 ** (這個自己搜一下,百度不知道那個詞和諧了,我只打這一句了)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西江月?阻風山峰下 張孝祥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今朝應有摘星人,儒雅風流耐我尋. 芳草夢含懷舊德,歲華詩逐轉新輪. 此時游歷無邊景,何時引來一片春. 淺唱低吟襟萬里,書生論劍最純真. (非名人作) 憶江南?盼鈴(作者:綠窗眉嫵) (一)、鈴鬧也,君子叩門扉.蓮步輕盈急奔跑,蕙枝環繞緊依偎.心痛瘦腰圍. (二)、私語罷,細細看郎姿.去日腰身將三尺,今朝皮帶寬雙圍.因甚瘦如斯? 澹園詩詞 文章節選 送別歌 綠陰長夏,榴花似火紅.驪歌催,離情別緒盈衷.數載情深,多少華年綺夢.長相憶,螢窗雪案友情濃. 今朝分袂,明日西東.抗日救國,隔山隔水志相通.今朝分袂,明日西東.服務社會,萬般責任莫癡聾. 【寶劍篇】唐?劉長川 寶劍不可得,邂逅幾許難.今朝一度見,赤色照人寒.匣里星文動,環邊月影殘. 自然神鬼伏,無事莫空彈 浪淘沙?丹陽浮玉亭席上作 陸游 綠樹暗長亭 幾把離尊.陽關常恨不堪聞 何況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淚浥羅巾 各自消魂.一江離恨恰平分.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
二、含有 今朝 兩字的詩詞 多多益善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明日風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今朝一度見,赤色照人寒。
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憑將掃黛窗前月, 持向今朝照別離。
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謝傅門庭舊末行, 今朝歌管屬檀郎。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王績【題酒店壁】昨夜瓶始盡,今朝甕即開。
唐·白居易《重陽夕上賦白菊》: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梅花 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訪菊
閑趁霜晴試一游,酒杯藥盞莫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拄杖頭。
三、今朝有酒今朝醉全詩
自遣 唐 羅隱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羅隱仕途坎坷,十舉進士而不第,于是作《自遣》。這首詩表現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頹唐情緒,其中未必不含一點憤世嫉俗之意。這首詩歷來為人傳誦,除反映了舊時代知識分子一種典型的人生觀外,尤其不容忽視的,是詩在藝術表現上頗有獨到之處。
這首先表現在詩歌形象性的追求上。乍看來此詩無一景語而全屬率直的抒情。但詩中所有情語都不是抽象的抒情,而能夠給人一個具體完整的印象。如首句說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說便抽象化、概念化。而寫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種半是自白、半是勸世的口吻,尤其是仰面“高歌”的情態,則給人生動具體的感受。情而有“態”,便形象化。次句不說“多愁多恨”太無聊,而說“亦悠悠”。悠悠,不盡,意謂太難熬受。也就收到具體生動之效,不特是趁韻而已。同樣,不說得過且過而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更將“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語具體化,一個放歌縱酒的曠士形象呼之欲出。這,也就是此詩造成的總的形象了。僅指出這一點還不夠,還要看到這一形象具有獨特個性。只要將此詩與同含“及時行樂”意蘊的杜秋娘所歌《金縷曲》相比較,便不難看到。那里說的是花兒與少年,所以“莫待無花空折枝”,頗有不負青春、及時努力的意味;而這里取象于放歌縱酒,更帶遲暮的頹喪,“今朝有酒今朝醉”總使人感到一種內在的凄涼、憤嫉之情。二詩彼此并不雷同。此詩的情感既有普遍性,其形象又個性化,所以具有典型意義。
此詩藝術表現上更其成功之處,則在于重迭中求變化,從而形成絕妙的詠嘆調。一是情感上的重迭變化。首句先括盡題意,說得時誠可高興失時亦不必悲傷;次句則是首句的補充,從反面說同一意思:倘不這樣,“多愁多恨”,是有害無益的;三、四句則又回到正面立意上來,分別推進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復與推進,“明日愁來明日愁”則是“失即休”的進一步闡發。總之,從頭至尾,詩情有一個回旋和升騰。二是音響即字詞上的重迭變化。首句前四字與后三字意義相對,而二、六字(“即”)重迭;次句是緊縮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復。三、四句句式相同,但三句中“今朝”兩字重迭,四句中“明日愁”竟然三字重迭,但前“愁”字屬名詞,后“愁”字乃動詞,詞性亦有變化。可以說,每一句都是重迭與變化手牽手走,而每一句具體表現又各各不同。把重迭與變化統一的手法運用得盡情盡致,在小詩中似乎是最突出的。
由于上述兩個方面的獨到,宜乎千年以來一些窮愁潦倒的人沉飲“自遣”時,于古人偌多解愁詩句中,惟獨最容易記起“今朝有酒今朝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