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樹葉變黃的古詩
詩經 瓠葉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詩經 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有渳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須我友。
早秋客舍 杜牧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落葉 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和杜錄事題紅葉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葉一時新。
似燒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連行排絳帳,亂落剪紅巾。
解駐籃輿看,風前唯兩人。
一葉落 白居易
煩暑郁未退,涼飆潛已起。
寒溫與盛衰,遞相為表里。
蕭蕭秋林下,一葉忽先委。
勿言微搖落,搖落從此始。
醉中對紅葉 白居易
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人。
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
二、描寫樹葉變黃的古詩有哪些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詩經 瓠葉 》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詩經 匏有苦葉》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早秋客舍》 杜牧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落葉》 孔紹安
寒山十月旦,霜葉一時新。似燒非因火,如花不待春。《和杜錄事題紅葉》白居易
蕭蕭秋林下,一葉忽先委。勿言微搖落,搖落從此始。《一葉落》 白居易
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人。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醉中對紅葉》 白居易
描寫秋天葉子的詩句: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2. 無邊落木蕭蕭下,無盡長江滾滾來
3. 秋風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唐·劉禹錫《秋風引》
4.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5.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6.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
7.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漢 ·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 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棄疾《昭君怨》
9.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元·黃庚《江村即事》
10.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唐·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11.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12.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三、關于秋天小草變黃的詩句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2:《塞上行》【唐】鮑溶西風應時筋角堅,承露牧馬水草冷。可憐黃河九曲盡,氈館牢落胡無影。
3: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4: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5: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6:海角收殘雨,樓前散夕陽。行吟原草澤,醉臥即沙常騎馬人如戲,呼鷹俗故狂。白頭蘇屬國,只合看牛羊。
7: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8: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9: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1:草色青青柳色濃,玉壺傾酒滿金鐘。笙歌嘹亮隨風去,知盡關山第幾重。
12:《邊方春興》【唐】高駢草色青青柳色濃,玉壺傾酒滿金鐘。
四、描寫柳樹的詩句有哪些
1. 《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含義:總的來說,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2. 《新柳》
宋代: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含義: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早春時節是淺黃的柳條,暮春時節柳條是深青的,這里還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應篇首,說明柳條之所以能達“百尺”之長,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繪出微風吹動,柳枝輕揚,水上水下連成一片的優美畫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個畫面都寫活了。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沖破江西詩派冷僻生澀的藩籬而表現的特色—“誠齋體”的特色。
3. 《詠柳》
宋代: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含義:“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 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 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 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4. 《柳》
唐代: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含義:“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見說”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贊賞。“來當”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5. 《詠柳》
唐代:韓偓
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
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里時。
含義:系著雨拖著風的柳樹難以保持自己的形態,全身無力,向人傾垂。把這纖細如玉的柳枝折下贈給在遠方的人,它就像觀音手里玉凈瓶中的柳枝一樣珍貴。
五、關于柳樹的詩句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江邊柳
裊裊古堤邊, 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 留取系郎船。
題柳
天南與天北,此處影婆娑。翠色折不盡,離情生更多。
雨余籠灞岸,煙暝夾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繼得么。
獨柳
含煙一株柳,拂地搖風久。 佳人不忍折,悵望回纖手。
柳絕句
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
柳
搖曳惹風吹,臨堤軟勝絲。態濃誰為識,力弱自難持。
學舞枝翻袖,呈妝葉展眉。如何一攀折,懷友又題詩。
柳
一籠金線拂彎橋,幾被兒童損細腰。
無奈靈和標格在,春來依舊褭長條。
六、描寫柳樹梢的句子五十字
一場春雨過后,沉睡了一冬的柳樹蘇醒了。
那細細長長的柳樹梢上泛出一層新綠,那些冒出來的毛茸茸的小芽,打了一個大大的呵欠,四處張望了一下,就舒展起身子來。柳樹的枝干上又長出了密密的枝條,柔軟的枝條垂下來,像一頭濃密的頭發。
如果說樹干是生命的橋墩,那么這些密密的枝條就是給樹葉輸送營養的生命橋梁。一陣春風吹來,它就開始生動起來,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嫩綠的柳樹梢閃著金光,這春天的生命是多么的燦爛,雖是初生但它多么頑強,等到了夏天就會變成郁郁蔥蔥的綠葉,給世界帶來無限生機.。
七、描寫秋風吹過,大地變成金黃色的詩句
1.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齊·蕭愨《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