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初春寒冷的詩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甫《遠懷舍弟穎觀等》
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雨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唐 戴叔倫《蘇溪亭》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 韓愈《春雪》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
唐 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唐 杜甫《臘日》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
唐·東方虬《春雪》
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
宋·張來《春日》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宋·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宋·蘇軾《定風波》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宋·李清照《蝶戀花》
惠崇《春江曉景 》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初春小雨·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二、乍暖還寒時分,萬物復蘇,如何用詩句來妝點春天
選一個晴天出門,便會感覺到,春天正在悄悄走來。空氣變得不再刺骨,而是稍微柔和了,即便春意并不甚濃,但是一切的美好,也要漸次綻放了。
在這個充滿生機的時刻,古人是怎樣用詩句來妝點春天的呢?下面分享五首絕美的初春詩。
一、《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賞析:初春真的是一年當中最美的時節,淅淅瀝瀝的小雨,遠看大地上有了草色,可走近一看,卻不見了,草色原來還是稀疏零星的。多么美的一副早春美景!
二、《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賞析:早鶯、新燕、花、草??春天剛剛到來,一切事物都有著生機盎然的感覺,作者是如此的有閑情雅致,欣賞著大自然的生機和趣味。
三、《惠崇春江晚景》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賞析:竹林外,兩三枝桃花開放了,鴨子在水中嬉戲,是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蘇軾對早春的到來是如此的喜愛,我們現代人,也何嘗不是呢?
四、《城東早春》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賞析:人們都愛早春的清新景色,“綠柳才黃半未勻”一句,意思為綠柳枝頭嫩葉初萌,鵝黃之色尚未均勻。僅僅這一句,就將早春的景色細致入微的刻畫了出來。
五、《田家》歐陽修
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賞析:這也是一首正能量滿滿的小詩,遼闊的平川、綠油油的桑樹、潔白的杏花,多么美麗的畫面。鳩鳥更是增添了畫面的生機。春雨過后,萬物清新。充滿了樂觀和愉悅,對生活的滿足、對美好未來的自信盡在不言之中。
你還喜歡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歡迎評論區討論!
三、李清照的《聲聲慢》中“乍暖還寒時候”寫的是初春,而“滿地黃花
原詩: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深秋的一個黃昏,初看“乍暖還寒”這四個字好像是春天,春寒料峭的時候。
但不能先入為主,還要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判斷。證據如下:一,“雁過也”,根據大雁遷飛規律,大雁在深秋至初冬的時節(9-10月)南飛越冬,在來年春天一至二月回飛,有民謠為互觸皋吠薤杜鴿森龔緝證:“秋分后,大雁南飛,春分后,大雁北歸”,“大雁來時不過九月九,歸去不過三月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而且大雁習慣在晚上飛行,這正好印證詩中“怎敵他晚來風急”“到黃昏”,“獨自怎生得黑”所描寫的黃昏迫近夜晚的時段。
那么究竟大雁是南飛還是北飛呢?下文中的“滿地黃花堆積”和“梧桐更兼細雨”無疑又為秋天的蕭瑟凄冷提供了很好的佐證。梧桐是落葉喬木,在秋冬時節落葉,但決不會是春天。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中的葉即梧桐葉。作者為什么要提到梧桐呢?可以想象秋風陣陣,吹著梧桐葉的那種落索的聲音和梧桐樹葉子落光后那種光禿禿、沒有任何依附的情景只會使一個失去愛夫的弱女子愁腸欲斷。
不僅如此,梧桐還常出現在古詩中和情緒聯系起來,如《長恨歌》中所寫:“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落葉時”。這也正是秋天那種特有的氣候和景物才能和作者失去丈夫后那種悲涼、孤獨、愁苦的心情聯系起來,使作者不禁觸景生情,從而營造一種很濃厚的悲情氛圍,達到了一種很高的寓情于物的藝術境界,留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聲聲慢》。
至于詩中的“乍暖還寒”,不應是氣候時節特征,而是指日暮將近,秋風瑟起的那種天氣狀況,因為下文中的“三杯兩盞淡酒”,“守著窗兒”這些動作都和前面的“最難將息”有直接、連續的因果關系。是因為天氣變化(注意不是氣候)才使作者不能將息而披衣起床,獨斟獨飲,守著窗兒不能入眠,不可能是指一個季節那么大的范圍,你不能說因為是冬天就睡不好覺,所以根據上面的種種文字分析,詩中所描寫的季節當屬秋天,晚秋比較恰當。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網友來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