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有古風琴的曲子,發幾個過來
世界著名鋼琴曲全部介紹給你,音樂【E】族專業回答,希望樓主滿意,謝謝采納!
《夢中的婚禮》《秋日私語》《水邊的阿狄麗娜》《藍色多瑙河》《致愛麗斯》《悲愴奏鳴曲》《藍色的愛》《眼淚》《天空之城》《夜曲》《夢幻曲》《綠袖子》《幻想即興曲》《和蘭花在一起》《雨的印記》《愛的協奏曲》《牧童短笛》《天鵝湖》《四小天鵝舞曲》《杜鵑圓舞曲》《愛的紀念》《小步舞曲》《雪之夢》《憂郁的愛》《夢中的鳥》《費加羅的婚禮》《風的呢喃》《微風山谷》《夏日夢舞》《夜空的彼岸》《走過綠意》《走廊》《穿過涼亭》《夢中的幻想》《蝴蝶假日》《阿帕拉契華爾茲》《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天使的祈禱》《獻給閣下的歌》《沿著晚上》 《印度夏天的雨》《卡布里的月光》《跨越日光》《歐塔妃》《隱喻》《水之輪回》
二、彭浪嶼有哪些景點好玩
日光巖 鼓浪嶼一角 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
日光巖游覽區由日光巖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巖聳峙于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站在日光巖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巖,凌空而立,在那巨巖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前者系明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巖最早的題刻。后者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钅咸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钅咸署名特別大,游人常誤為二者皆是林钅咸所題,其實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
上述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巖的風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給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日光巖的第一景。
[6] 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座落在鼓浪嶼港仔后,建于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 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臺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愿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
其后,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莊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
所造樓臺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看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巖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
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菽莊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筑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
本來這個庭院以靜為主,靜中生趣,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濤聲回響,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
[7] 皓月園 皓月園位于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巖海濱,占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巖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于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
園內有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的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余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
園內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巖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巖雕像,這個巨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巖精雕而成,十分威武。[8] 古避暑洞 古避暑洞是個很有特色的山洞,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巖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
上面“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臺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石洞明亮干燥、通風清爽。
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巖石當作涼臺,名叫“傘亭”可供游客遮陽避雨。旁邊的巖石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盛著水,一旁還有仙人的腳印。
其實,“仙人印”、“洗腳盆”都是海浪沖蝕而成的海蝕地貌,在遙遠的地質年代,這里還處于海浪的沖蝕下,后來由于地殼上升,于是這些海蝕地貌就出現在山頂上了。 龍頭山寨 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
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臺灣石國球寫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 鼓浪石 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
蹬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海風穿弄,頓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九夏”即夏季,“龍窟”乃龍住的地方,因鼓浪嶼傳說中曾住五條龍。
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巖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錯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屯維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巖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異常。
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咤大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云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斌斌不可淘。”
“蟲沙猿鶴”指從軍戰死者。 鄭成功紀念館 鄭成功紀念館1962年1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而創設。
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 1624年出生于日本平戶海濱。南明隆武在福州即位,見他忠心朝廷,賜他姓“朱”,改名“成功”,所以民間叫他“鄭國姓”,永歷皇帝封他為延平王。
其父鄭芝龍暗中降清,鄭成功出走金門,誓死抗清。他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與清軍厚戰多年,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因驕兵致敗。
1661年4月煌日,鄭成功經過充分準備,率戰船數百艘,官兵25000人,從金門科羅灣出發,收復被荷蘭侵占38年的臺灣,并歷奮開發臺灣。鄭成功于1662年7月病逝于臺灣,年僅39歲。
300多年來,閩臺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尊他為民族英雄,臺灣人民尊他為“開臺圣王”。鄭成功紀念館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余件。
其中,關防、漳州軍鋼等系當年原物。
三、古代有那些關于愛情的琴曲
鄧麗君的《獨上西樓》,用了李煜的詞《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
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白)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
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剪不斷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
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安雯的《月滿西樓》,用了李清照的詞《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卻上心頭
何炅的《看穿》,用了唐寅的詩。
怡紅別院筑在煙雨樓前
停在臺階沒有攔住我越走越遠
醉了紅顏也罷 斷了琴弦
你若是我會不會在凡俗之間癡癡留戀
這是一種厭倦,也是一種執念
荒唐的是我,只不過是區區等閑
如有佳麗三千,不如知己一見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是五陵豪杰墓, 無花無酒鋤作田
荒唐的是你
看不懂卻說我可憐,如此可憐
金縷玉甲也是布衣袈裟
想問天涯告訴我到底是真是假
放了天下,也把愛送給人家
你若是我會不會把富貴榮華當作一盤黃沙。
姜育恒的《梅花三弄》,用了元好問的詞《摸魚兒》
紅塵自有癡情者
莫笑癡情太癡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
那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黃安《新鴛鴦蝴蝶夢》,用了李白的詩《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昨日像那東流水
離我遠去不可留
今日亂我心
多煩憂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明朝清風四飄流
由來只有新人笑
有誰聽到舊人哭
愛情兩個字
好辛苦
是要問一個明白
還是要裝作糊涂
知多知少難知足
看似個鴛蝴蝶
不應該的年代
可是誰又能擺脫人世間的悲哀
花花世界
鴛鴦蝴蝶
在人間已是癲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溫柔同眠
四、彭浪嶼有哪些景點好玩
日光巖 鼓浪嶼一角 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
日光巖游覽區由日光巖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巖聳峙于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站在日光巖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巖,凌空而立,在那巨巖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前者系明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巖最早的題刻。后者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钅咸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钅咸署名特別大,游人常誤為二者皆是林钅咸所題,其實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
上述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巖的風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給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日光巖的第一景。
[6] 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座落在鼓浪嶼港仔后,建于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 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臺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愿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
其后,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莊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
所造樓臺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看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巖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
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菽莊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筑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
本來這個庭院以靜為主,靜中生趣,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濤聲回響,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
[7] 皓月園 皓月園位于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巖海濱,占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巖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于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
園內有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的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余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
園內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巖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巖雕像,這個巨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巖精雕而成,十分威武。[8] 古避暑洞 古避暑洞是個很有特色的山洞,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巖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
上面“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臺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石洞明亮干燥、通風清爽。
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巖石當作涼臺,名叫“傘亭”可供游客遮陽避雨。旁邊的巖石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盛著水,一旁還有仙人的腳印。
其實,“仙人印”、“洗腳盆”都是海浪沖蝕而成的海蝕地貌,在遙遠的地質年代,這里還處于海浪的沖蝕下,后來由于地殼上升,于是這些海蝕地貌就出現在山頂上了。 龍頭山寨 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
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臺灣石國球寫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 鼓浪石 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
蹬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海風穿弄,頓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九夏”即夏季,“龍窟”乃龍住的地方,因鼓浪嶼傳說中曾住五條龍。
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巖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錯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屯維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巖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異常。
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咤大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云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斌斌不可淘。”
“蟲沙猿鶴”指從軍戰死者。 鄭成功紀念館 鄭成功紀念館1962年1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而創設。
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 1624年出生于日本平戶海濱。南明隆武在福州即位,見他忠心朝廷,賜他姓“朱”,改名“成功”,所以民間叫他“鄭國姓”,永歷皇帝封他為延平王。
其父鄭芝龍暗中降清,鄭成功出走金門,誓死抗清。他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與清軍厚戰多年,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因驕兵致敗。
1661年4月煌日,鄭成功經過充分準備,率戰船數百艘,官兵25000人,從金門科羅灣出發,收復被荷蘭侵占38年的臺灣,并歷奮開發臺灣。鄭成功于1662年7月病逝于臺灣,年僅39歲。
300多年來,閩臺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尊他為民族英雄,臺灣人民尊他為“開臺圣王”。鄭成功紀念館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余件。
其中,關防、漳州。
五、關于鼓浪嶼
廈門鼓浪嶼旅游景點介紹 廈門鼓浪嶼概覽 碧海環抱中的鼓浪嶼,面積1.87平方公里,島上海礁嶙峋,岸線迤邐,山巒疊翠,峰巖跌宕,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鼓浪嶼明麗雋永的海島風光,主要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均為廈門名景。
鼓浪嶼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溫和,島上90多科4000余種植物常年郁郁蔥蔥,珍貴樹種有國內僅有的大果紅心木、國內最粗的印度紫檀、從新西蘭等國引種的各類珍稀果樹,島上一些植被已形成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下的頂級群落。鼓浪嶼周邊海域為廈門港主要部分,瀕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文昌魚保護區、大嶼島白鷺保護區,與金門列島隔海相望。
宋代以前,鼓浪嶼還是水草豐茂、渺無人煙的小島,名圓沙洲。宋末元初,對岸嵩嶼李姓族人上島開發,逐漸形成聚落。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鼓浪嶼訓練水師,于1662年揮師東征收復被荷蘭殖民者侵占38年之久的臺灣島。鴉片戰爭后,廈門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1902年,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后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從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涌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音樂家。如今,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國第一,島上有100多個音樂世家,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 “音樂之島”。
鼓浪嶼名人史跡眾多。這里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史跡保存最為完整的區域之一,島上大批珍貴的摩崖石刻,雖歷經長年風雨洗禮,依舊保存完好。
中國現代婦產科醫學奠基人林巧稚、中國語文現代化先驅盧戇章、中國現代體育啟蒙家馬約翰等60多位鼓浪嶼籍名人故居、陵墓都在鼓浪嶼島上。鼓浪嶼以其婀娜多姿的自然風光和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35個王牌風景區之一,在福建省居十佳風景區之首。
人文地理 廈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越,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四季季相變化頗有規律:春季季風由東北轉偏南,由冷轉暖,雨水增多;夏季有海風和雷雨的調劑,給熱天帶來涼意,時有臺風;秋季少雨多晴;冬季有東北季風,冷而不寒。廈門年平均溫度為21.2℃。
年平均最高溫度為24.5℃,年平均最低溫度為18.7℃,年極端最高溫度38.4℃,年極端最低溫度2℃。最冷月平均溫度在13℃以上,全年無霜。
海水表層年最低溫度為10℃,最高為31.5℃,年平均溫度為20.7—21.6℃。廈門的海陸風極為明顯,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風(一般1至2級,最大4級),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東南風(一般3—4級,最大6級)。
夏季風一般為東南至西南風,從六月份開始,七月份盛行,八月份次之。平均只有2—3級。
九月份下旬開始至來年的四月上旬為冬季風。風速以十一月份最大,一般為東北至東北東風。
海霧從十一月份至來年的六月份產生,以三月份最多,月最多次數8次,次之為6次,7—10月份為純霧期,如有霧,能見度在1公里以內,3—5月能見度較差,7—10月能見度最好,濃霧一般產生于午夜及早晨,連續最長3天,最短1小時。雷暴5—8月份最多,12月至來年2月為無雷期,雷暴的產生常造成暴雨。
皓月園 皓月園位于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巖海濱,占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巖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于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
園內有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的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余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
園內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巖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巖雕像,這個巨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巖精雕而成,十分威武。菽莊花園簡介 菽莊花園位于鼓浪嶼東南海濱,建于一九一三年。
原為臺灣富商林爾嘉私人花園。一九五六年園主親人將此園獻給國家。
菽莊花園背倚晃巖,面臨大海,東鄰觀海園,西眺港仔后。全園分為藏海園、補山園兩大部分,各造五景。
藏海五景為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五景為頑石山房、十二洞天, 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港仔后海濱浴場 港仔后寬闊沙灘上,砂質細軟、坡緩浪平、海水流速小,沒有鯊魚出沒,每年有5個半月海水溫在20℃以上,泳季可達半年之久,每日有兩次潮水,宜泳時間六個多小時,是景好、砂好、水質好、氣候好的理想天然海濱浴場。
各種服務設施齊備,并設有游艇及摩托艇等水上娛樂項目。98年在此舉辦過全國OP級帆船錦標賽。
日光巖 俗話說“不登日光巖不算到廈門”。日光巖是鼓浪嶼的龍頭景點,包括日光巖和琴園兩部分。
日光巖頂峰一直徑40多米的巨石凌空聳立,成為廈門的象征。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曾屯兵于此,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
景區奇石疊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樹木蔥蘢,繁花似錦,富有亞熱帶浪漫氣息。
六、咸陽詩經里離西安多少公里
咸陽市詩經里離西安市約3~40公里,具體要看你走哪條道,以及到西安市區哪里了,開車約半小時。
自駕:高德、百度地圖輸入“詩經里小鎮”推薦路徑有兩條,選擇鎬京大道/108國道,即可按導航行走。
公交:從鐘樓出發乘坐300、611、622路制藥廠站下車,換乘911路到灃濱水鎮-詩經里。
從咸陽出發乘坐630路和平村站下車,換乘911路到灃濱水鎮-詩經里。
在詩經里就是要感受的獨特文化魅力,這里有身著古風琴服的琴師演奏古典禮樂,在詩經文化中心,可以觀看文化巨幕演出,國學講義等等可以體驗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