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農歷節日的詩句有哪些
1·新年: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挑換舊符。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端午: 競渡曲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鬊鬣動,螮蝀飲汀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典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東注。 《賀新郎·端午》南宋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
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3·七夕:秋夕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行香子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3·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踏莎行辛棄疾 夜月樓臺, 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 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 等閑歌舞。 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 重陽節近多風雨。 4·中秋: 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清明: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描寫節日的古詩有哪些
描寫節日的詩句
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描寫過年的古詩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爭插新桃換舊符。
“元日”是陰歷正月初一。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到今天。屠蘇,指古代春節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的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這兩句是說:在爆竹的響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人們喝著過節的屠蘇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經來臨。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轉明的朝陽。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桃符:指畫有神荼、郁壘兩個神像或寫有這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掛在門上,以求“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換了舊桃符。以桃符的更換揭示出“除舊布新”的主題。
其實,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義,它是以除舊迎新來比喻和歌頌新法的勝利推行。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四、農歷臘月二十三,四小年 關于小年的詩詞有哪
1. 《雨夜南堂獨坐》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老夫眼暗牙齒疏,七十未滿六十余。 故人欲盡誰與娛?獨坐默誦小年書。
北風日夜吹雨急,空村泥深屋茆濕。 鳳皇覽德乃下集,可憐飛螢常熠熠!
2.《鵲橋仙 自壽二首》
年代:宋 作者: 劉辰翁
輕風澹月,年年去路。誰識小年初度。橋邊曾弄碧蓮花,悄不記、人間今古。吹簫江上,沾衣微露。依約凌波曾步。寒機何意待人歸,但寂歷、小窗斜雨。
3.《旅舍偶題》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野店山橋策蹇驢,浩然聊喜遂吾初。 童顏幾歲已辭鏡,胎發今朝還入梳。
小甕漫營秋社酒,斷編閑理小年書。 白云可笑猶多事,常向人間耐卷舒。
4.《冬夜讀書》
年代:宋 作者: 陸游
茂陵病后非平昔,瘦骨竛竮短發疏。 紅燭悔從長夜飲,青燈喜對小年書。
圣賢親見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余。 破屋頹垣君勿笑,更闌弦誦滿吾廬。
5.《古寺老松》
年代:唐 作者: 齊己
百歲禪師說,先師指此松。小年行道繞,早見偃枝重。
月檻移孤影,秋亭卓一峰。終當因夜電,拏攫從云龍。
6.《觀項信水墨》
年代:唐 作者: 方干
險峭雖從筆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倚云孤檜知無朽,
掛壁高泉似有聲。轉扇驚波連岸動,回燈落日向山明。
小年師祖過今祖,異域應傳項信名。
7.《使東川·漢江上笛》
年代:唐 作者: 元稹
小年為寫游梁賦,最說漢江聞笛愁。 今夜聽時在何處,月明西縣驛南樓。
8.《遣行十首》
年代:唐 作者: 元稹
慘切風雨夕,沉吟離別情。燕辭前日社,蟬是每年聲。
暗淚深相感,危心亦自驚。不如元不識,俱作路人行。
十五年前事,恓惶無限情。病僮更借出,羸馬共馳聲。
射葉楊才破,聞弓雁已驚。小年辛苦學,求得苦辛行。
徙倚檐宇下,思量去住情。暗螢穿竹見,斜雨隔窗聲。
就枕回轉數,聞雞撩亂驚。一家同草草,排比送君行。
已愴朋交別,復懷兒女情。相兄亦相舊,同病又同聲。
白發年年剩,秋蓬處處驚。不堪身漸老,頻送異鄉行。
塞上風雨思,城中兄弟情。北隨鹓立位,南送雁來聲。
遇適尤兼恨,聞書喜復驚。唯應遙料得,知我伴君行。
暮欲歌吹樂,暗沖泥水情。稻花秋雨氣,江石夜灘聲。
犬吠穿籬出,鷗眠起水驚。愁君明月夜,獨自入山行。
七過褒城驛,回回各為情。八年身世夢,一種水風聲。
尋覓詩章在,思量歲月驚。更悲西塞別,終夜繞池行。
褒縣驛前境,曲江池上情。南堤衰柳意,西寺晚鐘聲。
云水興方遠,風波心已驚。可憐皆老大,不得自由行。
見說巴風俗,都無漢性情。猿聲蘆管調,羌笛竹雞聲。
迎候人應少,平安火莫驚。每逢危棧處,須作貫魚行。
聞道陰平郡,翛然古戍情。橋兼麋鹿蹋,山應鼓鼙聲。
羌婦梳頭緊,蕃牛護尾驚。憐君閑悶極,只傍白江行。
五、傳統節日名稱丶時間丶習俗丶詩句5個
1、春節
時間:農歷正月初一
習俗:貼年紅、守歲、拜年、祭祀、舞獅
詩句:宋代·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翻譯: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2、元宵節
時間:農歷正月十五
習俗:賞燈、押舟、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
詩句:唐代·張祜《正月十五夜燈》: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翻譯:元宵佳節,千家萬戶走出家門,街上亮起無數花燈,好像整個京都都震動了。
3、清明節
時間:公歷4月5日前后
習俗:踏青郊游、掃墓祭祖
詩句:唐代·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翻譯: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4、端午節
時間:農歷五月初五
習俗:扒龍船、放紙鳶、掛艾草、菖蒲
詩句:宋代·張耒《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翻譯:龍舟競賽是為了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5、中秋節
時間:農歷八月十五
習俗:賞月、祭月、吃月餅等
詩句: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翻譯: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下邊撒落下來,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帶著露珠更顯濕潤。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寫農歷年的詩句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