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美食,很文藝的句子有哪些 美食很文藝的句子
一、美食一上桌,腦子里發布的第一指令是 吃 而不是 拍照 ,才能稱為稱職的吃貨!
二、吃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吃貨是世界上最酷的人群有木有呢
三、我只是不想讓嘴巴寂寞,我是吃貨,我為自己代言?
四、做一個吃貨無憂無慮,當一個癡貨無牽無掛。
五、向吃貨求婚的必殺語句:1.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2.你讓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六、曾經有一盤灰常美味的菜菜我沒有去珍惜,知道失去了才后悔母雞,如果上天給我一次機會,我將會說:吃貨萬歲
二、有哪些描寫美食的文藝句子
北宋詩僧慧洪所著《冷齋夜話》中提到彭幾曾與人言 :吾平生無所恨 ,所恨者五事耳 。
一恨鰣魚多骨,第二恨金橘太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無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人世間 酸甜苦辣 若長良川。
—《深夜食堂》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蘇軾人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愛已經辜負的太多了,美食就不能再辜負了。
——青慕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陸游美食和風景,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傷和迷惘。
——張嘉佳享受美食的時間是快樂的,但是等待美食出爐的時間是最快樂的。——天道總司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杜甫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質,而非在量。——梁實秋世界上最治愈的東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
——丁卉。
三、贊美美食的詩句
關于寫美食的有很多比如:1、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寄胡餅與楊萬州》白居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南宋陸游《蔬食戲書》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
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朝饑食齏面甚美戲作】陸游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賀陳述古弟章生子】蘇軾 郁蔥佳氣夜充閭,始見徐卿第二雛。
甚欲去為湯餅客,惟愁錯寫弄獐書。參軍新婦賢相敵,阿大中郎喜有馀。
我亦從來識英物,試教啼看定何如。【餅賦】束皙 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
充虛解戰,湯餅為最。弱似春綿,強似秋練,氣勃郁以揚布,香氣散而遠遍。
行人垂液于下風,童仆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
【過土山寨】黃庭堅南風日日縱篙撐,時喜北風將我行。湯餅一杯銀線亂,蔞蒿如箸玉簪橫。
2、像有些事物許多事人也都稱贊過。食竹筍竹筍以色潔白、質細嫩、味清鮮而被視為“菜中珍品”,初上市時物稀價貴,李商隱贊道:“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
白居易《食筍》亦云:“……紫籜折故錦,素肌擘新玉。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
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曾兩度出任杭州地方官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蘇東坡,在《初到黃州》一詩中大加贊賞竹筍“久拋松菊猶細事,苦筍江豚那忍說?”陸游以“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盛贊江西的“貓頭筍”。鄭板橋“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的詩句,對鮮筍燒鰣魚的贊美之情更是躍然紙上。
食松花松花具有保健美容功能,在古代被列為貢品。唐朝女皇武則天十分喜歡松花,她常喜食一種用松花制作的“小精糕”。
蘇東坡也愛吃用松花做的食品,他把松花、槐花和杏花入飯共蒸,密封幾日后得酒,并歌詠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兩蒲黃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錢,兩斤白蜜一起搗,吃也好,浴也好,紅白容顏直到老。”食白菜大白菜因其“青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時長見,有松之操”,故又名菘。
范成大有詩曰:“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喜食“東坡肉”的蘇東坡,也以“白菘類羔豚”、“白菜賽糕腸”來贊美它。他常用菘菜、蔓菁、薺菜等,加入米粉、少量生姜自制成“東坡羹”,并賦詩云:“開心暖胃閑冬飲,知是東坡手自煎。”
食栗子栗子,又稱板栗、毛栗、鳳栗、栗果等,常食可達到抗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藥王孫思邈稱之為“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蘇轍有詩贊曰:“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
按李時珍介紹,“以袋盛生栗,懸掛風干,每晨吃十余顆,隨后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食梅花梅花既是著名觀賞花木,又是一味良藥,藥用以白梅為主,有“除煩安神、止渴生津、疏肝解郁、理氣和胃”之功用。
楊萬里最喜歡用鮮梅花蘸蜜食用,并留下不朽的詩篇,其中《慶長叔招飲》詩云:“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水盤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開,老夫自要嚼梅花。”
食百合百合由“數十片相累,狀如白蓮花,百片合成”而得名,自古以來被作為吉祥之物為人們所鐘愛,是一種營養豐富、利脾潤肺的食品。陸游喜食百合,曾作“更氣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的佳句。
食薺菜薺菜別名野菜、地菜、野薺、護生草等,葉嫩根肥,具有獨特誘人的清香和美味。文人雅士對它揄揚備至,蘇東坡有“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的詩句。
陸游更是嗜薺成癖,詠詩贊其鮮潤和香口:“手烹墻陰薺,美若乳下豚”;“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甚至“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勿忘歸”了。食茼蒿茼蒿具有開胃、健脾的作用,煸炒、做湯、涼拌均可。
陸游視茼蒿為天賜佳蔬之一,其《初歸雜詠》詩云,“小園五畝剪蓬蒿,便覺人間跡可逃”,采摘茼蒿仿佛置身于遠離人間的仙境。食熱粥陸游視食粥為健身養生之“平易法”,其《食粥》詩云:“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蘇東坡對吃粥也很有興趣,在任徐州知州時,一次因高興喝醉了酒,農民艾賢煮粥給他吃,飯后他感到很自在,于是賦《熱粥詩》云“身心顛倒不自知,更識人間有真味。”
既贊美了粥的可口,又頌揚了農民的情義。清代阮葵生也有詠粥佳句:“香于酪乳膩于茶,一味和嘈潤齒牙”;“居然入口融無哽,不得沾唇呷有聲”,可謂深得食粥個中三味了。
食菊花菊花在我國素有“延壽客”之稱,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習慣,“東籬同坐嘗花筵,一片瓊霜入口鮮”的詩句,正是寫食菊的樂趣。菊花入饌,備受詩人青睞。
李嶠的《九日應制得歡字》詩曰:“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仙杯還泛菊,寶饌且調蘭。”
王維詩云:“四海方無事,三秋大有年。百生無此日,萬壽愿齊天。
芍藥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無窮菊花節,長奉柏梁篇。”
鄭所南的“道人四進花為糧,骨生靈氣身吐香。聞到菊花大歡喜,拍手笑歌頻癲狂”,寫出了宋代食菊之盛。
俗話說:“常飲菊花茶,老來眼不花。”。
四、有關飲食的詩句
1、《問劉十九》唐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話:綠色的螞蟻,爬上剛燒熱的白酒,酒放在紅色的小火爐上。晚上的時候,看天氣,好像馬上要下雪了,你是否能夠陪我去飲一杯酒。
2、《江上漁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
白話:江上,人來人往,但是我唯獨愛鱸魚的鮮美,你看江上那一葉扁舟,在江上的風波中,進進出出,想到的都是故鄉的味道。 3、《惠州一絕》宋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白話:羅浮山下,可以顯示四季的春天景色,盧橘和楊梅,依次開了起來,每天都可以吃三百粒的荔枝,沒有辜負自己可以一直可以作為一個嶺南人。
4、《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唐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白話:長安城往回望,可以看見絲繡堆積成山,山上的門依次打開,一輛快馬趕到,妃子開始笑了起了,沒有人知道是因為遠方的荔枝送了過來。 5、《釵頭鳳·紅酥手》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白話:紅色的豬腳,黃色的酒,滿城的春色開始爬上了城墻上的柳樹。
五、關于飲食文化的古詩詞有哪些
1.《寒食日即事》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2.《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3.《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
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
黃昏疏雨濕秋千。 4.《寒食》 唐代: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5.《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