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給我一些有關“忍”的詩句..或詞
忍,能也。——《說文》
忍,耐也。——《廣雅》
是可忍也。——《論語·八脩》。皇疏:“忍,猶容耐也。”
強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莊子·讓王》
吾子忍之。——《左傳·成公二年》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忍所私以行大義。——《呂氏春秋·去私》
故遂忍悲為汝言之。——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忍事(以忍耐態度面對各種事情);忍容(容忍);忍順(忍耐順受;忍耐順從);忍從(忍受順從);忍羞(忍受羞辱);忍氣(忍受別人的欺侮);忍垢(忍受污垢);忍丑(忍受恥辱);忍恥(忍受恥辱);忍痛(忍受痛苦)
抑制; 克制 [refrain; hold back; repress]
志忍私,然后能公。——《荀子·儒效》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又如:忍性(克制性情);忍口(抑制食欲);忍情(抑制感情);忍志(猶屈意);忍惡(忍住脾氣);忍淚(忍住眼淚, 不使流出來); 忍笑(忍住不笑)
愿意; 舍得 [be willing to ]
不忍為之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忍屑(愿意關心)
通“認”。認識,識別 [recognize;identify]
夫國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管子·大匡》
干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忍恥
[endure humiliation] 忍受住恥辱
忍恥破敵陣
忍得住
[refrain] 表示抑制或阻止一個傾向或一個沖動,尤其是短暫的或一時的傾向或沖動
忍垢偷生
[allow oneself to be insulted to remain alive] 忍受恥辱,茍且活命
妾恨不即死,止因未與將軍一訣,故且忍垢偷生。——《三國演義》
亦作“忍辱偷生”
忍饑挨餓
[starving] 忍受饑餓。形容極其貧困,苦苦度日
忍俊
[have a smile on one's face] 含笑
忍俊不禁
[cannot help laughing] 忍俊:含笑。不禁:不能自制。忍不住要笑出聲
仔細看時,原來青布幔里有人,山僧忍俊不禁。——宋·悟明《法演禪師》
忍耐
[endure]∶把感情按住不讓表現,經受 [困苦或艱難]
忍耐到底
[bear with]∶寬容或克制
對那老是惹人厭煩的人(或事)再忍耐一會兒吧
忍耐力
[tolerance] 忍受疼痛和苦難的能力
他對病魔有極大的忍耐力
忍氣吞聲
[submit to humiliation] 忍氣:受了氣而強自忍受。吞聲:有話不敢說出來。形容受了氣只能勉強忍著,不敢發作
為家私少長無短,我則得忍氣吞聲。——《元曲選·鴛鴦被》
忍讓
[be forbearing and conciliatory] 忍耐,讓步
對敵人的忍讓是有限度的
忍辱負重
[endure humiliation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 important mission] 忍受羞辱,以負重任
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三國志·陸遜傳》
忍辱求全
[endure humiliation for the sake of preserving unity]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個大局
忍受
[bear;endure;stand] 勉強承受
忍受疾病的痛苦
忍痛
[very reluctantly] 忍受生理或心理的痛苦
忍痛不言
忍無可忍
[last straw] 到了不能忍耐的地步
那句話已使人忍無可忍了
忍心
[endure]∶抑制心情,硬著心腸
不忍心看到
[patient]∶耐心
忍心三兩日,莫作破齋人
二、表達積極向上,豪邁情懷的詩句
1、客中作
唐代: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
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氣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2、鶴沖天·黃金榜上
宋代: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譯文
在金字題名的榜上,我只不過是偶然失去取得狀元的機會。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時代,君王也會一時錯失賢能之才,我今后該怎么辦呢?既然沒有得到好的機遇,為什么不隨心所欲地游樂呢!何必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個風流才子為歌姬譜寫詞章,即使身著白衣,也不亞于公卿將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擺放著丹青畫屏的繡房。幸運的是那里住著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細細地追求尋訪。與她們依偎,享受這風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歡樂。青春不過是片刻時間,我寧愿把功名,換成手中淺淺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轉的歌唱。
3、宿甘露寺僧舍
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譯文
床枕上彌漫著云氣,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陣陣松濤從萬壑傳來,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轟響。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過的波浪,一打開窗戶,滾滾長江仿佛撲進了我的窗欄。
4、滿江紅·赤壁懷古
宋代:戴復古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譯文
每經過一次赤壁磯就引發一次懷古心緒。想當年,周瑜意氣風發,一心吞并環宇。萬騎臨江,鼓聲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潛居江中的魚龍因為受到戰火的影響都變得怒不可遏。水面上卷起了長長的火龍,在鼓角聲中,孫劉聯軍圍困住了曹操。現在又怎樣呢?
江上渡口,江邊小路,全是地形險要的戰略要地,是當年眾雄生死爭斗的地方。今天我在此憑吊古跡,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勝過讀歷史書籍。東風吹,光景移,已經改朝換代無數次了,歷史的往事隨江潮而i折。問道旁的楊柳年年為誰而春,為誰搖動金黃的枝條。
5、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宋代:岳飛
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馬蹀閼氏血,旗裊可汗頭。
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
譯文
軍中的號令像疾風暴雷一樣迅速傳遍全軍,官軍的聲威震動了大地的每個角落。軍隊長驅直入,必將迅速收復河洛一帶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帶。
戰馬到處,踏著入侵之敵的血跡,旗桿上懸掛著敵國君主的頭顱。官軍勝利歸來,把好消息報告皇帝,收復了失地,祖國又得到了統一。
三、帶言不由衷的唯美句子
1、人,一生有很多無奈,也許這就是我人生路途中的一件無奈!
2、生活,工作。有有時候感覺好無奈,好無語。也許,我們只能這樣忍氣吞聲,任勞任怨吧。
3、生活有太多的無奈,讓人言不由衷。
4、失去是無奈、錯過是無奈、離別是無奈、忘記是無奈、后悔也是無奈,人生有好多好多的無奈,不勝枚舉。
5、我們被束縛著,不能自由。好似無形的大網束縛著。就好像松脂球里面的蜘蛛、蒼蠅一般。無法動彈!最后好似萬劫不復永遠封在里面!
6、無奈是對生活、對事物產生的一種無可奈何,一種無力可施。
7、有些事,我們明知道是錯的,也要去堅持,因為不甘心;有些人,我們明知道是愛的,也要去放棄,因為沒結局;有時候,我們明知道沒路了,卻還在前行,因為習慣了。
8、開始,我們一人來到這世上。結束,我們又是一個人離開這世界!
9、工作,依靠個人能力和人際關系,可始終離不開金錢的支持。
10、多少次又多少次,回憶把生活劃成一個圈,而我們在原地轉了無數次,無法解脫。總是希望回到最初相識的地點,如果能夠再一次選擇的話,以為可以愛得更單純。
11、大家都離開了,去向他方!我們都舍去了好多!
四、表現“忍氣吞聲”的描寫片段
忍氣吞聲rěn qì tūn shēng
[釋義] 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說。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能說出來。
[語出] 元·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正音] 聲;不能讀作“sēnɡ”。
[辨形] 聲;不能寫作“生”。
[近義] 委曲求全 忍辱負重
[反義] 忍無可忍
[用法] 用作貶義。多用于形容身處逆境、惡境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五、表達考試落榜的霸氣詩句,并翻譯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是自己從小就攻讀經史,大了后又精通權謀之術,你們當官的會的我宋江也都會,我宋江的本事一點也不比那些當官的差。
“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但是時運不濟,混了半天不過一個小吏,好比虎落平陽,忍氣吞聲。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則是進一步的感嘆自己目前的潦倒,想我宋江這么一個經世之才,竟然成了囚犯被發配到江州。老天實在是對我宋江不公啊。
“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這兩句的意思是,再這樣下去,我就豁出去上梁山了,既然官府不給出路,老天又對我宋江不公,我宋江就自己來找回公道,定要叫這潯陽江血雨腥風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