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美, 千古流傳的詩句
沁園春雪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
遵義會議確立了**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
在陜北清澗縣,**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塬 yuán :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臺狀,四周陡峭,頂上平坦。)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描寫北國雪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下片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這三句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
“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千里”“萬里”兩句是交錯說的,即千萬里都是冰封,千萬里都是雪飄。
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為廣闊,但是“千里”“萬里”都遠非目力所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純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態。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望”字統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這里的“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意興。
“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這些景觀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長城內外”,這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這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
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
“惟余”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
這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具體更為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
“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前十句寫了眼前的實景,而這三句寫的是虛景,想像雪后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后的景象則在清朗中顯得嬌艷。
“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象。“分外妖嬈”,贊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
“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
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它的統一和強大而奮斗。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爭斗,寫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并揭示了為之奮斗的動機。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
詩人于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了。
“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
“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于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這首詞畫面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頗能代表**。
二、千古流傳的著名經典詩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山不再高,有仙則名,水不再深,有龍則靈。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有憂愁暗恨生,此處無聲勝有聲。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三、千古流傳的著名經典詩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山不再高,有仙則名,水不再深,有龍則靈。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有憂愁暗恨生,此處無聲勝有聲。
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四、千古流傳的著名經典詩句有哪些
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譯: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
2、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卓文君《白頭吟》 譯:滿以為嫁了一個情意專心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
3、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譯: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
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4、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譯: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5、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惠能《菩提偈》 譯: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
五、優美, 千古流傳的詩句
沁園春雪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
遵義會議確立了**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
在陜北清澗縣,**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塬 yuán :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臺狀,四周陡峭,頂上平坦。)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描寫北國雪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下片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這三句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
“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千里”“萬里”兩句是交錯說的,即千萬里都是冰封,千萬里都是雪飄。
詩人登高遠望,眼界極為廣闊,但是“千里”“萬里”都遠非目力所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純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靜動相襯,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態。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望”字統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這里的“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意興。
“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這些景觀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長城內外”,這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這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
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
“惟余”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滾滾滔滔的雄壯氣勢。
這四句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具體更為豐富的直覺,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
“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前十句寫了眼前的實景,而這三句寫的是虛景,想像雪后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后的景象則在清朗中顯得嬌艷。
“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象。“分外妖嬈”,贊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
“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
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它的統一和強大而奮斗。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爭斗,寫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并揭示了為之奮斗的動機。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
詩人于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了。
“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
“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于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這首詞畫面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意境壯美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胸懷豪邁,頗能。
六、蘇軾寫的千古流傳的詩句有哪些
蘇軾寫的千古流傳的詩句主要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江山如畫,一時多豪杰一點浩然氣 千里快哉風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末不可以強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報國之心死而后已似花還似飛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愛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至言不繁退一步安樂法,說三個好喜歡緣筆所未到氣已吞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志量恢弘納百川,邀游四海結英賢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夕陽無語燕歸愁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藥中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一片西風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一片西風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
七、千古流傳的詩句(題目即可)有機會加分50
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
出自《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曹植《七步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出自王籍《入若耶溪》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出自《詠柳》作者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出自賀知章《回鄉偶書》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出自《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出自《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出自《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出自《涼州詞》。
作者王之渙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自《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出自《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出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出自李白《早發白帝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出自李白《行路難》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出自《黃鶴樓》。作者崔顥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出自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自杜甫《蜀相》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出自杜甫《月夜憶舍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出自《游子吟》。
作者孟郊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出自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出自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出自劉禹錫《竹枝詞》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出自劉禹錫《浪淘沙》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出自《題李凝幽居》。
作者賈島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憫農》。
作者李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出自白居易《憶江南》。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出自《離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出自《南園》。
作者李賀 停車坐①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出自《山行》。
作者杜牧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出自杜牧《秋夕》。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出自《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出自李商隱《無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出自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出自李商隱《詠史》。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①于老鳳聲。 出自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出自李商隱《晚睛》。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出自《涼州詞》。
作者王翰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出自《咸陽城西樓晚眺》。
作者許渾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蝶戀花》。
作者柳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自《蝶戀花》。
作者晏殊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出自晏殊《浣溪沙》。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出自《玉樓春》,作者宋祁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出自王安石《元日》欲把西湖比西子①,淡妝濃抹總相宜。 出自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蘇軾《題西林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①此事要躬行②。
出自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出自《春日》。
作者朱熹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出自朱熹《觀書有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出自《青玉案?元夕》。作者辛棄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出自辛棄疾《菩薩蠻》。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出自《絕句》。作者夏元鼎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出自《游園不值》。作者葉紹翁 千磨百折還堅韌,任你東南西北風。
出自《竹石題詞》。作者鄭燮 落紅①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出自《己亥雜詩》。作者龔自珍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自龔自珍《己亥雜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出自《絕命詩》。
作者譚嗣同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出自《自嘲》。
作者魯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千古流傳的詩句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