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元宵節看燈的詩句.諺語
元宵節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珍品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下面對聯
參考資料:http://**zy/dl/dq/200706/*
二、關于“看花燈”的詩句
1.《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正月十五夜燈》,是唐代詩人張祜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本詩描寫 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消魂的時刻。 2.《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十五夜觀燈》是唐代詩人盧照鄰的詩詞之一,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人們在節日之夜觀燈賞月,盡情歌舞游戲。
青年男女在這個歡樂祥和的日子里相互表達愛慕之意。 3.《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為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
此詞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詞采用對比手法,上闋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闋著意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尋覓一位立于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致,含蓄婉轉,余味無窮。
4.《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游人笑語中 。
《京都元夕》 是金朝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描寫了金代京都元宵佳節人山人海,人們盛裝出游的歡快氣氛,全詩淺白如話卻富有情趣,用短短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在節日的歡樂之情。
5.《解語花·上元》 周邦彥 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
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
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
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
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
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這是詞人飄流他鄉,逢元宵節的憶舊感懷之作。
先寫元宵夜的燈節花市,巨大的蠟燭,通明的花燈,露水雖然燈籠紙打濕,可里面燭火仍旺。 月光與花市燈火互相輝映,整個世界都晶瑩透亮,嫦娥也想下來參加人間的歡慶。
苗條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戲,簫鼓喧鬧,滿路溢香。又寫“昔日”京都的元宵。
。
三、描寫元宵花燈的代表性詩詞有哪些呢
有關描寫花燈的詩詞有很多。
例如唐代蘇味道在其《正月十五日夜》一詩中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B音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儂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該詩形象地描繪了唐代元宵之夜燈月交輝、游人如織、熱鬧非凡的場景。李商隱則用“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的詩句,描繪了當時觀燈規模之宏大。
值得稱道的,還應首推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這里雖然沒有正面描寫元宵節的盛況,卻蘊含著十分歡樂愉悅熱烈的場景。
四、元宵節觀看花燈作文
正月十五元宵節,那是人們最盼望到來的節日。
晚飯吃過后,我們全家人來到廣場上.這里真是燈的海洋,燈的天地,一盞盞亮起來的燈,遠遠望去,猶如仙女撒下的朵朵金花,又似滿天繁星,閃著亮光。孩子們提著各種各樣的燈籠,好高興哦!馬路兩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燈籠,今年的和去年的有所不同,因為今年是牛年,牛年代表的是牛氣沖天,牛年的日子更祥和。
我們開始了觀燈,有調皮的猴子翻跟頭,可愛的金魚吐泡泡,有火箭燈、有荷花燈、有龍燈、還有福娃燈,最讓人注目的是牛燈,我看見兩只大黃牛在頂架它們互不相讓。有的人在花燈前拍照留念,也有的人議論花燈的造型是否完美。
小孩子們哭鬧著要讓爸爸抱起來摸牛的角,還有的小朋友叫著媽媽買金光棒,他們拿著金光棒不顧大人的呵斥像小魚兒一樣在人海中鉆來鉆去吵吵鬧鬧,他們玩得開開心心。今年的元宵節我過的好快樂!。
五、正月十五看花燈的一段話
正月十五看花燈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和媽媽早早地來到了燈會上。
“哇!這里是光的世界,燈的海洋,美極了!”媽媽沒有注意我說話,因為她已經被那些五顏六色、光彩奪目的花燈迷住了。 我的眼睛一下子就瞄上了“十二生肖”這組燈。
“子鼠、丑牛、寅虎……”我脫口而出。只見那老黃牛“咚,咚,咚”敲著大鼓,蛇“咣,咣,咣!”的敲起了小鑼,動物們手中各執一種樂器,它們真實多才多藝呀!我和媽媽贊不絕口。
令我最投入的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一組燈,這組燈真是一絕呀!劉姥姥身穿鄉下手工織的粗布衣,帶著她那小孫子,正在觀看大觀園里的美景。那種目不暇接的樣子實在可笑!旁邊的小亭子里坐著三位如花似玉的美女,頭戴鳳冠,身穿錦裙,懷抱琵琶,彈奏著優美的樂曲。
旁邊的樹上開著嬌艷無比的花朵。 還有那“八仙過海燈”鐵拐李、何仙姑、呂洞賓……“啊!媽媽,快看那邊!”我一把抓起了媽媽的手,擠進了人群簇擁的一組花燈前面,只見一位高貴、美麗的公主坐在寶座上,下面是一只大白象,馱著這位公主。
兩邊各有一只開屏的孔雀,它那大尾巴上的花紋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那美麗的公主還不時地看看這邊,瞧瞧那邊。
像自我陶醉似的。 我覺得接下來的這組燈是我們的驕傲,“神州七號燈”。
飛船上的三位宇航員: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他們身穿宇航服,威風凜凜。媽媽對我說:“他們真是當今科技的先行者呀!” 還有一組燈是“牛郎織女燈”,牛郎挑著他們的一對兒女,他倆在喜鵲搭成的橋上,互相傾訴著惜別之情。
多么逼真,多么感人的畫面啊!。
六、看燈寫詩歌正月十五看燈寫三篇詩歌
燈 黑幕蒼穹中, 你象耀眼的星星, 寒冷冬夜里, 你帶來 奪目的光明。
波濤洶涌的大海上, 你指引著人們的航向, 亂象雜生的時代, 你引導著人們走向追求幸福的征程。 堂堂正正的風骨里, 培育著火的升騰, 你用生命幻發的光芒 撥開了纏繞真理的枝藤。
你映照著萬物, 還萬物本來 顏色, 你映照著說謊者, 讓他們羞慚遁形, 你映照著窮 人, 讓他們真正挺起了做人的脊梁, 你映照著真理, 讓 民主與科學的大旗隨風飄動! 殘喘的寒風吹皺了你的眉頭, 兩千多年的積垢肆虐出最后的猙獰, 那年的四月 一盞耀眼 的燈被風陰冷吹滅, 一棵偉大的心驟然停止了跳動。 十里 長街,百萬人慟, 九洲山河,十億人疼, 一盞燈熄,群黎失 語, 幾只貓懶,賊鼠橫行, 匆匆,你太匆匆, 你怎忍 心丟下你 ------天天,時時,刻刻,處處為其憂慮的百姓 ? 這么多年了, 是不是你還在, ------天天,時 時,刻刻,處處擔憂著那么多仍在受苦的百姓? 那里,是不是很 冷? 那里,請您保重! 熄滅?,你沒有熄滅, 你的光 芒已使那么多人心中烈火熊熊, 你把人民放在心上, 人民把 你放在心中!! 。
七、描寫元宵節的古詩
描寫元宵節的古詩如下: 1、《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明代:趙時春 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
直待清宵寒吐月,休教白發老侵人。 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
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 2、《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宋代:周端臣 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
訝客神猶寒,吟窗易曉,春色無柳。梅梢。
尚留顧藉,滯東風、未肯雪輕飄。 知道詩翁欲去,遞香要送蘭橈。
清標。會上叢霄。
千里阻、九華遙。料今朝別后,他時有夢,應夢今朝。
河橋。 柳愁未醒,贈行人、又恐越魂銷。
留取歸來緊馬,翠長千縷柔條。 3、《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正月十五看花燈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