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無聊賴以詩鳴——《陸游詩詞選》讀后感
[百無聊賴以詩鳴——《陸游詩詞選》讀后感]寒假前夕,倩文贈余《陸游詩詞選》,百無聊賴以詩鳴——《陸游詩詞選》讀后感.余愛放翁之詩也久矣,今得是書,竟愛不釋手,夙夜翻看,常一詠而三擊節.高妙其詩也! 陸子者,山陰人也.父陸宰,大父陸佃,皆一世之文豪,而聞名天下者.方陸子之初生,金兵南下,宋師不可抵擋,望風而靡,于是陸子乃隨陸宰東奔西走.俟金兵北歸,始得返鄉. 后陸子師事曾幾以詩,亦私淑呂本中.其詩如江河奔放,每論及胡塵,意甚不平,憂國成病,意同拜鵑.后值秦檜忘,陸子乃得揮毫而大論恢復,潑墨而力勸北伐.雖終老不得志,然馬上刺虎之威,開闔萬里之詩文,已為佳話. 余讀放翁之詩也,終日不倦,每遇好句,輒手記筆錄.余讀至:“驛路梨花處處開,”頓覺國家之廣大而前路無窮也.后讀至“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以手擊股,長嘆不已,讀后感《百無聊賴以詩鳴——《陸游詩詞選》讀后感》.念放翁空余胸中十萬兵而無用武之地,竟終日不能忘.又讀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甚喜,乃和曰“如今詩名動十億,處處梅花皆放翁.” 余味陸子之詩也,其高逸不如太白,其傷憂未及少陵,其事故不若震川,其豁達難比東坡.然于烽煙下倥傯而吟詩,雖位卑不忘憂國,雖夜夢仍懷鐵馬,愛國之情,溢于詩而盈之氣也.蓋論千古詩界,無人出其右者.故梁任公有詩曰:“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又曰:“誰憐愛國千行淚,說盡胡塵意不平.” 夫人之奇偶也,若曰無命,為何白首為郎,李廣無功?若曰有命,則人復何取何求,坐而待命也矣.人若放翁者,雖無高官厚祿之享,亦無白發偕老之戀,然一生不為牛衣泣,終化為荷花博士,當為華夏男兒之楷模也! 余謂放翁,詩界之斗魂也.若真叫天山健兒齊唱,豈縱胡馬渡陰山?定使金人不敢南窺而拱手稱臣.惜哉!惜哉!今之文壇,韓寒牢騷,敬明幽婉,其余多是哀怨,玄幻而無病呻吟,致使青年人不能長歌而壯志也.文壇靡靡之風,甚矣!愿君常讀《劍南詩稿》,以壯己志,莫追校園小說之濫愁.。
二、“百無聊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思想情感沒有依托,精神極度空虛無聊。
拼音:bǎi wú liáo lài;
出處:漢代蔡琰的《悲憤》。
原文: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
譯文:這里息是呼吸的意思,聊賴是無依靠沒意思。這句的意思就是說,勉強活下去,又有什么意思呢。
示例:在百無聊賴中,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么都一樣。(魯迅《彷徨·傷逝》)
擴展資料:
近義詞:意興闌珊
讀音:yì xìng lán shān
釋義:將殘、將盡的意思,形容一個人興致已失的樣子。
出處:唐·白居易《詠懷》“白發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
譯文:等到了暮年,落魄地回到家鄉,對于詩情和酒興都已經逐漸的沒有興趣了。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造句:圣誕節晚會一直持續到深夜三時,大家意興闌珊才散去。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百無聊賴
三、詩中流露出夏日古城百無聊賴之情的句子是
李商隱在無題詩中通過景物描寫烘托出哀傷之情的句子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全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賞析:
首聯是極度相思而發出的深沉感嘆,在聚散兩依依中突出別離的苦痛。“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征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征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
四、百無聊賴下一句是什么
十依欄桿。
《怨郎詩》: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桿。
百無聊賴。
拼音:bǎi wú liáo lài。
釋義:聊賴:依賴。精神上無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沒意思。
出處:漢·蔡琰《悲憤》詩:“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
近義詞:游手好閑、意興闌珊、百般聊賴、興味索然、萬念俱灰
反義詞:興高采烈、興致勃勃、樂在其中、興致盎然、怡然自得
造句:
1、百無聊賴時我會去健身班學習健美操。
2、在百無聊賴之際,他選擇了賭博。
3、在百無聊賴中,隨手抓過一本書來,讀下去。
4、在百無聊賴中,隨手抓過一本書,科學也好,文學也好,心不在焉地往下看。
5、我原本可以就這樣悶悶不樂百無聊賴,而我卻選擇了寫作并讓自己開心起來。
6、第一件事打掃衛生,然后就坐下開始百無聊賴的一天。
7、他們喪失夢想、百無聊賴、理想匱乏,進而對生活日漸麻木。
8、這一個月,我有一種百無聊賴的感覺。
9、那些被罵百無聊賴、大逆不道之人真是百口莫辯,一旦他們有了上進心教學相長,肯定會大器晚成。
10、找到新工作后,他感到活得非常充實,不再像以前那樣百無聊賴了。
五、“百無聊賴”是什么意思
百無聊賴 成語解釋
成語 百無聊賴
發音 bǎi wú liáo lài
解釋 聊賴:依賴。精神上無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沒意思。
出處 漢·蔡琰《悲憤》詩:“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 漢·蔡琰《悲憤》詩:“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 出處: 傅専《閣夜》詩:“百無聊賴作詞人,盡許閑愁集一身。”
示例 漢·蔡琰《悲憤》詩:“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
在~中,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么都一樣。 ★魯迅《彷徨·傷逝》
反義詞: 興高采烈、怡然自得
六、辜負胸中十萬兵 百無聊賴以詩鳴
辜負胸中十萬兵 百無聊賴以詩鳴
千百年來詩壇柔弱不振的總趨勢。在這種柔媚纖弱的風氣籠罩之下,那種剛健雄直的戰斗性和勇于為國家獻身的精神也消亡了。
清代詩人梁啟超的《讀陸放翁集》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鳴。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賞析
本詩熱烈贊賞了陸游詩歌中渴望建功立業、為國驅馳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調;高度評價了陸游千古難遇的奇男子氣概。實際上是抒發了作者自己的異代同心之感。他當時雖然亡身海外,想到遭受列強宰割、陰霾四布的神州大地,發出恨不能從軍殺敵的呼喊。
梁啟超的《讀陸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出走日本期間,寫的是讀陸游集引起的感慨。這里所選的是其中一首。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指出千百年來詩壇柔弱不振的總趨勢。在這種柔媚纖弱的風氣籠罩之下,那種剛健雄直的戰斗性和勇于為國家獻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謂「兵魂銷盡國魂空」是「靡靡風」最突出的表現。作者格外強調這一點,乃在為下兩句蓄勢,抹倒「詩界千年」,正是為了突出一人。「集中十九從軍樂」指詩題給出的《陸放翁集》。在「兵魂銷盡國魂空」的「千年」詩界,唯有陸游的詩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寫衛國從軍的渴望和歡慰的。所以末句「亙古男兒一放翁」,使足筆力推崇陸游是從古至今的詩人中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詩末梁啟超自注云:「中國詩家無不言從軍苦者,惟放翁則慕為國殤,至老不衰」,將詩意說得就更明確了。全詩寫得極為概括凝練,雄直警策,這些都表現為「詩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藝術對比所顯示出的鮮明性。
梁啟超格外推崇愛國主義和為國而戰的「尚武精神」,他認為「中國人無尚武精神」,表現在詩里,則所謂「詩界千年靡靡風」,因而他倡導「詩界革命」,欲改造文學,振作民氣,達到救國拯民的目的。這首詩可說是其發自心聲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