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宗元的故事和詩句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后遷長安(今陜西西安),世稱柳河東。
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
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
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問業者。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于國于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鑒,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于諷喻詩的主張一致。
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詩。
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云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古文大致為五類。
【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
《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
《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寓言】:繼承并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
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
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夸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山水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于被貶后,以永州之作更勝。典范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騷賦】:獨具特色。《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
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臺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后所作。
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于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
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于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
另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
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為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柳河東集》。
事跡見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簡介:宗元 (773-819),字子厚。
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其詩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 溪居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12回答者: 志力物 - 七級 2007-3-2 23:29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于答案的評價:xiexie 相關內容 ? 歐陽修和柳宗元山水詩文的比較 4 2008-4-29 ? 急需柳宗元的《漁翁》的詩文大意 37 2006-12-7 ? 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的寄情山水的優。
二、舉例介紹枊宗元古文創作的成就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詩。其駢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為六類。
(一)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二)寓言:繼承并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三)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夸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四)山水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于被貶后,以永州之作更勝。(典范之作為《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五)詩詞騷賦:獨具特色(代表作《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緝常光端叱得癸全含戶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臺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后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于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于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漁翁》《溪居》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為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柳河東集》。事跡見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三、苦讀書的詩句
這首詩是北宋汪洙所作。
汪洙,字德溫,北宋鄞縣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登進士第,官至觀文殿大學士。
現將詩的原文前一段抄錄如下:(皆下品,不是皆下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
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
……。
四、關于歸鄉的詩句有哪些
1. 《金陵雜興二百首》
【作者:蘇泂】
十分生聚九流亡,鬼面鴉形仰太倉。
指望淮南大麥熟,夫妻子女得歸鄉。
2. 《贊達磨大師》
【作者:釋宗元】
十萬里來賣口嘴,宜乎打落當門齒,
面壁九年誰采你。深雪之中若不得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有甚面歸鄉里。
3. 《送寂照庵歸蜀》
【作者:釋心月】
錯向南來猶自可,歸鄉一錯更難追。
果然到底錯將去,三十六江流向西。
4. 《三和妝字韻陳魁載酒》
【作者:劉克莊】
榮途素定不須忙,羞作春妍愛古妝。
眾促奪袍詩進御,君寧微服夜歸鄉。
怪來尊老升歌席,移就菩提養病坊。
聞說重題新鶴表,分留印綬與諸郎。
5. 《南鄉子·歸夢寄吳檣》
【作者: 陸游】
歸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想見芳洲初系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愁鬢點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鄉交舊少,凄涼。卻恐它鄉勝故鄉。
6. 《酬李相公喜歸鄉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
【作者: 劉禹錫】
鞏樹煙月上,清光含碧流。且無三已色,猶泛五湖舟。
鵬息風還起,鳳歸林正秋。雖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五、描寫寒山寺的詩句
寒山寺 清·陸鼎
寺樓直與眾山鄰,魚米東南此要津。
獨惜牙郎趨利市,不聞漁火感詩人。
絕無逆旅知歸客,安問寒巖舊應真。
一自鐘聲響清夜,幾人同夢不同塵。
寒山寺 明·王犀登
古寺西邊路,青山滿目中。
石龍從作雨,江鵲尚鳴風。
市近僧難定,泉慳花不紅。
燭憐門外路,塵土暗江楓。
賦得寒山寺送別 明·高啟
楓橋西望碧山微,寺對寒江獨掩扉。
船里鐘催行客起,塔中燈照遠僧歸。
漁要寂寂孤煙近,官路蕭蕭眾葉稀。
須記姑蘇城外泊,烏啼時節送君違。
夜泊楓橋望寒山寺
夜火疏鐘伴寂寥,十年舊夢泊楓橋。清狂不見王司理,來問寒山寺外潮。
寒山寺
瑟瑟吳江正落楓,碧山古寺獨攜筇。寒空鳥下巖邊塔,殘照僧歸徑外松。虛寂高齋無俗韻,風狂彌勒有遺蹤。扁舟卻趁寒潮去,夢里應聞夜半鐘。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