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抑四風揚五風的詩歌散文,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
校園四季歌
金色的校園
我們喧鬧而來
年輕的胸懷
溢滿無限的期待
素裹的世界
我們盡情宣泄
火熱的情懷
放射生活的多彩
綠色的校園
那些懵懂少年
張揚生命的光鮮
領略知識的無限
熾熱的校園
那些年輕容顏
滿載收獲的知識
期待新的學年
四季的校園
多彩的一年又一年
轉眼間
我們長大
于是
帶著成長的愉快
我們默默離開
二、白居易主張什么,反對形式主義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極可注意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諭、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三、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有哪些建議
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在全省地稅系統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省地稅局黨組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我們必須緊扣稅收工作實際,開展此次教育活動,把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以下簡稱“四風”)作為重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堅持求真務實,著力解決形式主義問題。 求真務實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是克服形式主義最好的良藥。
要堅持真抓實干,從每一項具體的工作抓起,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發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與措施。 要圍繞稅收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沉下身子,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并撰寫相關報告,做到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
堅持群眾路線,著力解決官僚主義問題。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克服官僚主義的利器。
發揚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增強科學決策意識,完善決策方法,規范決策程序,制定文件、研究部署工作等要廣泛聽取廣大干部職工和納稅群眾意見和建議。 要增強為納稅人服務意識,在加強管理的同時,更好地服務納稅人,深入開展干部群眾觀和公仆意識教育,改變觀念,擺正位置,深入企業,問政、問需、問計于納稅人。
進一步精簡辦稅流程,提升服務效率,減輕納稅人負擔。不斷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切實改進政風行風,不斷提高納稅服務水平。
堅持艱苦奮斗,著力解決享樂主義問題。 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克服享樂主義、抵御腐朽思想的重要法寶。
基層稅務部門要加強經費預算管理,規范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杜絕鋪張浪費行為。加強用水用電及設備管理,努力減少水電費支出。
加強辦公用品管理,壓低檔次,低價采購,控制數量,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稅務干部要自覺積極地參加“三下鄉”、“面向基層”等社會實踐活動。
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公仆意識、節儉意識,從自身做起,厲行節儉,帶頭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帶頭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在各項工作中都要貫徹勤儉節約的原則,真正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用在刀刃上,共同創建“節約型和節能型機關”。 堅持廉潔從政,著力解決奢靡之風問題。
廉潔從政是對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克服奢靡之風的必然要求。 深入開展廉政文化進班子、進科室、進基層、進個人、進家庭的“五進”活動。
引導稅收干部和家屬人人當好黨風廉政建設的“宣傳員”、防微杜漸的“監督員”、抵御誘惑的“守門員”,把預防抵制腐敗滲透到每個家庭、每個基層稅務所,凈化廉潔環境,筑牢廉潔防線,進一步夯實稅收干部拒腐防變的道德防線。 把廉潔從政要求同具體工作實施結合起來,把納稅人的滿意度提升作為衡量工作質量效率的追求標準,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討論、發放政風行風評議表、稅務干部執法行為反饋卡等,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
同時,把納稅人反映的具體情況及時通報給各部門和機構,把相關測評、評議結果具體到每名稅務干部,有針對性地整改提高,并納入目標管理考核。
四、怎樣用形式主義解析一首詩歌作品
高考應該不會考這么偏的東西,知道的人都沒多少。即使考也不會這么問,頂多問表現手法是什么。
用形式主義解析,你看是中國還是外國的,先指出是什么五律七律五絕七絕,還是什么十四行詩,近體詩古體詩等等。(我估計如果他真的吃*了要考,也不可能考外國的),就是詩的格式,韻腳(壓得什么韻,第幾句第幾句壓了韻),用的什么手法:比喻啊夸張啊對比啊,還有表達方式就是借景抒情啊等等。總之就是跟內容無關的其他所有東西都分析一下。因為 詩=內容+形式,沒有形式就是散文了。
五、中國古詩都有什么“主義”
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詞家多若繁星,但如果從創作方法上來劃分,大致有現實主義和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以及形式主義等幾個流派。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流派。
1.現實主義派流。現實主義流派的成員,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那些現實主義詩篇的無名作者。之后,就是創作漢、魏樂府中現實主義作品的無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淵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陸游,則可視為不同歷史時期的領袖人物。此外,如東漢的蔡談、王粟、陳琳,中唐的元結、柳宗元、元模、張籍、王建、李紳,晚唐的皮日休、聶夷中,北宋的梅堯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楊萬里,金代的元好問,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啟。于謙,清代的顧炎武、吳偉業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現實主義詩人。
這一流派的共同特點是:能夠真實而形象地、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有著具體生動的細節描寫;有著在深刻認識基礎上的高度概括;較多地運用樸實的語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義流派。浪漫主義流派的成員,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詩經》中那些浪漫主義詩篇的無名作者。之后,便是我國的第一個大詩人屈原,他早在戰國時代就把浪漫主義詩歌創作推上了一個高峰。在魏晉南北朝,先后出現了曹植、左思、郭珍、鮑照等浪漫主義詩人。唐代的李白,可稱浪漫主義大師,他繼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個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還有王之渙、王昌齡、岑參、李賀等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宋代詞壇上的蘇拭和辛棄疾,是浪漫主義詞家的杰出代表。清代的龔自珍,是古代最后一個有一定影響的浪漫主義詩人。
這一流派的共同特點是:洋溢著追求理想的進取精神;具有樂觀向上的豪邁氣概;能以豐富的想象構成美妙的虛幻境界;常使用大膽的夸張和奇特的比擬;充斥著絢麗奇妙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