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親人逝去內心無限悲傷思念的詩句
朋友,我任務,望采納!1)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納蘭容若2)《江城子》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懷念妻子的。
3)《離思五首》之四,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還是寫給妻子,跟上面一樣都是忠貞不二。
(其實這兩哥們兒都是風流無限)4)悲嬋娟欲斷魂,難斷魂,鏡若水月不染塵,風亂琴心焚。怕傷神,偏傷神,流云不解舊事痕,故人是路人。
5)雜章瑤琴對月鳴兮,玉竹映鏡無塵。凄戚多難言兮,枯坐兀自傷神。
若能得其人兮,焚心絕情斷魂。飄零似舊夢兮,故人變作路人。
6)醉秋月蟾宮落桂八月中玉液飄香玉樓東錦書誰托鴻雁去流離浮步若乘風。
二、描寫親人去世的古詩詞有哪些
悼亡詩》三首
——晉·潘岳(潘安)
其一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髣髴.翰墨有余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怳如或存.回遑忡驚惕.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春風緣隟來.晨溜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凜凜涼風升.始覺夏衾單.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歲寒無與同.朗月何朧朧.展轉盻枕席.長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獨無李氏靈.髣髴覩爾容.撫衿長嘆息.不覺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命也可奈何.長戚自令鄙.
其三
曜靈運天機.四節代遷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風厲.奈何悼淑儷.儀容永潛翳.念此如昨日.誰知已卒歲.改服從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幬張故房.朔望臨爾祭.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衾裳一毀撤.千載不復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彌相愍.悲懷感物來.泣涕應情隕.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躕.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投心遵朝命.揮涕強就車.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余.
三、祈禱逝去親人的詩句
緬懷逝去的親人,或為之祈福的詩句如下:
親人已仙游,未呈兒孫福。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
親人仙游去,兒孫福未觸。游魂千里處,思量千百度。
親人已仙游,未聚兒孫樓。游魂千里奏,如何思量愁。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化為黑蝴蝶,
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暮狐鼠眠冢上,
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佳節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
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
滿眼蓬蒿共一丘。
梨花風起正清明,
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萬株楊柳屬流鶯。
無花無酒過清明,
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
曉窗分與讀書燈。
滿衣血淚與塵埃,
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
幾家墳上子孫來?
細雨紛飛又清明,
萬水千山我獨行;
夢里幾度嬌兒笑,
誰解游子思鄉情.
春風重拂地;
佳節倍思親。
燕子來時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陰槐火換;
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馬上紛桃雨;
喜見樹前鬧杏花。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槐火光陽春替換;
杏花消自雨傳知。
睹物思親常入夢;
訓言在耳猶記心。
杏酪榆羹當來次第;
石泉槐火夢到賞時。
煙景催槐葉;
風期數楝花。
山清水秀風光好;
月明星稀祭掃多。
年年祭掃先人墓;
處處猶存長者風。
禁火今年逢節早;
飛花鎮日為誰忙。
寒食雨傳百五日;
花信風來廿四春。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風落日萬人思。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處夢;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為誰新
四、表達父親去世的詩句
1、《悼春》
當代 紀大良
春韻入園香,慈嚴卻遠航。
殘紅誰再護,把酒問夕陽。
譯文:
春天的氣息到來了,慈祥的父親卻離我遠去。
春天去了,落花還有誰會呵護呢,只有拿起酒杯問問夕陽而已。
2、《為薛臺悼亡》
唐代 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傷神。
手攜稚子夜歸院,月冷空房不見人。
譯文:
一邊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樹一邊是久病的身軀,
每當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傷。
夜晚手拉著年幼的兒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園中,
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沒有看見任何人。
3、《憶王孫·春詞》
宋代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
柳外樓高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
欲黃昏。
雨打梨花深閉門。
譯文:
茂密青草使我想起王孫,柳畔的高樓上憑欄凝望,杜鵑蹄聲哀切令人神傷。眼看著又到了黃昏時分,雨打梨花深閉門。
擴展資料
《憶王孫·春詞》賞析
詞的首句“萋萋芳草憶王孫”是化用劉安《招隱士》賦中的“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之語,寫出這是在芳草萋萋的暮春時節,點明了時間、季節。
“柳外樓高空斷魂”謂登上高樓,憑窗遠眺,盼望日夜思念的父親能出現在眼前,只是仍不見丈夫身影,不覺悲從中來,益覺傷悲。“杜宇聲聲不忍聞”言杜鵑鳴聲凄厲,更能引起思念親人的悲凄之情。“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時將黃昏,天又降雨,拍打梨花落地,傷情離緒更進一層。少婦思夫的孤寂心情,伴隨凄風厲雨,更加魂消腸斷。不忍再看落地梨花,遂關掩門戶,不再見人。給人以無窮遐思,悲苦難以盡言。
全詩一句一層渲染,層層推進,直至最后“深閉門”打住,大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感。讀來令人為之心慟。
小令如絕句,易成而難工,最重神韻。此詞利用傳統意象,將芳草、煙柳、杜鵑、春雨、梨花諸物與所抒離恨別緒結合在一起,使之情景交融,所以意境深遠而韻味悠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憶王孫·春詞
五、表達對逝去親人思念的詩句
朋友,我任務,望采納!
1)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納蘭容若
2)《江城子》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懷念妻子的。
3)《離思五首》之四,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還是寫給妻子,跟上面一樣都是忠貞不二。(其實這兩哥們兒都是風流無限)
4)
悲嬋娟 欲斷魂,難斷魂,鏡若水月不染塵,風亂琴心焚。怕傷神,偏傷神,流云不解舊事痕,故人是路人。5)雜章瑤琴對月鳴兮,玉竹映鏡無塵。凄戚多難言兮,枯坐兀自傷神。若能得其人兮,焚心絕情斷魂。飄零似舊夢兮,故人變作路人。6)醉秋月蟾宮落桂八月中玉液飄香玉樓東錦書誰托鴻雁去流離浮步若乘風
六、【形容親人去世不能回家送別的詩詞】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萬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正月崇讓宅 李商隱 密鎖重關掩綠苔,廊深閣迥此徘徊. 先知風起月含暈,尚自露寒花未開. 蝙拂簾旌終展轉,鼠翻窗網小驚猜. 背燈獨共余香語,不覺猶歌起夜來.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悼亡詩 王士禎 陌上鶯啼細草薰,魚鱗風皺水成紋. 江南紅豆相思苦,歲歲花開一憶君. 南鄉子 為亡婦題照 納蘭性德 淚咽卻無聲. 只向從前悔薄情. 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 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 午夜鶼鶼夢早醒. 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 泣盡風檐夜雨鈴. 金縷曲 亡婦忌日有感 納蘭性德 此恨何時已. 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 料也覺、人間無味. 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 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 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 待結個、他生知已. 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 清淚盡,紙灰起.。
七、表達死思念親人的古詩
1、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唐.宋之問.《渡漢江》)
2、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 (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兩漢樂府.《悲歌》)
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游子吟》)
6、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8、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9、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0、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楚辭.九歌《少司命》)
14、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5、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6、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南唐.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17、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南唐.李煜.《相見歡》)
18、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19、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20、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1、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2、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杜牧.《贈別》)
23、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 (唐.杜牧.《贈別》)
24、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北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25、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趙瑕.<<;江樓感懷>>)
26、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 (宋.蘇軾.《水調歌頭》)
27、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水調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