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貧富最鮮明的對比,
1、最貴的書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 2、世上最長的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蘇小妹戲東坡) 3、最窮的夫人: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敞筐(白居易) 4、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5、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6、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7、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8、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9、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10、眼里最差的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11、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12、最凄美的愛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 13、最高的樓: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 14、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15、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16、最深的雪:夜來城外三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白居易) 17、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何似個長(李白) 18、被風吹得最遠的房子:茅飛渡江撒江郊,高者掛之長林梢(杜甫) 19、最長久的恨: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 20、最荒涼的地方: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 21、最美的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 22、最貴的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23、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24、精神最好的人————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5、思維最亂的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6、恨的最長的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7、最痛苦的離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28、最奇特的江水: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29、最深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 30、最荒蕪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31、最長的瀑布: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2、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 33、最難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34、白得最快的頭:“朝如青絲暮成霜.” 35、水上最快的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6、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7、最強勁的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 38、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樹上白重泉.” 39、最美麗的笑容:“回頭一白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40、最遙遠的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1、最難請的人:“千喚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笆半遮面.” 42最貴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43、最難尋找的東西:“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44、最寂靜的環境:“千上鳥飛絕,萬徑人綜滅.” 45、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 46、最空曠的環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47、最長的頭發-----百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48、最難找的人-----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49、最強的春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0、最遠的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51、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2、最美的笑容-----回有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53、最快的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也過萬重山 54、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55、最苗條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56、最差的眼力-----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57、眼淚最多的人---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58、最癡心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59、最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60、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61、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請采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二、理想 8至11節哪些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人類的幸福和歡樂在于奮斗,而最有價值的是為理想而奮斗
2、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
3、理想的實現只靠干,不靠空談
4、男兒不展風云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6、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
7、理想是反映美的心靈的眼睛。
8、理想即尋覓目標的思維。
9、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10、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們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規劃未來。
11、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熱。
12、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
13、理想不是一只細磁碗,破碎了不有鋦補;理想是朵花,謝落了可以重新開放。
14、理想就在我們自身之中,同時,陰礙我們實現理想的各種障礙,也是在我們自身之中。
15、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
16、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搖籃、沖鋒的戰旗、斬棘的利劍。
17、人生的真正歡樂是致力于一個自己認為是偉大的目標。
18、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19、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20、一個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純潔。
2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達于真理。
23、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24、有理想的、充滿社會利益的、具有明確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義的生活。
25、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6、生活中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憐的。
27、你們的理想與熱情,是你興航行的靈魂的舵和帆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為美好的目的而設的。
29、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30、生活不能沒有理想。應當有健康的理想,發自內心的理想,來自本國人民的理想。
31、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樂趣,比將來實際享受的樂趣要大得多。
33、理想是美好的,但沒有意志,理想不過是瞬間即逝的彩虹。
34、偉大的理想只有經過忘我的斗爭和犧牲才能勝利實現。
35、為了將來的美好而犧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質的雕像。
36、把理想運用到真實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37、理想對我來說,具有一種非凡的魅力。
38、扼殺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惡的兇手。
39、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40、理想猶如太陽,吸引地上所有的泥水。
41、沉思的人有一個目標,幻想的人卻沒有。
42、人的愿望沒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盡。
43、人類的心正是憑借著希望而得到寬慰,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后時刻。
44、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三、關于造成鮮明對比的諺語
純潔的心靈覺得細微的區別比顯著的對比更加難受。法國作家 巴爾扎克
爭取顧客的辦法很多,招待觀光絕對比不過親切的笑容。 對比名言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 松下幸之助
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聚事實。俄國生理學家 巴甫洛夫
任何一個狂傲的人,他的嫉妒之心,絕對比常人強烈,永遠不能忍受任何一個人,有任何地方強過自己。武俠小說家 古龍 《蒼穹神劍》
愛斗的、不安分的人總是跟性格溫和靦腆的人合得來,前一類人可從性格的對比中尋求心境地安寧,后一類人則為自己的軟弱尋求保護。法國浪漫主義作家 大仲馬
人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容忍一個身邊人的晉升。因為同一層次的人之間存在著對比、利益的沖突,而與陌生人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關于對比的名言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文化學者 于丹
試將理想的父親和理想的母親對比一下。父親以寵愛孩子為好,而母親在必要時要牢牢管束孩子,有時也要加以嚴厲的斥責。父親老是吵吵嚷嚷,過于嚴格,孩子就會對他敬而遠之。而母親怎么嚴厲,只要出自于一片愛心,孩子仍然寸步不離跟著她。日本社會活動家和宗教思想家 池田大作
世界上一切事物,難道不全都是能使人類本身發生興趣的嗎?藝術家在用功時候感到愉快,在構思時有樂趣,但疲倦的時候,他要求有強烈對比的東西,要么,像上帝那樣有禮拜天的休息,或是,像魔鬼那樣有地獄里的肉欲快樂,目的在于用官能作用來對抗他的理智活動。法國作家 巴爾扎克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幸福;壞,是指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欲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這物質文明發達和精神生活貧乏的尖銳對比下,人類正面臨著一個新的危機。國學大師,詩人 南懷瑾
描寫風暴的時候應當抓住瑣碎的細節,把它們組織起來,讓人看完以后,一閉上眼睛。就可以看見那個畫面。比方說,要是你這樣寫:在磨坊的堤壩上,有一個破瓶子的碎片閃閃發光,像明亮的星星一樣,一只狗或者一只狼的影子像球似的滾過去等等,那你就寫出了月夜。要是你不嫌棄,肯于使用自然現象和人類行動的對比等等,那么景物就會生動地出現了。 對比名言俄國小說家,戲劇家 契訶夫
快樂并不是一種單獨存在的東西——它不過是與不愉快的事情相對并存罷了。如此而已。你決說不出什么事情本身是快樂的——它之所以算是快樂,無非是與不快活的事情相對而論罷了。所以只要新奇的滋味過去了,對比的力量降低了之后,快樂就再也不成其為快樂了;這時你就非找點新鮮事情不可。嗨,天堂的痛苦和災難多得很——因此對比的事情也多,快樂也就無窮無盡了。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四、十句含義深刻的詩句(詩句、句意、寓意、道理)
【題目】題西林壁(宋 蘇軾)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題目】琴詩(宋 蘇軾)
【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后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題目】觀書有感 (宋 朱熹)
【詩詞原文】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題目】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楊萬里)
【詩詞原文】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
【哲理】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后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