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孟姜女的詩詞
這是民歌《孟姜女》
正月個里來是新春
家家戶戶喜盈盈
人家夫妻團圓聚
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長城
夏夜里銀河飛流星
那是牛郎織女點燃的紅燈籠
孟姜女望長空
淚眼霧蒙蒙
我與杞良哥何日能重逢
九月里來九重陽
菊花煮酒空相望
空相望
落葉飄秋風涼
窗前月如霜
我給親人做衣裳
線是相思針是情
針針線線密密縫
密密縫
再把心口一絲熱
絮進寒衣伴君行
大雪紛飛北風急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從秋走到年關過
年關過
不知丈夫在哪里
在哪里
聲聲血淚聲聲喚
天也昏來地也暗
哭倒長城八百里
只見白骨滿青山
前蜀 貫休 《杞梁妻》詩:“秦人筑土一萬里, 杞梁貞婦啼嗚嗚。”
鄙人才疏學淺。
二、關于孟姜女的詩詞
這是民歌《孟姜女》 正月個里來是新春 家家戶戶喜盈盈 人家夫妻團圓聚 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長城 夏夜里銀河飛流星 那是牛郎織女點燃的紅燈籠 孟姜女望長空 淚眼霧蒙蒙 我與杞良哥何日能重逢 九月里來九重陽 菊花煮酒空相望 空相望 落葉飄秋風涼 窗前月如霜 我給親人做衣裳 線是相思針是情 針針線線密密縫 密密縫 再把心口一絲熱 絮進寒衣伴君行 大雪紛飛北風急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從秋走到年關過 年關過 不知丈夫在哪里 在哪里 聲聲血淚聲聲喚 天也昏來地也暗 哭倒長城八百里 只見白骨滿青山前蜀 貫休 《杞梁妻》詩:“秦人筑土一萬里, 杞梁貞婦啼嗚嗚。”
鄙人才疏學淺。
三、有關孟姜女的詩詞歌賦跟俗語,誰曉得
“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相傳這副楹聯為南宋末年偉大的民族英雄、愛國詩人文天祥所作。
前蜀 貫休 《杞梁妻》詩:“秦人筑土一萬里, 杞梁貞婦啼嗚嗚。”
孟姜女哭長城——驚天動地
“哲婦叢祠倚翠嶺,哭城遺列可悲吟。秋霜勁節男兒事,何意天鐘女子心。”作者署名不清,碑名為“留題孟姜遺廟。”詩后署有一行小字為“嘉佑三年戊戌上元后一日”,即北宋仁宗嘉佑三年正月十六日。
別的實在找不到了。
四、寫孟姜女的詩詞
1、孟姜女的詩: 夜半三更門半開, 小姐等到月兒歪。
山高路遠無口信, 哭斷肝腸人未來。 2、傳說: 這首詩文出自孟姜女墓中的詩。
當時是甲骨文,發掘出土后沒有人能理解,只好請當時的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解讀。郭老一眼便講,這是寫孟姜女思夫的情景。
夜用半個字代替為“半夜”;三個更為“三更”;用半個繁體門意思是“半夜三更門半開”;姐字小為“小姐”(孟姜女);等字倒寫為“等到”;月字斜為“月兒歪”;山字中間一筆長為“山高”;路字分開為“路遠”;信字無口為“無口信”;哭字上下分開為“哭斷”;肝字“干”拉長為“肝腸”;繁體來字去掉兩個人為“無人來”(指萬喜良或捎信的人)。 3、孟姜女簡介: 孟姜女的傳說是中國古代漢族四大愛情傳奇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千百年來一直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
最早的傳說可上溯到《左傳》。
五、關于孟姜女、牛郎織女的詩詞
七夕
(五代·后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云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