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贊美山川的詩句有哪些
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長江:天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亂石穿空,驚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蘇州、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蘇州)姑蘇城外寒山來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西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天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云;南屏晚鐘;三潭印月。 下《詩西湖》詩云:“西湖西子比相當,濃抹杭州惠淡妝,惠是苧蘿村里質,杭教歌舞帽君王。” 船頭研鮮細縷縷,船尾炊玉香浮浮 映山黃帽璃頭肪,夾道青煙雀尾爐 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后,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寄題余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歷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游。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二、用古人的詩句贊美山川
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3、黃山:“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4、嶗山:“水作龍吟 ,石同虎踞,峭壁危崖,觸目皆是,音樂圖畫,兼而有之。”
5、九華山:“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
疏鐘云外寺,落葉雨中山.(敬安)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楨)
荒城臨古道,落葉滿秋山.(王維)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三、古人的詩句贊美名山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阮籍《詠懷》)
河九曲天邊落,華岳三峰馬上來。(黃滋《送李佑之赴陜西參議》)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李白《公無渡河》)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李白《北風行》)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將進酒)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愿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長江
【魏晉】阮籍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骎骎。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進荒淫。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淚下誰能禁。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
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
瀟湘瘴霧加餐飯,滟預驚波穩泊舟。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
盡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陽城。
放魚
【唐】竇鞏
金錢贖得免刀痕,聞道禽魚亦感恩。
好去長江千萬里,不須辛苦上龍門。
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隨長江,渡口下絕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漢。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馬向北嘶,山猿飲相喚。
水清石礧礧,沙白灘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濤越凌亂。臨風獨回首,攬轡復三嘆。
登高
西湖
飲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其他: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仲夏夜之夢垂柳依依西湖暖風醉游人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水光瀲艷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船頭研鮮細縷縷,船尾炊玉香浮浮
映山黃帽璃頭肪,夾道青煙雀尾爐
更多西湖的詩句,詳見:
四、古人贊美古湖的詩句
《春雨》唐 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鐺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燭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雨 宋 周邦彥
耕人扶耒雨琳丘,花外時時落一鷗。
欲驗春來都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詩:“垂地寒云吞大漠,過江春雨入全吳 。” 明 劉基 《春雨》詩:“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五、贊美古人的詩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阮籍《詠懷》) 河九曲天邊落,華岳三峰馬上來.(黃滋《送李佑之赴陜西參議》)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李白《公無渡河》)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李白《北風行》)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
六、古人贊美山里房舍的詩句
“可獨終身數相見,子孫長作隔墻人。”(白居易)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王駕)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蘇軾)
廊古代描寫建筑房屋句子。
“密鎖重關掩錄苔,廊深閣回此徘徊。”(李商隱)
“東風裊裊泛崇光,夜色空蒙月轉廊。”(蘇軾)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陸游)
窗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
七、古人贊美云錦的詩句有什么
齊梁時期的詩人、文學家張率的《繡賦》:“尋造物之巧妙,因飭化于百工,若夫觀締綴,與其依放,龜龍為文,神仙成像。總五色而極思,藉羅執而發想,具萬物之有狀,盡眾化之為形。既綿華而稠彩,亦密照而疏朗。”西晉木華《海賦》:“若乃云錦散文于沙汭之際,綾羅被光于螺蚌之節”。唐朝李善注云:“言沙汭之際,文若云錦;螺蚌之節,光若綾羅也。”
東晉葛玄《賦帝內傳》:“張云錦之緯,燃九光之燈”。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送吳顯道》一詩中,其詩云:“屏風九疊云錦張,千峰如連環。”明末文人吳村梅描寫南京云錦:“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雀妝花云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康熙皇帝《織造處閱機房》:“終歲勤勞匹練成,千絲一剪截縱橫。此觀不為云章巧,欲儉驕奢賭未萌。” 清朝著名書畫家鄭板橋《長干里》:“繅絲織繡家家事,金鳳銀龍貢天子。”
八、古人贊美山川的詩句有哪些
依、山川杳茫茫 明 劉基 《懷》 貳、山川亦自聲氣 明 張明弼 《六賢祠》 三、西北山川入雍 明 陳鶴 《送張伯純關》 四、待幸山川望久 明 陳束 《泗鼎行贈戴水部》 5、山川隔淮楚 明 程玄輔 《懷楊儀部君謙》 陸、山川阻絕道路 明 崔慶昌 《李少婦詞》 漆、山川修且廣 明 戴良 《送劉仲脩》 吧、山川變易 明 戴良 《營丘》 9、山川奇勝納胸臆 明 杜瓊 《題畫贈莫文輝》 依0、骨肉限山川 明 豐坊 《除夕》 依依、山川聞問隔 明 馮夢禎 《馀溪舟寄訊章元禮吏部雪》 依貳、山川路遠非惡 明 高啟 《太白三章》 依三、山川效靜谷 明 高啟 《駕親祀丘選射齋宮奉御制韻》 依四、山川寂寞衣冠淚 明 高啟 《早春寄王行》 依5、屏山川記 明 高叔嗣 《文水縣驛壁讀王司仆德徵詩其韻》 依陸、莫教云雨暗山川 明 顧璘 《初岳陽期登岳賦》 依漆、山川幾經歷 明 何孟春 《送王伯安南都審刑》 依吧、南山川鏡新 明 皇甫濂 《春》 依9、山川灞容 明 皇甫汸 《承候駕四首》 貳0、山川代英靈盡 明 李東陽 《哭青溪倪太宰先》 貳依、采藥窮山川 唐 李白 《留別廣陵諸公 (作留別邯鄲故)》 貳貳、我行山川異 唐 杜甫 《都府》 貳三、(第三拍)山川路誰記 唐 劉商 《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貳四、山川萬復邊戍 唐 劉商 《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貳5、縮走山川 唐 韋渠牟 《雜歌謠辭·步虛詞》 貳陸、山川勤遠略 唐 張九齡 《奉圣制送尚書燕公赴朔》 貳漆、山川亙百重 唐 楊炯 《途》 貳吧、山川滿目淚沾衣 唐 李嶠 《汾陰行》 貳9、秦山川似鏡 唐 沈佺期 《興慶池侍宴應制》 三0、俯臨秦山川 唐 李泌 《奉圣制重陽賜聊示所懷》 三依、山川秀氣 唐 王維 《晦游理韋卿城南別業四聲依用各六韻》 三貳、洞曉山川與儔 唐 王昌齡 《箜篌引》 三三、別間山川 唐 韋應物 《七夕》 三四、山川蕭條極邊土 唐 高適 《燕歌行》 三5、山川空形 唐 劉禹錫 《金陵懷古》 三陸、山川氣概卑 唐 貫休 《讀《杜工部集》二首》 三漆、張玉粒種山川 唐 呂巖 《七言》 三吧、葫蘆隱山川 唐 呂巖 《七言》 三9、山川醉壺放 唐 呂巖 《七言》 四0、二升鐺內煮山川 唐 呂巖 《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