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琴聲優美的古詩有哪些
1. 《琴詩》
宋代: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2. 《書院二小松》
唐代:李群玉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
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3. 《韋處士郊居》
唐代:雍陶
滿庭詩境飄紅葉,繞砌琴聲滴暗泉。
門外晚晴秋色老,萬條寒玉一溪煙。
4.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幽琴》
唐代:劉長卿
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飗飗青絲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
5. 《聽杜山人彈胡笳》
唐代:戎昱
綠琴胡笳誰妙彈,山人杜陵名庭蘭。杜君少與山人友,
山人沒來今已久。當時海內求知音,囑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聲在音不在弦。座中為我奏此曲,
滿堂蕭瑟如窮邊。第一第二拍,淚盡蛾眉沒蕃客。
6. 《琴歌》
唐代:趙摶
綠琴制自桐孫枝,十年窗下無人知。清聲不與眾樂雜,
所以屈受塵埃欺。七弦脆斷蟲絲朽,辨別不曾逢好手。
琴聲若似琵琶聲,賣與時人應已久。玉徽冷落無光彩,
7. 《琴歌》
唐代: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樹風入衣。(萬樹 一作:萬木)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8.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后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9. 《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10.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11.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二、【描寫琴聲的句子(句子優美就行)】
一、描寫音樂廳安靜優美琴聲的句子:塵緣中琴聲,月皎波澄.人們神怡心曠之際,耳邊一陣微風忽起伏.遠遠傳來縷縷琴聲,悠悠揚揚,一種情韻卻令人回腸蕩氣.雖琴聲如訴,所有最靜好的時光,最燦爛的風霜,而或最初的模樣,都緩緩流淌起來.而琴聲如訴,是在過盡千帆之后,看歲月把心跡澄清,是在身隔滄海之時,沉淀所有的波瀾壯闊.在懂得之后,每一個音符下,都埋藏一顆平靜而柔韌的心靈.二、描寫優美的口琴聲的例句:1.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聽到如水的琴聲悠然響起,時而舒緩如流泉,時而急越如飛瀑,時而清脆如珠落玉盤,時而低回如呢喃細語.這是一種潔凈的琴聲,載著人的心靈駛回音樂深處,尋找精神的玫瑰.2、亮麗的琴聲徐徐響起,漸漸如潮水般四溢開去,充盈著考場內的每一處空間.琴聲中仿佛有一個白色的精靈在隨風而舞,舞姿優雅高貴;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開放,飄逸出音樂的芳香.3、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4、如歌的琴聲,如春風綠過田野,如雨筍落殼竹林;如蛙聲應和,似拍岸濤聲;仿佛黑夜里亮出一輪明月,又如孩童們追逐風箏………呵,只有熱愛生活,滿是愛心的人才有這樣的心靈!5、琴音繞叢林,心在顫抖聲聲猶如松風吼又似泉水匆匆流。
三、描寫琴音的詩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摘自白居易 琵琶行
【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
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
失勢一落千丈強。
蹉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唐五代-韓愈
【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唐五代-李白
四、描寫琴聲動聽的詩詞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五、贊美琴的句子或詩句
琴歌二首 司馬相如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皇。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琴曲四章 曹雪芹
風蕭蕭兮秋氣深,
美人千里兮獨沉吟。
望故鄉兮何處?
倚欄桿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長,
照軒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銀河渺茫,
羅衫怯怯兮風露涼。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煩憂。
之子與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無尤。
人生斯世兮如輕塵,
天上人間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オ,
素心如何天上月!
清平樂 彈琴峽題壁 納蘭性德
泠泠徹夜
誰是知音者
如夢前朝何處也
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云中
人隨雁落西風
喚取紅巾翠袖
莫教淚灑英雄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琴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見初古人。
意遠風雪苦,時來江山春。
高宴未終曲,誰能辨經綸。
詠琴
作者:劉允濟 朝代:唐 體裁:
昔在龍門側,誰想鳳鳴時。
雕琢今為器,宮商不自持。
巴人緩疏節,楚客弄繁絲。
欲作高張引,翻成下調悲。
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 (這是豎琴的)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六、描寫琴聲的句子(句子優美就行)
一、描寫音樂廳安靜優美琴聲的句子:塵緣中琴聲,月皎波澄。人們神怡心曠之際,耳邊一陣微風忽起伏。遠遠傳來縷縷琴聲,悠悠揚揚,一種情韻卻令人回腸蕩氣。雖琴聲如訴,所有最靜好的時光,最燦爛的風霜,而或最初的模樣,都緩緩流淌起來。而琴聲如訴,是在過盡千帆之后,看歲月把心跡澄清,是在身隔滄海之時,沉淀所有的波瀾壯闊。在懂得之后,每一個音符下,都埋藏一顆平靜而柔韌的心靈。
二、描寫優美的口琴聲的例句:
1.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聽到如水的琴聲悠然響起,時而舒緩如流泉,時而急越如飛瀑,時而清脆如珠落玉盤,時而低回如呢喃細語。這是一種潔凈的琴聲,載著人的心靈駛回音樂深處,尋找精神的玫瑰。
2、亮麗的琴聲徐徐響起,漸漸如潮水般四溢開去,充盈著考場內的每一處空間。琴聲中仿佛有一個白色的精靈在隨風而舞,舞姿優雅高貴;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開放,飄逸出音樂的芳香。
3、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
4、如歌的琴聲,如春風綠過田野,如雨筍落殼竹林;如蛙聲應和,似拍岸濤聲;仿佛黑夜里亮出一輪明月,又如孩童們追逐風箏………呵,只有熱愛生活,滿是愛心的人才有這樣的心靈!
5、琴音繞叢林,心在顫抖聲聲猶如松風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
七、描寫琴的詩
摘要:音樂是一種訴諸于時間的藝術,它的形象往往比較抽象,很難把握。如果要用文字將其妙處表現出來確乎是不易之事。唐詩里也有很多描寫音樂的詩,但就以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這三首詩脫穎而出,把音樂訴諸于文字,將文字變成音符,把文字美與音樂美有機的結合起來,彈奏出了一曲曲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樂曲。詩人通過以形繪聲、以境喻聲的手段,通過比喻、象聲的手法,以其絕妙之筆譜寫出一曲曲絕妙之曲,讓人們深切地領悟了音樂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震撼人的心扉,陶冶人的性靈,堪稱是一絕。
關鍵詞:以形繪聲 以境喻聲
正文:
移人之琵琶行
《琵琶行》觸景生情,因送客而聞曲聲,緣曲聲而邀彈者,見彈者而請演奏。詩人很有層次地描寫出了其中的音響的變化,而這些音響旋律的變化又緊緊環扣著琵琶女的身世變遷和感情起伏。開始,詩人筆下的音樂如活潑灑脫的急雨聲(大弦嘈嘈如急雨),如纏綿繾綣的私語聲(小弦切切如私語),如清脆悅耳的珠落玉盤聲(大珠小珠落玉盤),如婉轉悠揚的花間鶯語(間關鶯語花底滑),它們共同形成了一種舒緩流暢、歡悅華美的境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以無聲襯有聲,以無情襯有情。詩歌最后的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將作者潛藏在內心的哀嘆與悲愁真切的表達了出來,確實能移人性情。
詩人在描寫音樂的方法上運用了深動貼切的比喻,如“間關”、“銀瓶”;描繪琵琶聲,詩中多處運用了象聲手法,對聲音作出了準確的描述“嘈嘈、切切 ”“大珠、小珠”。詩中描寫音樂語言也尤為講究,詩人講求聲律、注意用韻,選擇優美明快、最富于音樂性的語言來描寫,是音樂之美與文字之美有機結合,將凝固的文字變成跳動的音符,使詩具有了音樂的旋律節奏,如“聲聲思”“續續彈”“幽咽泉流”“銀瓶乍破”等等……使這首詩有了強烈的震撼力和穿透力,不得不教人賞心悅目,為之折服。
泣鬼之箜篌引
《李憑箜篌引》通過描繪李憑箜篌所創造的離奇幽怪的藝術境界,贊美李憑的高超技巧,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悲涼心境。詩中運用了多種意象:白云、秋雨,老魚、瘦蛟,神話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嫗,吳剛、玉兔等。這些意象都能給人們一種特殊的美感,李憑彈箜篌的樂聲連沒有感覺的靜物、無知的動物都為之感動,連高踞仙界的神仙們也被樂聲緊扣心弦。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樂聲以及它奇妙的藝術效果形象而具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并且調動了讀者的視覺和聽覺,使讀者沉浸在奇異的藝術境界之中,引起豐富的幻想和想象。將人們帶入一個空靈的至高的藝術境界 。
詩中也用了不少比喻,使訴諸聽覺的有聲無形的東西,產生了具體生動的實感。如寫聲音清脆悅耳,像昆山玉碎;寫聲音婉轉動人,像鳳凰鳴唱;詩中有正面寫樂聲,也有以聲擬聲,將音樂發揮到了一個極致。有人說這首詩的描寫“幽若神鬼,頑若異類”,一語中的地指出了它的特點,即以描繪幽冷怪誕的意境取勝,可以算得上是驚天地,泣鬼神。
詩人的思維活動的跳動性使這首詩具有了鮮明的音樂性。作者是隨著想象的流動來敘述的,想象所至,筆之所至。在內容上使詩的意境內蘊更加豐富,也在形式上使詩的意境具有流動搖曳之美,使人們在欣賞詩歌的同時深切地領悟了音樂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
驚天之穎師琴
此詩是描寫琴類難得的佳作,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善于描狀音響,捕捉形象,通過客觀形象表達主觀感受。詩歌利用了一連串精妙的比喻來寫琴聲,一開頭即緊扣“聽彈琴”展現音樂境界,前兩句寫琴聲細柔宛轉(昵昵兒女語)到琴聲驟變昂揚(劃然變軒昂),再由剛轉柔,呈起伏回蕩之姿,難以捉摸,卻逗人情思。以下幾句在一片和聲泛音中主調高揚,最后聲調由高滑低,嘎然而止,再也無法升高分寸的時候突然失足跌落,最后直至低谷(失勢一落千丈強)。隨著感情的不同,曲調也在不斷地變化。正是作者抓住了琴聲的特點和曲調的變化,將轉瞬即逝的音響描摹成可以感知的具體形象,再調動聽覺、視覺、感覺等感官藝術和比喻、象聲等各種藝術手段把音樂得的界描繪得精妙入微、酣暢淋漓,好似一支驚天動地之琴曲。
在唐代詩人中,比較早地出色摹寫音樂的詩人應推李頎。但是從描寫的力度上面來看就要推這三首詩了。雖然它們都是描寫音樂的詩,但是它們又各具特色。單從他們描寫得對象不同來看,我們就可以大致的了解到音樂的妙處不止在于音響,更在于技藝,在于心聲。他們就是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法對音樂詩進行了詮釋。在我過古代詩歌史上堪稱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