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痛恨一個人的詩句
表達痛恨一個人的詩句包括:
1、唐代安邑坊女《幽恨詩》
原文:
卜得上峽日,秋江風浪多。
巴陵一夜雨,腸斷木蘭歌!
譯文:
占卜得知出峽的那一天,大風大浪時常起在秋江。
巴陵足足下了一夜大雨,聽到木蘭歌我痛斷肝腸。
2、唐代李白《怨情》
原文: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譯文:
美人卷起珠簾,深閨獨坐還皺著蛾眉。
只見玉顏上淚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誰。
3、宋代王禹偁《春居雜興二首(其二)》
原文:
春云如獸復如禽,日照風吹淺又深。
誰道無心便容與,亦同翻覆小人心。
譯文:
春天的云彩像獸又像禽,在日照風吹下變淺又變深。
誰說無心就能逍遙自在,其實也像反覆無常的小人。
4、清代鄭板橋《沁園春·恨》
原文:
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難道天公,還箝恨口,不許長吁一兩聲?癲狂甚,取烏絲百幅,細寫凄清。
譯文:
花是無知的,月是無聊的,酒也是無法消愁解恨的。把茂盛的桃樹砍斷,減損他的風景,把吟風詠月詩人謳歌的鸚哥煮熟,做下酒菜。焚燒硯臺書籍,捶壞琴撕毀畫,銷毀所有的文章抹去所有的功名。滎陽鄭家原本就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只靠教歌度曲,乞食與人,也能自自在在地活下來。
自己天生的單寒骨相沒法改變,頭戴席帽身著青衫的瘦弱寒酸相為人所笑。長期居住于破巷之中,住處蓬門秋草,窗戶不嚴擋不住風雨,夜夜伴隨孤燈度過。難道老天爺還要封住詞人之口,連嘆氣都不允許嗎?瘋狂至極,于是取出烏絲欄百幅,細細寫出心中凄清之恨。
5、唐代溫庭筠《夢江南·千萬恨》
原文: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譯文:
恨意千萬如絲如縷,飄散到了遙遠的天邊。山間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綠水清風中,鮮花獨自搖落。花兒零落中,明月不知不覺地早已經斜入碧云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幽恨詩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怨情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春居雜興二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沁園春·恨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夢江南·千萬恨
二、恨一個人的詩句
1、《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唐代: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譯文: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還偏要送給我一對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纏綿,把明珠系在我紅羅短衫。我家的高樓就連著皇家的花園,我丈夫拿著長戟在皇宮里值班。
雖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無遮掩,但我已發誓與丈夫生死共患難。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2、《長相思·汴水流》
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譯文:汴水長流,泗水長流,流到長江古老的渡口。江南的群山在默默點頭,頻頻含羞,凝聚著無限哀愁。思念呀,怨恨呀,哪兒是盡頭,伊人呀,除非你歸來才會罷休。一輪皓月當空照,讓我倆緊緊偎傍,倚樓望月。
3、《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代: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4、《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宋代: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譯文:我居住在長江上游,你居住在長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卻不能見你,卻共同飲著長江之水。悠悠不盡的江水什么時候枯竭,別離的苦恨什么時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會辜負了我一番癡戀情意。
5、《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譯文:美人兒卷起珠簾一直等待,一直坐著把雙眉緊緊鎖閉。只看見她淚痕濕滿了兩腮,不知道她是恨人還是恨己。
三、形容很恨一個人的詞語
恨之入骨、不共戴天、恨海難填、刻骨仇恨、藏怒宿怨、此恨綿綿等。
1、恨之入骨
【解釋】:恨到骨頭里去。形容痛恨到極點。
【出自】:漢·司馬遷《史記·秦本紀》:“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譯文】:穆公的怨恨這三個人,已經注入骨髓。
2、不共戴天
【解釋】: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愿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極深。
【出自】:西漢·戴圣《禮記·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譯文】:父親的仇,與你不共戴天。
3、恨海難填
【解釋】:恨海:怨恨如海;難填:難于填塞。比喻怨氣難平。
【出自】:先秦·佚名《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譯文】: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在東海游泳,溺水死了沒有回來,所以成了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以填埋東海。
4、刻骨仇恨
【解釋】:永記心頭的深仇大恨。
【出自】:現代·穆欣《北線凱歌》三十:“戰士們熱血沸騰,躍出戰壕,懷著對階級敵人的刻骨仇恨,殺聲震天,與數倍于我之敵展開白刃格斗。”
5、藏怒宿怨
【解釋】:藏、宿:存留。把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懷怨恨,久久難消。
【出自】:戰國·孟子《孟子·萬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譯文】:仁義的人對于弟弟的,不藏生氣了,沒有宿怨呢。
四、恨一個人的詩句
1、《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唐代: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譯文: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還偏要送給我一對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纏綿,把明珠系在我紅羅短衫。
我家的高樓就連著皇家的花園,我丈夫拿著長戟在皇宮里值班。 雖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無遮掩,但我已發誓與丈夫生死共患難。
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2、《長相思·汴水流》 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
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譯文:汴水長流,泗水長流,流到長江古老的渡口。
江南的群山在默默點頭,頻頻含羞,凝聚著無限哀愁。思念呀,怨恨呀,哪兒是盡頭,伊人呀,除非你歸來才會罷休。
一輪皓月當空照,讓我倆緊緊偎傍,倚樓望月。 3、《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代: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
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
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4、《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宋代: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譯文:我居住在長江上游,你居住在長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卻不能見你,卻共同飲著長江之水。悠悠不盡的江水什么時候枯竭,別離的苦恨什么時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會辜負了我一番癡戀情意。 5、《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譯文:美人兒卷起珠簾一直等待,一直坐著把雙眉緊緊鎖閉。
只看見她淚痕濕滿了兩腮,不知道她是恨人還是恨己。
五、恨一個人的句子
1、恨一個人比愛一個人更難更痛苦。
2、恨一個人不會永久,因為恨會隨著時間的溫度慢慢融化;愛一個人也不會永久,因為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蒸發。3、恨一個人的感覺,可以很透徹。
4、恨一個人的感覺就是讓恨過后,不要去想起他,不要讓自己停下腳步,不要讓自己過得不像自己,不要讓恨的感覺再一次把年輕的自己慢慢地淹沒……5、恨一個人的感覺就是特別的特別的那種直接,直接得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似的。6、恨一個人是因為太愛,所以才忍受不了傷害。
7、恨一個人最佳的報復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發出的冷淡。8、你若越恨他,你便越放不下他,只能讓自己沉浸在回憶中慢慢凋零,世界上的每個夕陽都是不同的,每個夕陽落后便意味著升起新的一輪。
9、一個人是因為你愛他;你喜歡一個人,是因為他身上有你沒有的東西;你討厭一個人,是因為他身上有你有的東西。10、長久地恨一個人,是對自己的一切不愿負責任。
恨,是一種可憐的逃避。當你被人所恨,你是比恨你的人幸福的。
六、表達“厭惡一個人”的心情的詩詞有哪些
1、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出處:《九歌·湘君》 作者:屈原
解釋:兩心相處,不忠終會有怨懟。失約忘誓,卻對我說沒閑暇。
2、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出處:《武陵春·春晚》 作者:李清照
解釋: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
3、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出處:《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 作者:歐陽修
解釋:遇上知心朋友,喝千杯酒還嫌少,彼此不相投合,說半句話也是多余的。
4、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出處:《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
解釋: 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
5、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出處:《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作者:杜甫
解釋:他轉學丹青,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之中,不知老之將至;他情操高尚,把榮華富貴,看得如天上浮云一般淡薄。
1、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出處:《九歌·湘君》 作者:屈原 賞析:帝舜死于蒼梧,葬于九嶷山。他的兩個妃子,帝堯的女兒娥皇、女英聞訊,便去奔喪,亦死于湘江。帝舜死后,天帝封其為湘水之神,號湘君,封二妃為湘水女神,號湘夫人。在楚人心目中,他們是一對配偶神。篇是祭湘君的詩歌,描寫了湘夫人思念湘君那種臨風企盼,因久候不見湘君依約聚會而產生怨慕神傷的感情。
2、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出處:《武陵春·春晚》 作者:李清照 賞析:詩人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于梳理。“欲語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這里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后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3、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出處:《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 作者:歐陽修 賞析:以“萬里”一句為界分為兩部分,前半寫西湖景色及朋友相念之情;后半寫自己異鄉逢春的新鮮見聞和落寞情懷。詩中春景寫得明媚可喜,感情寫得真摯動人。結構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層次分明,而接轉自然,語言明白曉暢,多少也有學習李白詩風所帶來的飄逸氣,體現了歐詩的基本特色。
4、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出處:《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 賞析:心底里生出了幽幽暗恨,這時候無聲勝似有聲。
琵琶彈到此處,有個“聲漸歇”的過程,什么聲音都沒有了,琵琶女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怨憤情緒,似乎在琵琶聲停之后,表現得最充分;幽情暗恨,籠罩空間,此時“無聲”比“有聲”更能引起聽者的共鳴。這種描繪余音裊裊、余韻無窮的藝術境界,所表達的感情更為深沉悠長。
5、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出處:《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作者:杜甫 賞析:丹青:繪畫。我:指曹霸。這兩句大意是:曹霸一生致力于繪畫事業,而不覺人已將老,榮華富貴對于他來說,好像是浮云一樣,不放在心上。這兩句可用來贊美獻身于美術工作而終生不慕名利的人,后一句也可單獨引用以表白自己不慕富貴的思想。
七、形容很恨一個人的詞語
恨之入骨、不共戴天、恨海難填、刻骨仇恨、藏怒宿怨、此恨綿綿等。
1、恨之入骨【解釋】:恨到骨頭里去。形容痛恨到極點。
【出自】:漢·司馬遷《史記·秦本紀》:“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譯文】:穆公的怨恨這三個人,已經注入骨髓。
2、不共戴天【解釋】: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愿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并存。
形容仇恨極深。【出自】:西漢·戴圣《禮記·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譯文】:父親的仇,與你不共戴天。3、恨海難填【解釋】:恨海:怨恨如海;難填:難于填塞。
比喻怨氣難平。【出自】:先秦·佚名《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譯文】: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
女娃在東海游泳,溺水死了沒有回來,所以成了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以填埋東海。4、刻骨仇恨【解釋】:永記心頭的深仇大恨。
【出自】:現代·穆欣《北線凱歌》三十:“戰士們熱血沸騰,躍出戰壕,懷著對階級敵人的刻骨仇恨,殺聲震天,與數倍于我之敵展開白刃格斗。”5、藏怒宿怨【解釋】:藏、宿:存留。
把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懷怨恨,久久難消。
【出自】:戰國·孟子《孟子·萬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譯文】:仁義的人對于弟弟的,不藏生氣了,沒有宿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