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一月 二月 三月
1.二十四節氣諺語:打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處暑動刀鐮。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轉眼又一年。2.【二十四節氣】—— 閩南話諺語春諺: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烏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烏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無水過田岸。
(三月水少不夠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無。(夏天早來,卻因涸早,晚冬收獲減少。)
閃爍的星光,星下風會狂。(星光閃爍,夜雖晴,有大風。)
雷打蟄,雨天陰天四九日。(驚蟄日鳴雷,雨或陰的天氣會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亂穿衣。
(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時寒時熱。) 透早東南黑,午前風甲雨。
(東南邊有烏云)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愛忌清明。(須防清明時節會下綿綿雨) 三日風,三日霜,三日以內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無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風,夏天刮北風,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
(一二三月的天氣都很冷。) 夏諺:立夏小滿雨水相趕。
(梅雨季節雨水多。) 云勢若魚鱗,來朝風不輕。
(鱗云重疊,翌朝必起大風。)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春天霧濃必大旱,夏則大雨。) 四一落雨空歡喜,四二落雨有花無結子。
(四月農作物忌長雨,收獲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開目。
(入夏之后,海水浪潮漸大。) 五月端午前,風大雨也連。
紅云日出生,勸君莫出行。(日出時,有紅云是臺風兆。)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過五月節,天氣尚未穩定。)
六月十二,彭祖忌,無風也雨意。(臺風季節,沒有風也有雨意。)
六月綿被揀人甲。(六月身體虛弱,尚須蓋綿被。)
年驚中秋,月驚十九。 田蠳若結堆,戴笠穿棕蓑。
(田蠳群聚群飛乃雨兆。)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焦土。
六月火燒埔。(芒種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秋諺:六一,一雷壓九臺。(六月一日鳴雷,該年臺風少。)
七一,一雷九臺來。 五月蝶,討無食。
(五月花季已過。) 六月攏無巧,七月頓頓飽。
風臺做了無回南,十日九日濕。(尚有多日下雨。)
云布滿山底,透暝雨亂飛。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
(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秋靠露,冬靠雨。
白露勿攪土。(白露這天,不可擾動土壤,以免損害農作物。)
紅柿若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紅柿出,已是秋天,天氣轉涼。)
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氣候不順,蔬菜收成不好。)
八月八落雨,八個月無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長雨。)
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宮頂的小七星,天亮時,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九月起風降,臭頭扒佮掐。(九月秋天風乾燥,臭頭會癢,喜抓癢。)
烏云飛上山,棕蓑提來披。(滿山烏云,定有雨,出門帶雨具。)
烏云飛落海,棕蓑蓋狗屎。(滿天烏云飛向海邊,表示轉晴,不須雨具。)
冬諺: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后陰轉晴。
午后下雨,就會到半夜。) 霜降,出無齊,牽牛犁。
(霜降時,稻穗長不齊,收獲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十月日,生翅,貧彈查某領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陽下山快。
懶女人工作不完。) 晚霧即時收,天晴有可求。
(夕暮添霧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送月雨,后月無焦土。
(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落霜有日照,烏寒著無藥。
(陰冷天氣,雖落霜,如有日照可溫暖,否則就冷了。)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當圓。
廿三四,月暗暝。 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風雨。
(傍晚,西北天上有烏云,半夜有風雨。) 十二月初三,黑龜湳,落雨落甲廿九暗。
(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冬節在月頭,卜寒在年兜。
(冬節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冬節月中央,無雪也無霜。
(冬節在月中,當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冬節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冬節在月底,冬天不會冷,會冷在次年一二月間。)按照節氣來劃分可能會好一點。
二、寫出含有二月三月四月的古詩各一句
1月——鏡上磨瑩一月馀,日中漸見菱花舒。
2月——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3月——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洲。
4月——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5月——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6月——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7月——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8月——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9月——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10月——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
11月——邊城十一 月,雨雪亂霏霏。
12月——行行一年十二月,強伴馬上看盈缺。
三、關于一二三的古詩有哪些
1、《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譯文:
到二三里遠的地方,有四五個生著炊煙的人家。
路過六七座亭臺樓閣,周圍有十幾枝花。
2、《荔枝圖序》
唐代:白居易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
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
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
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
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譯文:
荔枝生長在巴州和峽州之間一帶地方。它的樹形呈圓的形狀,很像古代用來遮蔽東西的“帷蓋”。葉像桂樹的葉,冬季還是綠色的;花像橘樹的花,在春天開放;果實的顏色像丹砂那樣紅,夏季成熟。果實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殼像紅綢,膜像紫綢。
瓤肉像冰雪一樣晶瑩,潔白,漿液像醴那樣甜,像酪那樣酸。關于荔枝的情況,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情形,那實際的情況比介紹的這些還要好。假如果實離開了枝體,一天顏色就變了,兩天香味就變了,三天味道就變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賓郡的太守白樂天,讓官畫工畫成一幅荔枝圖,并寫上這篇序,這是為了告訴沒有見過荔枝的人以及見過不到三天的人。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荔枝圖序》
此文作于元和十五年(820)夏,當時白居易在忠州。荔枝出產在廣東、福建等省,唐朝時在長江三峽一帶也有出產,在北方難以覓到。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畫工繪了一幅荔枝圖,并親自為之作序。
這篇序文實是為荔枝圖畫寫的說明,其說明對象是荔枝。作者運用說明從整體到局部、由外表到內核的說明順序以及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層次明晰、詳略得當地描摹了荔枝的形態。
《山村詠懷》
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輝縣)游玩時,看到了鄉間野外的駘蕩春光和迷人的鄉村風物,為了表達詩人的閑適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所以寫下了這首詩。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里”、“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歸句首。
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四、關于1月到12月的詩句
正月晴和風氣新,紛紛已有醉游人。(唐·白居易《早春持齋,答皇甫十見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唐·韓愈《春雪》)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唐·白居易《長恨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覺三更布被輕。(清·查慎行《寒夜次潘岷原韻》)
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里外遠行人。(唐·白居易《冬至宿楊梅館》)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漢·無名氏《別詩》)
五、含有一至十二月月份的詩句
一月一回同拜表,莫辭侵早過中橋。
---白居易《拜表早出,贈皇甫賓客》 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杜甫《春水生二絕》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岑參《喜韓樽相過》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暫餐還不能。
---杜甫《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八月湖太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白居易《早冬》 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里外遠行人。
---白居易《冬至宿楊梅館》 寒楚十二月,蒼鷹八九毛。---高適《見薛大臂鷹作》。
六、有關于月份的詩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二月春風似剪刀;煙花三月下揚州;四月始知春;胡天八月即飛雪;輪臺九月風夜吼
一月一回同拜表,莫辭侵早過中橋。---白居易《拜表早出,贈皇甫賓客》
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杜甫《春水生二絕》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岑參《喜韓樽相過》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暫餐還不能。---杜甫《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白居易《早冬》
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里外遠行人。---白居易《冬至宿楊梅館》
寒楚十二月,蒼鷹八九毛。---高適《見薛大臂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