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映春季特征的成語和詩句
精忠報國, 赤膽忠心, 憂國憂民, 忠君報國, 碧血丹心, 為國捐軀, 忠心耿耿, 為國盡忠 ,以身許國 舍身為國 為國捐軀 赤心報國 碧血丹心 憂國憂民
著名愛國詩詞
1.死去無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示 兒(陸游)
2、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3、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訴衷情(陸游)
4.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5.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書 憤(陸游)
6.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關山月》陸游
7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關山月》陸游
8、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金錯刀行》陸游
9、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金錯刀行》陸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陸游
11、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陸游
12、“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隴頭水》)
1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4、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陸游《病起書懷》)
1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6、“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鷓鴣天》
17.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鄉子(辛棄疾)
18.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陣子(辛棄疾)
19.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永遇樂(辛棄疾)
2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吳鉤看了, 欄干拍遍,無人會, 登臨意. 《水龍吟》辛棄疾
22、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辛棄疾
23、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辛棄疾
24、“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 楊濟翁
25、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烏江》)
2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滿江紅 (岳飛)
27、“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 岳飛
28、“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
29、“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岳飛
30、.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題 臨 安 邸(林升)
31、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 讀陸放翁集四首(梁啟超)
3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3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34、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戰國策》)
3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3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3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步出夏門行》)
39、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
40、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唐·李百藥《元景安傳》)
41、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4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44、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唐·柳宗元《韋道安》)
46、一寸丹心為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明·于謙《立春日感懷》
二、描寫春季特征的詩句有哪些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遲遲:緩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
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時在中春,陽和方起陽和: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
穆穆:和。穆穆清風至:和煦的春天飄起。
條風:立春時的東北風,又作調風。草長條風舒:春草清風中舒展旖旎。
漢·樂府民歌《古詩穆穆清風至》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蘭、若:都是香草名。
古人所謂“蘭”,屬菊類,與今天所說的蘭花不同。若:杜若,屬草科。
涉:經歷。 二句意:蘭若雖長在陽春溫暖的時季,經歷寒冬仍然滋盛。
漢·樂府民歌《古詩蘭若生春陽》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陽春:溫暖的春天。德澤:恩澤,恩惠,這里指陽光雨露滋潤。
溫暖的春天施舍恩澤,滋潤萬物,使萬物生長茂盛。漢·樂府古辭《長歌行》陽春白日風在香晉·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
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晉·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春歌》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晉·樂府古辭《盂珠》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秀:秀麗。
屯:駐,聚集。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
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南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折花:此處指折枝梅花。
梅花冬末即開花,一樹獨先天下春,故為春之信使。驛使:古代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
隴頭人:隴山人。聊:聊且,姑且。
一枝春句:寄梅送春,梅花代表著江南春天的來臨。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
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
道:說。唐·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
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
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漢陽》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憶山中》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唐·李白《古風》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唐·李白《金門答蘇秀才》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唐·劉昚虛《闕題》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唐·劉昚虛《積雪為小山》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劉昚虛《闕題》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唐·李華《春行即興》望采納謝謝!。
三、能反映春季特點的詩句
春曉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己亥雜詩·其五
【作者】龔自珍 【朝代】清代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作者】韓愈 【朝代】唐代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四、能反映春季特點的詩句
春曉【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己亥雜詩·其五【作者】龔自珍 【朝代】清代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作者】韓愈 【朝代】唐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錢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五、描寫春季特征的詩句有哪些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范仲淹《漁家傲》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小溪的生活中,就這樣一會兒泡沫頻起,一會兒在花和晃動的影子間發出興奮的招呼聲。
有阻力,能激起浪花,作者希望水能生機勃勃地一往無前地奔騰,把戰勝困難作為生命的樂趣。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孟浩然《秋登萬山寄王五》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六、有關春季特點的句子
朱自清散文《春》賞析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
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
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卻沒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據陳杰同志考證,《春》最早發表在朱文叔編的《初中國文讀本》第一冊上。
該書1933年7月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陳說:“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標記。
編者在課文目錄后附注,凡有此標記者‘系特約撰述之作品’,可見是《讀本》的編者當時特約朱先生等撰寫給中學生閱讀的文章。”(《關于〈春〉的出處》,《臨沂師專學報》1983年第2期)《春》不僅在解放前被編入中學語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編的《語文》第一冊,也收錄了它。
但是,后者嫌原作有的詞匯“陳舊”,有的語句不夠“規范化”,因之對其進行了“加工潤色”。這樣,在文字上便與原作有了出入。
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賞析的對象是朱先生寫定的未經修改的文字。 《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
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 《春》是一曲贊美青春的頌歌。
作品起始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
“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看:“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的景象。
接著,作者推出五個特寫鏡頭,細致入微地描繪春天的動人景象。 第一個特寫鏡頭是春草:“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作者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攝下了它對人的誘惑力: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里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第二個特寫鏡頭是花木爭榮:“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不僅果樹之花爭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
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作者不以再現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象的翅膀寫道: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想象不僅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 第三個特寫鏡頭是春風。
較之春花來說,春風是不容易描寫的。朱自清寫春風,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春風的柔和,二是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
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來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他猶恐讀者不易領會,馬上來了一句人人能領會的摹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
作者從傳味角度寫春風,不僅強化了春的氛圍,也將此段與上兩段關于草、花的描寫自然地連接起來。春風還把春鳥的歌唱、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