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為什么說此詩可見李白胸中放曠豪邁
這三首詩描寫了李白陪族叔李曄暢游洞庭湖排遣愁緒的情景:第一首詩借用阮咸與叔父阮籍的典故,同為仕途不通的同憐人,欲借酒消愁排遣愁緒;
第二首詩描繪出一幅酒船管弦齊奏、皓月浮光靜影沉璧、白鷗盤旋飛翔的湖上美景圖,以情景交融的方式,讓詩意意境開闊;
最后一首詩運用獨特的奇想,鏟去人生坎坷障礙,用無窮盡的酒醉刷掉心頭的愁悶。全詩層次分明而又環環相連,絲絲入扣,通過借酒吟詩消愁,排遣李白心中數十年壯志未酬、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滅的千古愁、萬古憤。
二、李白在仕途不順時,寫的詩句有哪些
唐代李白在仕途不順時寫的詩句包括:
1、《將進酒》
原文: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譯文: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
2、《獨坐敬亭山》
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3、《登金陵鳳凰臺》
原文: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游,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吳宮鮮花芳草埋著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總有奸臣當道猶如浮云遮日,長安望不見心中郁悶長懷愁。
4、《玉壺吟》
原文: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嚬,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譯文:
昔者烈士擊玉壺而悲歌,以傾吐吐心之躊躇,而惜其暮年將至。
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劍對舞秋月,碩慨高詠,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覺使人涕淚滂沱!
想當年初接詔書之時,侍宴宮中,御筵上舉杯朝賀。
頌揚萬乘之主,九重之內,嘲弄王公權貴于赤墀之上。
朝見天子曾屢換飛龍之馬,手中揮舞著御賜珊瑚玉鞭。
我像東方朔一樣,好像是天上的謫仙下凡,大隱于朝堂之內,而世人不識。
我又像西施一樣笑顰皆宜,大得君王恩寵;而丑女們卻東施效顰,愈學愈丑。當是之時,我何等得意和高興。
而今日卻不同了。君王雖仍愛蛾眉之好,但無奈宮中妒女讒毀。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無法在宮中立足。
5、《行路難三首(其一)》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玉盤里的菜肴珍貴值萬錢。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遙想當年,姜太公磻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
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
6、《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原文: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譯文:
昨天的日子漸漸離我遠去,已經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擾亂了我的心,充滿了無限煩憂。
長風吹過了幾萬里送來秋雁,對此可以開懷暢飲酣醉高樓。
校書您的文章頗具建安風骨,又有我的詩如謝朓秀朗清發。
我們都是心懷逸興壯思飛動,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輪明月。
拔刀斷水水卻更加洶涌奔流,舉杯消愁愁情上卻更加憂愁。
人生在世上不能夠稱心如意,不如明天披頭散發駕舟漂流。
三、李白有哪些經典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將進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常咨嗟。——蜀道難
靜夜思,不說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
秋浦歌
四、表現李白醉態的詩加評論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 ⑴將進酒:屬樂府舊題。
將(qiāng):且。 ⑵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夸語。
天上來:黃河發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勢極高,故稱。 ⑶高堂:高大的廳堂。
青絲:黑發。此句意為在高堂上的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發而悲傷。
⑷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⑸會須:應當。
會,須,皆有應當的意思。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勛。
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與君:給你們,為你們。
君,指岑、元二人。 ⑼傾耳聽:一作“傾耳聽”。
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zhuàn)玉:美好的食物。
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饌,吃喝。
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復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愿醒”。
(現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古代詩歌詩歌散文欣賞中是----但愿長醉不愿醒) ⑿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
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zì):放縱,無拘無束。
謔(xuè):玩笑 。 ⒀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⒁徑須:干脆,只管。沽(gū):通“酤”,買或賣,這里指買。
⒂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⒃爾:你。銷:同“消”。
[1] 【譯文】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高堂之上的人,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 早上還是青絲到晚上就變得雪白。
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 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 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的酒都是寂寞的, 只有那善飲之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 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 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2]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
《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
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
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
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
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
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
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
五、李白性格及相關詩句
個性特點 他一生不以功名顯露,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來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
李白反權貴的思想意識,是隨著他的生活實踐的豐富而日益自覺和成熟起來的。在早期,主要表現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詩中所說:“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
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贈辛判官》)“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玉壺吟》)他有時也發出輕蔑權貴的豪語,如“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等,但主要還是表現內心的高傲。
而隨著對高層權力集團實際情況的了解,他進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權貴的對立:“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鴦。”
(《古風》第三十九。并對因諂事帝王而竊據權位者的丑態極盡嘲諷之能事,如: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發出了最響亮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個藝術概括在李白詩歌中的意義,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在杜詩中一樣重要。
在天寶末日益惡化的政治形勢下,李白又把反權貴和廣泛的社會批判聯系起來。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輕蔑: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在《書情贈蔡舍人雄》、《古風》第五十一、《登高丘望遠海》等詩中,李白甚至借古諷今,對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銳的斥責。
總之,可以說他把唐詩中反權貴的主題發揮到了淋漓酣暢的地步。任華說李白“數十年為客,未嘗 李白圖片一日低顏色”(《雜言寄李白》),這種在權貴面前毫不屈服、為維護自我尊嚴而勇于反抗的意識,是魏晉以來重視個人價值和重氣骨傳統的重要內容,李白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優秀傳統而成為詩壇巨星的。
李白的詩歌充滿熱烈的人生之戀。他的詩往往于曠放中洋溢著童真般的情趣,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生活如同馥郁的濃酒使詩人心醉,這當然不是說生活中沒有悲哀和痛苦,但詩人的樂觀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戰勝憂患意識,所謂“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襄陽曲》之四),就是他曠達心態的寫照。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獨,如《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只有充溢著生命活力的詩人才能發出如此的奇思妙想。
他有一首《短歌行》,詩中構想道:“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富貴非所愿,為人駐頹光。”這里沒有嗟老嘆卑的哀惋,卻用“勸酒”的天真想象表達了對人生的無限依戀之情。
這些詩篇以其純真的情趣,感召著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沒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獲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他在《日出入行》詩中說:“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又說:“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具有英風豪氣,又追求單純高潔的心境,這些不同的性格側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兩大類型:一類是在氣勢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運動的美,在壯美的意境中抒發豪情壯思;另一類則著意追求光明澄澈 李白圖片之美,在秀麗的意境中表現纖塵不染的天真情懷。例如他筆下的黃河、長江,奔騰咆哮,一瀉千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橫江詞》)。
他筆下的山峰高聳峻拔,崢嶸奇峭:“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夢游天姥吟留別》)。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矚、奮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贊,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
同時,李白又寫了許多具有晶瑩透剔的優美意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