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句要五首詩.描寫山水風光的.寫的好點.只要山水風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王維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山瞑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常建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馀鐘磬音。
二、20首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及詞
1、《黃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吹沙走浪幾千里,轉側屋閭無處求.2、《浪淘沙》【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3、《黃河二首》【唐】杜甫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愿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4、《詠史詩·黃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復旋,黃河依舊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語,只得靈槎送上天.5、《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6、《泰山吟》【南朝】謝靈運 泰宗秀維岳,崔崒刺云天.岞崿既崄巘,觸石輒遷綿.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石聞何噸藹,明堂秘靈篇.7、《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8、《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早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10、《題天柱峰》【唐】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瓊臺,圣祖琳宮鎮九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斗開.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11、《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12、《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13、《題西林壁》【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14、《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15、《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16、《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17、《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三、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描寫祖國風光的古詩:《望天門山》【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四、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句
描寫山水景物的詞語:白虹貫日、藍天飛虹、彌天大雪形容四季特點: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滿園春色 春華秋實 春風化雨 驕陽似火 暑氣蒸人 烈日炎炎 秋風送爽 秋高氣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氣襲人 寒冬臘月 形容繁榮興盛景象: 濟濟一堂 熱火朝天 門庭若市 萬人空巷 座無虛席 高朋滿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榮 川流不息 描寫美的景和物: 美不勝收 蔚為壯觀 富麗堂皇 金碧輝煌 玉宇瓊樓 美妙絕倫 巧奪天工 錦上添花 粉妝玉砌 別有洞天 描寫山水美景: 錦繡河山 高聳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巒疊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練騰空 煙波浩渺 描寫花草樹木: 繁花似錦 綠草如茵 郁郁蔥蔥 古樹參天 萬木爭榮 百花齊放 花團錦簇 萬紫千紅 桃紅柳綠 綠樹成蔭 描寫日月風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銀裝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霧迷蒙 風清月朗 春風化雨 暴風驟雨 風馳電掣 、玉樹瓊花美不勝收 蔚為壯觀 富麗堂皇 金碧輝煌 玉宇瓊樓 美妙絕倫 巧奪天工 錦上添花 粉妝玉砌 別有洞天 錦繡河山 高聳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巒疊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練騰空 煙波浩渺 繁花似錦 綠草如茵 郁郁蔥蔥 古樹參天 萬木爭榮 百花齊放 花團錦簇 萬紫千紅 桃紅柳綠 綠樹成蔭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銀裝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霧迷蒙 風清月朗 春風化雨 暴風驟雨 風馳電掣 風景秀麗 湖光山色 一衣帶水 風和日麗 山清水秀 洶涌澎湃 雕梁畫棟 鳥語花香 層巒疊嶂 風光旖旎 風光秀麗 花好月圓 百花盛開 秋高氣爽 天干物燥 金風送爽 雁過留聲 秋色宜人 天朗氣清 一葉知秋 春種秋收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風過耳 秋風蕭瑟 秋雨綿綿 百花齊放 一叢金黃 秋意深濃 秋蘭飄香 秋風過耳 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 美不勝收 巍峨聳立 花紅柳綠 草長鶯飛 萬紫千紅 電閃雷鳴 風雨交加 狂風暴雨 夏日炎炎 寒風凜冽 天寒地凍 冰天雪地 粉妝玉砌 形容四季特點: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滿園春色 春華秋實 春風化雨 驕陽似火 暑氣蒸人 烈日炎炎 秋風送爽 秋高氣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氣襲人 寒冬臘月 形容繁榮興盛景象: 濟濟一堂 熱火朝天 門庭若市 萬人空巷 座無虛席 高朋滿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榮 川流不息 描寫美的景和物: 美不勝收 蔚為壯觀 富麗堂皇 金碧輝煌 玉宇瓊樓 美妙絕倫 巧奪天工 錦上添花 粉妝玉砌 別有洞天 描寫山水美景: 錦繡河山 高聳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巒疊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練騰空 煙波浩渺 描寫花草樹木: 繁花似錦 綠草如茵 郁郁蔥蔥 古樹參天 萬木爭榮 百花齊放 花團錦簇 萬紫千紅 桃紅柳綠 綠樹成蔭 描寫日月風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銀裝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霧迷蒙 風清月朗 春風化雨 暴風驟雨 風馳電掣玉兔東升 月光如水 明月高懸 眾星拱月 群星閃爍 繁星滿天 和風細雨 久旱逢雨 大雨滂沱 電閃雷鳴 風雨交加 風馳電掣 錦繡河山 高聳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巒疊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練騰空 煙波浩渺 風景秀麗 美不勝收 巍峨聳立 百花齊放 花紅柳綠 草長鶯飛 萬紫千紅 電閃雷鳴 風雨交加 狂風暴雨 夏日炎炎 寒風凜冽 天寒地凍 冰天雪地 粉妝玉砌 秋色宜人 山清水秀 湖光山色 秋高氣爽 一葉知秋 秋意深濃 秋蘭飄香 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煙籠寒水百花爭艷、春曖花開、姹紫嫣紅、嬌艷欲滴、含苞欲放、萬紫千紅、花開富貴、寒梅清香、柳綠花艷、鶯歌燕舞、蜂圍蝶陣、松鶴延年、萬物復蘇、百花齊放、山清水秀、古木參天、云遮霧繞、蒼山疊障、茂林修竹、清靜幽雅、風光旖旎、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錦繡河山 高聳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巒疊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練騰空 煙波浩渺 山清水秀 山光水色 江山如故 江山如畫 綠水青山 名山勝川 崇山峻嶺 表里山河 巴山蜀水 大好河山 登山臨水 湖光山色 名山大川 千山萬壑 錦繡河山 高聳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巒疊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練騰空 煙波浩渺 山清水秀 幅圓遼闊 山河壯麗 氣象萬千 地大物博 人口眾多 物華天寶 人杰地靈 山川秀美 水草豐美 巍峨雄偉 綿延起伏 重巒疊嶂 平川沃野 林海雪原 崇山峻嶺 天籟之音 春暖花開、春風送暖、春風拂面、春意盎然、百花盛開、大地回春、萬物復蘇、萬木爭春、萬象更新、萬紫千紅、陽春三月、乍暖還寒、風和日麗、和風細雨、鳥語花香、氣象萬千、欣欣向榮、鶯歌燕舞、春深如海、春露秋霜、春江如練、鶯啼燕喃、春風輕拂、桃李春風、蓓蕾初綻、春山如黛、彩蝶紛飛、春色宜人、楊柳吐翠、綻紅瀉綠、春苗青蔥、初暖乍寒、春花怒放 鳥語花香 斑駁陸離 窗明幾凈 分外妖嬈 風景不殊 古色古香 千巖競秀 千回百轉 青山綠水 如花似錦 山明水秀 山**上, 應接不暇 詩情畫意 水木清華 水色山光 五光十色 五顏六色 五彩繽紛 秀色可餐 虛無漂緲 煙波釣徒 云蒸霞蔚 銀河倒瀉 月夕花朝 季景 草長鶯飛 春光明媚 春暖花開 春寒料峭 春山如笑 桂子飄香 花紅柳綠 林寒澗肅 流水桃花 漏泄春光 桃紅柳綠 萬紫千紅 雪虐風饕 鶯啼燕語 鶯歌燕舞 光景 燈火輝煌 光怪陸離 火樹銀花 炮火連天 奇光。
五、描寫山水景色的詩句
王維在隱居輞川時,曾創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詩。
他自編為《輞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絕句各二十首,內容主要是描寫輞川別業附近的風景,抒發隱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寂靜的山澗里,辛夷花自開自落,自生自滅,不假外物,不關世事,也無人知曉。
這是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也是詩人王維主客觀契合一體的獨特意境,簡直就是佛家空無寂滅觀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論家胡應麟說,此詩是“入禪”之作,“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詩藪》內編卷六)王維在這里所創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種詩境與禪境的合一體,它具有極大的暗示性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能取得這種藝術成就,不能不說是得利于他對佛學的鉆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維被后人稱作“詩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親崔氏持戒安禪三十余年。王維和弟弟王縉“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葷血”(《舊唐書·王維傳》)。
王維于31歲時,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絕塵累,“迥無子孫”(《責躬薦弟表》)。他還撰有多篇有關佛教的詩文,對佛學有較高的造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維信仰的是禪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禪。南宗禪是佛教思想與中國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的那套隨緣任運的人生哲學,為中國士大夫知識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備的處世良方。
而南宗禪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國特色的詩歌創作有相通相似之處。宋代文論家嚴羽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滄浪詩話》)。
妙悟即是對禪的識見力,也可表現為對藝術的感受力。詩和禪都需要敏銳的內心體驗,都重啟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禪講“頓悟”,常使用形象的表達方式傳法,特別強調直覺、暗示、感應、聯想在體悟中的作用。王維參禪有得,自然對這種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體會。
他把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融匯到人生觀中,把宗教情感化為詩思,創造出一種“空”、“寂”、“閑”的詩的意境。禪宗崇尚山林勝景的風格,也對王維自覺地親近山水,發掘山水的美學價值,具有引導和啟示作用。
王維在《竹里館》一詩中這樣描寫他的內心體驗: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彈琴長嘯,無人知曉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來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內心的孤獨,明月的清輝帶給他一種寂靜的快樂。
物我合一而物我兩忘,禪意與詩情水**融。《鹿柴》也是這樣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靜無人,只聽見深林里飄蕩著斷續的人聲,一縷夕陽透射在密林深處的青苔上,是那樣的恍惚而凄清。
這正是王維所追求的那種遠離塵囂的空寂的境界,雖然孤獨,卻也蘊藉。 清代王漁洋說,王維的這類小詩“字字入禪”,“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蠶尾續文》)。
也就是說,王維的這類山水詩具有禪趣、禪悅、禪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傳達出了禪的意蘊。自然,也就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山水美景的獨特品味。
王維并不一定只到渺無人跡的所在去尋求禪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熱鬧的農家生活: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新晴野望》 一場春雨,洗滌塵垢,景象一新。農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氣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遠景組成有層次的畫面,水色明亮,峰巒碧翠,光和色的對比十分和諧。表面上,我們看不出這首詩的禪意。
實際上,那場春雨多象是佛家凈瓶傾下的圣水,把萬物洗滌得明凈空靈。只不過萬物把禪境和詩境融會得太妙了,他并沒有讓禪理壓倒詩趣。
當然,我們關注的是那種對農家生活的贊美之意,欣賞的是山水美的靈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禪理。 王維是一位詩歌、音樂、繪畫、書法兼長的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說:“味摩詰(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維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他用蕭疏清淡的水墨筆法作畫,創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稱作山水畫南宗的開山祖。
他的繪畫強調寫意,追求神似,表達主觀情致,故“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難可以形器求也。”(沈括《夢溪筆淡》引張彥遠語)所以,王維又被稱為中國文人寫意畫之祖。
繪畫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詩的情韻和意趣,即畫中有詩。用這種繪畫思想去凝視自然山水,發為詠嘆,造境入詩,必然詩中有畫的神韻。
王維在繪畫、音樂、書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藝術素養,使他在詩歌創作時,比一般詩人更能精確地、細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響以及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并將之訴諸筆端。也更會用辭設色,注意詩歌音調的和諧。
詩中有畫的意境,詩中有音樂的流暢,詩中有書法的變化。這樣就無形中形成了他獨有的“詩中有畫”和“百囀流鶯,宮商迭奏”的詩歌藝術風格。
我們在欣賞他的山水詩時,應緊緊把握這個特色。 王維善于概括地。
六、【關于山水風光的古詩及簡要介紹作者朝代】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介紹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詩人在夔州,逢重陽節,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景激起了身世飄零的感慨.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但其實情景是融于一體的. 首句如高天之狂飆,深谷之哀猿,驚心動魄,使全詩籠罩在悲涼的氛圍之中.次句卻平緩而出,讓人感到一種寧靜的凄涼、空曠的惆悵、孤獨的憂傷.這一片空闊冷寂的天地,逼出了三四句的萬象紛繁和百感交集."無邊"的豐富紛繁,"不盡"的悠遠深長,"落木蕭蕭"之衰颯無情,"滾滾長江"之洶涌無窮,這一"下"一"來",寫出了宇宙時間之永恒、空間之無限,也寫出了人類在自然規律面前永遠的驚嘆、震憾和領悟.無邊落木蕭蕭下,固然使人類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奈,但不盡長江滾滾來,又往往激起人生命的激情,向人類示范著一種永不停歇的進取精神.正因如此,這首充滿悲涼感的詩篇才使人品味出一種悲壯感,看到一種壯心不已的意境.如此一來,以下四句也就都有了同樣的審美精神:萬里悲秋常作客,是悲涼的進取;百年多病獨登臺,是不幸者對命運的不屈不撓的抗爭;艱難困苦,窮愁潦倒,玉汝于成.詩人生命旅途上的坎坷不幸、凄涼悲傷是重重疊疊,無以復加的,然而他不屈不撓的進取也是可歌可泣的.沉郁頓挫的生命固然是沉重感傷的,但也是豐富、深沉、有力度的. 此詩四聯皆為工對,且首聯兩句又句中自對.這種寫法歷來受到評家注意. 《詩藪》云:"杜'風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杜詩鏡銓》:"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七、描寫山景色的詩句
山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山風景的詩句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