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50首七言絕句古詩
1.早發白帝城(又名下江陵) 詩人:李白 朝代:唐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2.大林寺桃花 詩人:白居易 朝代: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3.夜箏 詩人:白居易 朝代:唐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4.秋夕 詩人:杜牧 朝代:唐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5.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詩人:杜牧 朝代:唐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6.贈別二首(其一) 詩人:杜牧 朝代:唐 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7.漫成一首 詩人:杜甫 朝代:唐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8.重贈鄭鏈絕句 詩人:杜甫 朝代:唐 鄭子將行罷使臣,囊無一物獻尊親。江山路遠羈離日,裘馬誰為感激人。
9.別董大(二首其一) 詩人:高適 朝代:唐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0.已涼 詩人:韓偓 朝代:唐 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11.客中行 詩人:李白 朝代:唐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12.夜雨寄北 詩人:李商隱 朝代: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3.寄令狐郎中 詩人:李商隱 朝代:唐 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14.憶匡一師 詩人:李商隱 朝代:唐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15.贈汪倫 詩人: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16.同十一醉憶元九 詩人:白居易 朝代:唐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17.清明 詩人:杜牧 朝代: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18.金谷園 詩人:杜牧 朝代:唐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19.贈別二首(其二) 詩人:杜牧 朝代:唐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20.戲為六絕句(其一) 詩人:杜甫 朝代:唐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后生。21.絕句(四首其一) 詩人:杜甫 朝代:唐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22.宮詞 詩人:顧況 朝代:唐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精簾卷近秋河。23.梅花(六首其三) 詩人:陸游 朝代:宋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24.軍行 詩人:李白 朝代:唐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25.賈生 詩人:李商隱 朝代:唐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26.暮秋獨游曲江 詩人:李商隱 朝代:唐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27.望廬山瀑布 詩人: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28.直中書省 詩人:白居易 朝代:唐 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29.隴西行 詩人:陳陶 朝代:唐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30.泊秦淮 詩人:杜牧 朝代:唐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31.鷺鷥 詩人:杜牧 朝代:唐 雪衣雪發青玉觜,群捕魚兒溪影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32.寄揚州韓綽判官 詩人:杜牧 朝代:唐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33.贈李白 詩人:杜甫 朝代:唐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34.己亥雜詩 詩人:龔自珍 朝代:清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35.初春小雨(又名《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詩人:韓愈 朝代:唐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36.示兒 詩人:陸游 朝代:南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37.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詩人:李白 朝代:唐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38.霜月 詩人:李商隱 朝代:唐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39.隋宮 詩人:李商隱 朝代:唐 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40.夢澤 詩人:李商隱 朝代:唐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41.送孟浩然之廣陵 詩人:李白 朝代: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42.采蓮曲 詩人:白。
二、五言絕句一首,七言絕句一首,五言律詩一首,七言律詩一首,愛
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漁家傲》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出塞軍旅)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別詩)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愛國詩)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 山水詩)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五言絕句)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七言絕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五言律詩) 陸游《游山西村》(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七言律詩) 歸 園 田 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田園詩)。
三、借物喻人的七言絕句古詩
《竹石》是清代畫家鄭燮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借物喻人,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詩語言質樸,寓意深刻.《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曾鞏《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其實是借物喻人,諷刺一些人得了勢便猖狂,自以為了不起,把別人都不放在眼里的特點.。
四、求兩首七言絕句
李白三首贈別七言絕句賞析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是我們知道的最瀟灑的古代文人,這三篇七言絕句,分別為留別詩《贈汪倫》,寄遠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雖然題材不盡相同,但是卻表達了李白對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腸。 “李白登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實在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中國的詩人成千上萬,又有幾個能在詩歌的一開頭就提筆寫出自己的大號呢?因為這首詩所要記述是一段摯樸的情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沒了客套禮節。
他本來已經上船,馬上就要離開桃花潭了,在朋友們依依的惜別聲中,忽然從岸上傳來一陣歡快的歌聲,大家在詫異之時,回頭一看,沒想到原來是汪倫,他竟然一邊唱著歡快的歌,一邊又蹦又跳地趕來給李白送行了。也許按照常理,朋友分別,都應該感到傷心,忙著互道珍重,可是這個人卻一反常態,又唱又跳的,像什么樣子?誰知他這看上去有點不近情理的舉動,卻正和了李白的心思,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就真誠地相處,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么意思?可是當著眾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掃了大家的興,所以他就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彎子,說“哪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趕不上汪倫送我的這番情意呀!”李白的言外之意,其實并不是說大家千叮嚀萬囑咐的道別是對我李白不好,只是在委婉地勸大家沒有必要在分手時過于傷感、沉重而已。
這樣的表白既不會涼了眾人的心,又使得送行的氣氛活躍起來,李白也就在這一片踏歌聲中,心情愉快地與大家揮手告別,離開了這個給他留下了美好回憶的桃花潭了。這首小詩也成就了一段佳話,使得桃花潭一帶留下了不少令人遐想的遺跡,如在潭東岸邊,就有一處題有“踏歌古岸”的踏歌岸閣。
這首詩的語言非常淺顯易懂,但是卻有一種耐人回味的藝術效果。乾隆皇帝對此詩的評價是,“語近情遙,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
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是六朝名士嵇康的詩中的名句,那一份看似漫不經心、其實瀟灑無限的神態不知使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悅誠服而自嘆不如呀。另外,詩歌的三、四兩句,是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為參照物,來衡量汪倫送行的情意。
李白把一種抽象的感情用形象的事物來比附,又使人不局限于具體的物象之中,而讓讀者自己去心領神會。清人沈德潛非常欣賞這兩句,他指出:“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所以說“不及”兩字,也是頗具匠心的,不是直接將深千尺來比喻,而只說是不及,那么到底有多深呢?任何人都可能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而得出各自的結論,而在這種再創造的過程中,這首小詩也就深深地印在讀者的腦海中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比起李白許多眾口流傳的詩歌來說,這首七言絕句詩的題目就顯得比較陌生了,左遷,其實是被貶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
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據《新唐書·文藝傳》記載,王昌齡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不拘小節,被貶為龍標縣尉。
而對于自己的人格,王昌齡本人是非常自信的。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樓送辛漸》詩,也是用七絕寫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
全詩是這樣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他把自己比作一片冰心,可見其冰清玉潔之心,并不因為飛來橫禍而稍加改變。李白作為他的朋友,在聽說了王昌齡本人的不幸遭遇之后,特地寫了這首詩寄給遠在龍標的他,以表達自己對友人的無限關心與同情之心。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詩的開篇并不單純是描寫李白當時眼見之景和耳聽之聲,而是頗有“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比興風韻,“楊花”這一景物在詩詞中歷來就有一種叫人飄忽不定的感覺,而叫著“不如歸去”的啼血杜鵑,更給人一種凄涼哀怨的聯想。
子規就是杜鵑。在暮春無數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單獨挑選了“楊花落”和“子規啼”這兩樣來點明時令,其飄零之感、流離之恨,躍然紙上,令人悲從中來,而且,這楊花已經“落盡”,被吹入水中,被踩入泥土,簡直是慘不忍睹了。
為什么詩人會面對暮春如此傷感呢,“聞道龍標過五溪”是個中原因。李白是因為聽說了王昌齡被貶官,古時信息不通,等到李白知道了消息,掐指一算,大概王昌齡早已動身,此時多半已經在奔赴貶所的路上了吧。
五溪均在湖南省西部,是雄溪蠻 溪、酉溪、五溪、辰溪的總稱。詩的前半首只說看見楊花落盡,只說聽見子規啼血,只說想像王昌齡顛沛流離在湘西的荒山惡水之中,全不下一悲痛之詞,而悲痛之情已見。
在前面的鋪墊之后,后面兩句直抒胸臆,“我送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在今湖南省芷江縣西,位于黔陽,即。
五、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有什么區別
律詩和絕句都是近體詩.那么,怎樣區分律詩和絕句呢? 一、律詩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個字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每句七個字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如陸游的《游山西村》). 二、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簡稱五絕(如李白的《靜夜思》);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如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詩偶句句末必須押韻,如陸游的《游山西村》押韻的字是“豚”、“村”、“存”、“門”,李白的《靜夜思》押韻的字是“霜”、“鄉”.七言律詩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對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就是對偶句. 四、七言律詩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簡稱首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簡稱頷聯)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簡稱頸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簡稱尾聯) *這個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須用平.“[ ]”內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個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須用平.“[ ]”內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詩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壓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絕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