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惜別的名言和古詩.詞.句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是一首流傳很廣的送別詩,有寫景帶起全詩,寫雨,有寫柳,乃是“留”之意。
雪 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詩意是: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 讓。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 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這正是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楊巨源的《折楊柳》云: 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
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李白的《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齊州宋祖三》王維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祖帳以傷離,荒城復愁入。 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高拂危樓低拂塵, 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 不解迎人只送人。 灞岸晴來送客頻, 相偎相依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 爭解垂絲絆路人 、駱賓王 《于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崇敬荊軻古今一體,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種激越之情。后兩句寓情于景,景中帶比,荊軻精神千載猶存,還有詩人對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
沒有離別的情景也不知所送為誰,純是抒懷詠志之作,開風氣之先。 2、王勃 《別薛華》 送進多歧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窮和獨是傳神之筆,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來作伴,第三聯同情勸慰對方,也用以**,雙方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說明懷友之誠相思之切,不重惜別之情而寫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擺脫個人哀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別不必傷感,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間所寫,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間接地表達送走友人后環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
留連顧望之狀,凄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紙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
寒,著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平淡近乎口語,對偶不工極其自然,言淺意深頗有余味。
4、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首句寫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在滿江風雨中也在離人的心頭。
次句意境開闊,孤——襯心境,即景生情,情蘊景中,令人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向,白云天盡時。
——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讀來卻詞淺情深,含有悠然不盡之意。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不寫餞別,匠心獨運,與他詩不同。把道別作暗場,而寫別后的寂寞之感,悵惘之情,離愁,往往在別后當日的日暮而更濃重、稠密,卻只用掩柴扉來表達。
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濃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別,前兩句點明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寫景色調清新,明朗,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不黯然銷魂,相反,倒是輕快而富于情調。
三四句是極豐富內涵的一剎那。 5、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寫景兼時令,楊花子規暗含飄零之感,次句寫五溪不著悲痛語而悲痛之意自現,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隨風而致。此兩句有三層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滿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見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到別無他法。
通過想象把無情月變成知心人,將自己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特點和優點之一。當詩人要表現強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使用這種手法來取得預期效果。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空靈而有余嘆,自然而又情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二、寫有關惜別的詩句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賦得古草原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三、描寫與友人惜別的古詩全詩,
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背景: 一位朋友要遠去四川做官,詩人作此詩相贈.全詩先收后放,先說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別之意,然后陡然一轉,說哪里沒有朋友呢,男兒分別,何必哭哭啼啼作兒女態呢?氣勢豪邁,意境開闊,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這首詩應當說是送別詩的精品.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別董大 - 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芙蓉樓送辛漸 - 王昌齡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 王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四、有關惜別的詩句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 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雨霖鈴》[1]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2]都門帳飲無緒,[3]留戀處,[4]蘭舟催發.[5]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6]念—去去千里煙波,[7]暮靄沈沈楚天闊.[8]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此去經年,[9]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10]《踏莎行》歐陽修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師虜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篙街行.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呈張仲固帥興元漢中開漢業,問此地,是耶非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落日胡塵位斷,西風塞馬空肥.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安得車輪四角,不堪帶減腰圍.左思《詠史》八首詠史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五、關于惜別的古詩
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碧草縵如線,去來雙飛燕。 長門未有春,先入班姬殿。梁空繞不息,檐寒窺欲遍。 今至隨紅萼,昔還悲素扇。 一別與秋鴻,差池詎相見。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曰水猶寒。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境,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眷言一杯酒,凄愴起離憂。 夜花飄露氣,暗水急還流。 雁行遙上月,蟲聲迥映秋。明曰河梁上,誰與論仙舟。
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水急流。曰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官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山中相送罷,曰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六、描寫與友人惜別的古詩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朝代】唐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3、送友人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4、送友
【作者】王維 【朝代】唐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譯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5、送別詩
【作者】佚名 【朝代】隋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譯文
楊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楊花漫天飛舞。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