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言人在異鄉無法盡孝道的名言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百善孝為先。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意大利)亞米契斯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孝經·圣至章》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子孝父心寬。〖宋〗陳元靚 大孝終身慕父母。〖戰國〗孟軻 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堯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綱 詩書立業,孝悌做人。〖清〗王永彬 重情輕物,厚養薄葬。字嚴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清〗王永彬 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宋〗何鑄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格言聯璧》 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后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父慮后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 《勸孝歌》 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二十四孝·為母埋兒》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春秋〗孔丘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孝經》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經》 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后漢書》 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二、形容“出遠門對家不舍”的詩句有哪些
1、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出處:《雨霖鈴·寒蟬凄切》 作者:柳永 朝代:宋 譯文: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出處:《別老母》 作者:黃景仁 朝代:清 譯文: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干了。 3、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出處:《游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 譯文: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4、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出處:《渡荊門送別》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譯文: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5、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出處:《京師得家書》 作者:袁凱 朝代:明 譯文:行行之間沒有其他的言語,只是告訴我要盡早回到故鄉。
三、關于“在異鄉無法盡孝道”的名言有哪些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百善孝為先。——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意大利)亞米契斯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廬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馬遷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
——(古羅馬)西塞羅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拉法格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孝經·圣至章》。
四、出遠門掛念家人的詩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詩經·邶風·擊鼓》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4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佚名《鳳求凰·琴歌》
6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鄭愁予《賦別》
7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李白《三五七言》
8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9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曹植《明月上高樓》
10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納蘭性德《虞美人》
五、有關盡孝的詩句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出遠門無法盡孝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