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葉”字的詩句
描寫樹葉的詩句:
聞有池塘什,還因夢寐遭。攀禾工類蔡,詠豆敏過曹。
莊蝶玄言秘,羅禽藻思高。戈矛排筆陣,貔虎讓文韜。
彩繢鸞凰頸,權奇驥騄髦。神樞千里應,華袞一言褒。
李廣留飛箭,王祥得佩刀。傳乘司隸馬,繼染翰林毫。
辨穎□超脫,詞鋒豈足櫜。金剛錐透玉,鑌鐵劍吹毛。
顧我曾陪附,思君正郁陶。近酬新樂錄,仍寄續離騷。
阿閣偏隨鳳,方壺共跨鰲。借騎銀杏葉,橫賜錦垂萄。
冰井分珍果,金瓶貯御醪。獨辭珠有戒,廉取玉非叨。
麥紙侵紅點,蘭燈焰碧高。代予言不易,承圣旨偏勞。
繞月同棲鵲,驚風比夜獒。吏傳開鎖契,神撼引鈴絳。
渥澤深難報,危心過自操。犯顏誠懇懇,騰口懼忉忉。
佩寵雖緺綬,安貧尚葛袍。賓親多謝絕,延薦必英豪。
分阻杯盤會,閑隨寺觀遨。只園一林杏,仙洞萬株桃。
澥海滄波減,昆明劫火熬。未陪登鶴駕,已訃墮烏號。
痛淚過江浪,冤聲出海濤。尚看恩詔濕,已夢壽宮牢。
再造承天寶,新持濟巨篙。猶憐弊簪履,重委舊旌旄。
北望心彌苦,西回首屢搔。九霄難就日,兩浙僅容舠。
暮竹寒窗影,衰楊古郡濠。魚蝦集橘市,鶴鸛起亭皋。
朽刃休沖斗,良弓枉在弢。早彎摧虎兕,便鑄墾蓬蒿。
漁艇宜孤棹,樓船稱萬艘。量材分用處,終不學滔滔。
帶葉子的詩句: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___張九齡<<;感遇>>
二、含葉的詩句 帶賞析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賞析】這首詩,看來是從長途旅行圖中截取的“山行”片斷。
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詩人已經趕了一天路,該找個“人家”休息了。如今正“遠上寒山”,在傾斜的石徑上行進。
順著石徑向高處遠遠望去,忽見“白云生處有人家”, 不僅風光很美,而且趕到那里,就可以歇腳了。第二句將“停車”提前,產生 了引人入勝的效應。
天色已“晚”,“人家”尚遠,為什么突然“停車”?原 來他發現路邊有一片“楓林”,由于“愛”那片夕陽斜照下的“楓林”,因而 “停車”觀賞。“停車”突出“愛”字,“愛”字引出結句。
黃叔燦《唐詩箋注》云:“‘霜葉紅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詩境 淺說續編》云:“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詩壇,播諸圖畫。
惟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于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咸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勛特賞于艷李秾桃外也。”
不錯,籠山絡野的楓林紅葉的確美艷絕倫,但被 “悲秋意識” 牢籠的封建文人卻很難產生美感。用一個大書特書的“愛”字領起,滿心歡喜地贊美楓葉“紅于二月花”,不僅寫景如畫,而且表現了詩人豪爽樂觀的精神風貌。
“寒山”、“石徑”、“白云”、“人家”、“霜葉”,由“上寒山”、“停車”的主人公用驚喜的目光統攝起來,構成一幅秋山旅行圖。當然,說這 是“圖”, 并不確切, 因為“上寒山”、“白云生”、“停車”都是動態“愛”更是活潑潑的心態,都畫不出來。
全詩的重點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鋪墊作用。第一 句用“寒”字,是為了喚起第四句“霜葉”;每二句寫“白云”,是為了用色 彩的強烈對比反襯第四句的“霜葉”異常“紅”艷,給人以“紅于二月花”的感受。
更有力的鋪墊還是由急于趕路而突然“停車”以及由此突出的那個“愛”字,前面已分析過了。還有“楓林晚”的那個“晚”字,意味著夕陽將落,火紅的光芒斜射過來,更使滿林楓葉紅得快要燃燒。
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宜其萬口傳誦,經久不衰。
《無題》李商隱萬里風波一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 碧江地沒元相引,黃鶴沙邊亦少留。
益德冤魂終報主,阿童高義鎮橫秋。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賞析】首句賦而兼比。一方面實寫自巴蜀買舟東下的情景,又以之比宦途的風浪險惡,說自己象一葉扁舟在風波中顛簸無靠。
由儒家思想薰陶的封建知識分子,其心態是達則兼濟天下,揚眉吐氣,很少想念家室;而當在外困頓失意、窮途末路之時,對家庭骨肉、親情的溫暖,又倍覺可貴。“萬里風波一葉舟” 正是這種宦海蒼茫、回歸不得的心境下的喻象的外化,感慨深沉而出語自然渾成。
二句寫出了“憶歸之心,愈欲撇開,愈加縈系”(姚培謙箋)的矛盾心理。“初罷 ”,剛剛罷休、丟開。
“夷猶”即“猶豫”。全句說才把憶歸的心事丟開,決定在武昌稍事停留,一下子又猶豫起來,恨不得插翅飛回家中。
詩人對妻子一往情深,詩集中不少寄妻贈內詩流露出為仕為家不能兩顧的矛盾和痛苦。稍后所作《荊門西下》云“人生豈得輕離別”、“蕙蘭蹊徑失佳期”,即同一意緒。
三、帶“葉”字的詩句,急求~~~~~~~~~#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醉中對紅葉 【唐】白居易 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人。
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唐】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干。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凈宜看。
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題桐葉 【唐】杜牧 去年桐落故溪上,把葉因題歸燕詩。
江樓今日送歸燕,正是去年題葉時。 葉落燕歸真可惜,東流玄發且無期。
笑筵歌席反惆悵,朗月清風見別離。 莊叟彭殤同在夢,陶潛身世兩相遺。
一丸五色成虛語,石爛松薪更莫疑。 哆侈不勞文似錦,進趨何必利如錐。
錢神任爾知無敵,酒圣于吾亦庶幾。 江畔秋光蟾閣鏡,檻前山翠茂陵眉。
樽香輕泛數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 休指宦游論巧拙,只將愚直禱神只。
三吳煙水平生念,寧向閑人道所之。 落葉送陳羽 【唐】韓愈 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飄飖終自異,邂逅暫相依。 悄悄深夜語,悠悠寒月輝。
誰云少年別,流淚各沾衣。 聞吹楊葉者 【唐】郎士元 妙吹楊葉動悲笳,胡馬迎風起恨賒。
若是雁門寒月夜,此時應卷盡驚沙。 蓮葉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下種,埋沒任春浦。 題殿前桂葉 【唐】盧僎 桂樹生南海,芳香隔楚山。
今朝天上見,疑是月中攀。 紅葉 【唐】羅隱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野晴霜浥綠,山冷雨催紅。 游子灞陵道,美人長信宮。
等閑居歲暮,搖落意無窮。 落葉 【唐】齊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見諸鄰。
世上誰驚盡,林間獨掃頻。 蕭騷微月夜,重疊早霜晨。
昨日繁陰在,鶯聲樹樹春。 聞落葉 【唐】齊己 楚樹雪晴后,蕭蕭落晚風。
因思故國夜,臨水幾株空。 煮茗燒干脆,行苔踏爛紅。
來年未離此,還見碧叢叢。 題落葉 【唐】司空曙 霜景催危葉,今朝半樹空。
蕭條故國異,零落旅人同。 颯岸浮寒水,依階擁夜蟲。
隨風偏可羨,得到洛陽宮。 落葉 【唐】王建 陳綠向參差,初紅已重疊。
中庭初掃地,繞樹三兩葉。 落葉 【唐】王周 素律鑠欲脆,青女妒復稀。
月冷天風吹,葉葉干紅飛。 隕葉 【唐】無可 繞巷夾溪紅,蕭條逐北風。
別林遺宿鳥,浮水載鳴蟲。 石小埋初盡,枝長落未終。
帶霜書麗什,閑讀白云中。 紅葉 【唐】吳融 露染霜干片片輕,斜陽照處轉烘明。
和煙飄落九秋色,隨浪泛將千里情。 幾夜月中藏鳥影,誰家庭際伴蛩聲。
一時衰颯無多恨,看著清風彩剪成。 葉落 【唐】吳融 紅影飄來翠影微,一辭林表不知歸。
伴愁無色煙猶在,替恨成啼露未晞。 若逐水流應萬里,莫因風起便孤飛。
楚郊千樹秋聲急,日暮紛紛惹客衣。 落葉 【唐】修睦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而不與君同。 蕉葉 【唐】徐寅 綠綺新裁織女機,擺風搖日影離披。
只因青帝行春罷,閑倚東墻卓翠旗。 岳州看黃葉 【唐】張說 白首看黃葉,徂顏復幾何。
空慚棠樹下,不見政成歌。 蓮葉 【唐】鄭谷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畫堂春 【宋】張先 外潮蓮子長參差。
霽山青處鷗飛。水天溶漾畫橈遲。
人影鑒中移。桃葉淺聲雙唱,杏紅深色輕衣。
小荷障面避斜暉。分得翠陰歸。
蝶戀花 【宋】范成大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
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怨王孫 【宋】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勁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浣溪沙 【宋】歐陽修 葉底青青杏子垂。枝頭薄薄柳綿飛。
日高深院晚鶯啼。堪恨風流成薄幸,斷無消息道歸期。
托腮無語翠眉低。 清平樂 【宋】晏殊 秋光向晚。
小閣初開宴。林葉殷紅猶未遍。
雨后青苔滿院。蕭娘勸我金卮。
殷勤更唱新詞。暮去朝來節老,人生不飲何為。
四、含葉的詩句 帶賞析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賞析】這首詩,看來是從長途旅行圖中截取的“山行”片斷。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詩人已經趕了一天路,該找個“人家”休息了。如今正“遠上寒山”,在傾斜的石徑上行進。順著石徑向高處遠遠望去,忽見“白云生處有人家”, 不僅風光很美,而且趕到那里,就可以歇腳了。第二句將“停車”提前,產生 了引人入勝的效應。天色已“晚”,“人家”尚遠,為什么突然“停車”?原 來他發現路邊有一片“楓林”,由于“愛”那片夕陽斜照下的“楓林”,因而 “停車”觀賞。“停車”突出“愛”字,“愛”字引出結句。
黃叔燦《唐詩箋注》云:“‘霜葉紅于二月花’真名句。”俞陛云《詩境
淺說續編》云:“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詩壇,播諸圖畫。惟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于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咸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勛特賞于艷李秾桃外也。”不錯,籠山絡野的楓林紅葉的確美艷絕倫,但被 “悲秋意識” 牢籠的封建文人卻很難產生美感。用一個大書特書的“愛”字領起,滿心歡喜地贊美楓葉“紅于二月花”,不僅寫景如畫,而且表現了詩人豪爽樂觀的精神風貌。
“寒山”、“石徑”、“白云”、“人家”、“霜葉”,由“上寒山”、
“停車”的主人公用驚喜的目光統攝起來,構成一幅秋山旅行圖。當然,說這 是“圖”, 并不確切, 因為“上寒山”、“白云生”、“停車”都是動態“愛”更是活潑潑的心態,都畫不出來。
全詩的重點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鋪墊作用。第一 句用“寒”字,是為了喚起第四句“霜葉”;每二句寫“白云”,是為了用色 彩的強烈對比反襯第四句的“霜葉”異常“紅”艷,給人以“紅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鋪墊還是由急于趕路而突然“停車”以及由此突出的那個“愛”字,前面已分析過了。還有“楓林晚”的那個“晚”字,意味著夕陽將落,火紅的光芒斜射過來,更使滿林楓葉紅得快要燃燒。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宜其萬口傳誦,經久不衰。
《無題》
李商隱
萬里風波一葉舟,憶歸初罷更夷猶。
碧江地沒元相引,黃鶴沙邊亦少留。
益德冤魂終報主,阿童高義鎮橫秋。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賞析】首句賦而兼比。一方面實寫自巴蜀買舟東下的情景,又以之比宦途的風浪險惡,說自己象一葉扁舟在風波中顛簸無靠。由儒家思想薰陶的封建知識分子,其心態是達則兼濟天下,揚眉吐氣,很少想念家室;而當在外困頓失意、窮途末路之時,對家庭骨肉、親情的溫暖,又倍覺可貴。“萬里風波一葉舟” 正是這種宦海蒼茫、回歸不得的心境下的喻象的外化,感慨深沉而出語自然渾成。二句寫出了“憶歸之心,愈欲撇開,愈加縈系”(姚培謙箋)的矛盾心理。“初罷 ”,剛剛罷休、丟開。“夷猶”即“猶豫”。全句說才把憶歸的心事丟開,決定在武昌稍事停留,一下子又猶豫起來,恨不得插翅飛回家中。詩人對妻子一往情深,詩集中不少寄妻贈內詩流露出為仕為家不能兩顧的矛盾和痛苦。稍后所作《荊門西下》云“人生豈得輕離別”、“蕙蘭蹊徑失佳期”,即同一意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