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垂涎三尺的成語故事
“垂涎”就是流口水,“三尺”形容口水之長。
考其【成語典故】,“垂涎”一語見于漢代賈誼的《新書》。賈誼是文學家兼政論家,受到漢文帝的賞識。
他在《新書.卷四.匈奴》這篇文章中陳述,不動用武力就能讓匈奴臣服的方法。那就是讓前來拜訪的匈奴使者,如果愿意歸降漢朝的,就在眾人聚集的宴會中賜給各式各樣、沒吃過的美食,讓其它一起來的人看到了,回國后就會流著口水貪饞地告訴其它國人,只要歸降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
后來“垂涎三尺”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貪饞。亦用來比喻看見別人的東西極想據為己有。
另外在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一九.吊贊箴戒.三戒.臨江之麋》:“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也可見到“垂涎”這個詞語,同樣也有流著口水,非常貪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