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醫術 詩句
1、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白話譯文:人的生命非常重,無價可比擬,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西漢·歷代黃老醫家《黃帝內經》
白話譯文:不是學醫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識不能傳授,這就是醫德。
3、凡為醫者,遇有請召,不擇高下遠近必赴。
——宋人撰,不著撰人《小兒衛生總微方論》
白話譯文:只要是醫生,凡是有人請求,不管有多遠都一定要去救人。
4、不可過取重索,但當聽其所酬。如病家赤貧,一毫不取,尤見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醫學入門》
白話譯文:去救人不能夠過多的索取報酬,人家有多少給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貧寒額不收取報酬,這是有仁愛的醫者。
5、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明醫,芳垂萬世。
——明·龔信《古今醫鑒》
白話譯文:救人一命,將人救活,這個恩德就如同天地一般,這樣的醫生,才應該流芳百世,為世人知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備急千金要方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黃帝內經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醫學入門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古今醫鑒
二、描寫醫生的詩句
救死扶傷 華佗再世 妙手回春 懸壺濟世 杏林春暖 大醫精誠
回春妙手 回春之術 枯骨生肉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仁心仁術 手到病除 死骨更肉 庸醫殺人 著手成春 華佗在世 在世華佗 懸絲切脈
"大醫精誠"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來贊譽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
相傳三國時,名醫董奉隱居廬山。他為人看病從不收診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種植杏樹。幾年以后,被治愈者無數,而杏樹也有了十余萬株,蔚然成林。每當杏熟的時候,董奉便貼出告示,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得用稻谷來換杏。然后董奉又將收到的稻谷,悉數用于救濟窮苦百姓。鄉民們敬佩董奉的人品和醫德,便寫了"杏林春暖"的條幅掛在他家門口。從這以后,"杏林春暖"一詞逐漸流傳開來,沿用至今。
“懸壺濟世”
《后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鉆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鉆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后來,費長房隨老翁十余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這僅是一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者罩上一層“神秘外衣”。后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志。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
人贊回春手----醫傳蓋世功
丹心妙手保康健----奇藥銀針除病魔
辛勞采得山中藥----克奮醫活世上人
誰曰華佗無再世----我云扁鵲又重生
有緣善寫紅十字----立德常學白求恩
銀針憑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藥----煉成九轉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時春
欲向市中求妙藥----須知海內有奇方
無影快刀除隱患----有方奇術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醫手----東亞何曾見病夫
熱情迎來蹣跚友----高興送歸健步人
要么醫生說的名言:
白求恩:醫生坐在家里等病人來叩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今后的戰斗口號是,前線去,到傷員那里去,哪里有傷員,我們就到哪里去!
土里沒有種子,長不出小米來,身體里沒有血,生命就會發生危險,傷員身體里失去了大量的血,只有補給他們,才能把他們醫好,從一個健康人的身上,取 — 點兒血,對于身體并沒有妨礙,因為他能很快給自己補上,如果我們能用自己的血救活一個戰士,勝于打死十個敵人。
你們不要以為奇怪,為什么三萬里以外,地球的那一邊象我這樣的人要幫助你們,你們和我們都是國際主義者,沒有任何種族,膚色、語言、國家的界限把我們分開。
三、關于醫療的詩句
醫者仁心
胡秉言
懷揣白衣天使的理想
責任勇于肩扛
心似蓮花開放
只為救死扶傷
醫德醫術高尚
病人痛苦心裝
開拓創新團結向上
吃苦吃虧奉獻擔當
認真兢兢業業守崗
凝聚團隊力量
傳承千年風尚
把世界一流爭創
行醫人誠信擔當
敬業勤奮愛心裝
為了患者身體健康
醫者仁心時刻不忘
四、與行醫有關的句子
魯迅《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中,有很多有關醫生行醫的句子,比如說以下這兩段:【據輿論說,神妙就在這地方。
先前有一個病人,百藥無效;待到遇見了什么葉天士先生,只在舊方上加了一味藥引:梧桐葉。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
"醫者,意也。"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
其先百藥不投,今以秋氣動之,以氣感氣,所以……。我雖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靈藥,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還要拼了性命,跑進深山里去采呢。
】【凡國手,都能夠起死回生的,我們走過醫生的門前,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扁額。現在是讓步一點了,連醫生自己也說道:"西醫長于外科,中醫長于內科。
"但是S城那時不但沒有西醫,并且誰也還沒有想到天下有所謂西醫,因此無論什么,都只能由軒轅岐伯的嫡派門徒包辦。軒轅時候是巫醫不分的,所以直到現在,他的門徒就還見鬼,而且覺得"舌乃心之靈苗"。
這就是中國人的"命",連名醫也無從醫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