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明林下美人來”全詩
詠梅九首
高啟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
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
薄瞑山家松樹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
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籍倩誰收。
騎驢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滿舟。
淡月微云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
幾看孤影低徊處,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華濕粉痕,誰施綃帳護春溫。
詩隨十里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
飛去只憂云作伴,銷來肯信玉為魂。
一尊欲訪羅浮客,落葉空山正掩門。
云霧為屏雪作宮,塵埃無路可能通。
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
夢斷揚州閣掩塵,幽期猶自屬詩人。
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頻。
掀篷圖里當時見,錯愛橫斜卻未真。
獨開無那只依依,肯為愁多減玉輝?
廉外鐘來月初上,燈前角斷忽霜飛。
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鳥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遠自洛陽歸。
最愛寒多最得陽,仙游長在白云鄉。
春愁寂寞天應老,夜色朦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吳王已醉苑臺荒。
枝頭誰見花驚處?裊裊微風簌簌霜。
斷魂只有月明知,無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獨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殘別院燒燈夜,妝罷深宮覽鏡時。
舊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復伴題詩。
二、高士好的詩句
當你老了
葉芝,【愛爾蘭】 袁可嘉譯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凄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泰戈爾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
把你
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
放在心里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
掘了一道無法跨越的溝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將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雨巷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三、明朝高啟《梅花》九首之一“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此是明代詩人高啟著名的詠梅詩名作,共九首,每首皆飄逸超群,力寫梅之高韻。
這里選的是第一首。 詩人首先用反襯法來寫梅花的超塵絕俗,以疑問的方式提出質疑,但又無須回答,寓答案于疑問之中,襯托出梅花的不俗氣質和靈秀仙骨。
詩人認為像梅花這樣具有瓊玉般姿容的花種只應留在天上神仙居住的瑤臺之上,卻不想仙家卻將它栽向了山林秀美、人杰地靈的江南,從而突出了梅花的神奇身份。韓冕詩曾說“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間品自奇”。
韓冕是從正面去言說,而高啟則是從反面去襯托。用意雖同,但表達方式卻迥異,高詩以疑問起句卻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和思考。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兩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詩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滿山中和月明林下作為背景來映襯高士、美人,進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潔與清秀閑雅的精神。
此兩句也是在寫梅的風骨與魂魄。清代學者曾強拉硬扯,尋找出這兩句當中的典故,說“雪滿山中”出自東漢袁安家中臥雪之典,“月明林下”出自隋朝趙師雄于月夜林中酒肆與梅花化作的美女相互飲酒之典。
其實,這兩句沒有這典故的限制反而會使梅花的品格顯得更為圣潔與超逸。此兩句分別都構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顫的意境,又何須什么典故來支撐呢?宋代隱士林逋寫梅,也含有頌梅風標絕塵之意。
但林逋詩重在寫梅之風韻,而高啟詩則重在寫梅之風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韓冕詩)梅之傲雪怒綻才顯出她的高潔骨氣。
“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元代楊維禎的詩也是贊梅之雪中獨放的勇氣。可見,高啟的“雪滿山中”句重在寫梅的氣節。
五、六句詩人進一步用竹來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殘香表達對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松竹梅乃“歲寒三友”,蕭蕭竹聲中更顯寒梅的固守清貧;漠漠青苔心甘情愿地承載著殘梅的零落花瓣,并將殘梅的清香融化在它的軀體中,使香保持得更久長些。
七、八句則借抬高南朝詩人何遜的詠梅佳作而表達了他的自負,似乎只有他高啟才是梅的知己。 高啟之前寫梅之詩已眾多,但他卻能脫出前人的窠臼,采用多方譬喻與襯托的手法寫出梅的氣節,突出梅的風骨與精魂,卻是難得的。
他的這種譬喻也對后世產生了影響,曹雪芹《紅樓夢》中寫《終身誤》的曲子,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構思恐怕也受到高啟詩句的啟發。
四、
小題1:首聯講梅花本應開在瑤臺,不知為何卻開在江南,揭開了其超凡脫俗的特點;(2分)頷聯把梅比喻成高士美人,揭示了其孤傲高潔的特點;(2分)頸聯用疏影殘香揭示了其淡泊自愛的特點。(2分)
小題2:借用何遜的典故,(1分)說天下除了何遜之外,無人真正懂梅,言外之意為,當今只有詩人自己才真正懂得梅,表達了詩人的寂寞,(2分)詩人引梅為知己,表達了自己的高潔與傲骨。(2分)
小題1:試題分析:作者開首便對梅花大加贊嘆。首聯兩句寫像梅花這樣瑰麗的風姿,本來應該充任瑤臺上的瓊玉,卻不知被那位仙人栽到了江南的處處山林。頷聯說,梅花但它畢竟是仙風道骨,到底還是來到了人間,但它不屑生長在塵埃之中,這才是這位孤高拔俗的隱私的愿望;后一句說,梅花是世人愿意親近的“美人”,但這美人是仙女下凡,不能輕易見到,要欣賞著拋去一切俗念,到那清風明月的林泉之下,才能見到它清秀動人的姿容。這兩句仍然寫梅花的與眾不同。“頸聯分承頷聯,進一步加以申說:山間的秀竹,自然不會放過與高士交結的機會,他們把自己蕭蕭竹聲的清寒,奉獻給梅花的身影,好讓疏朗的梅影借著這清寒,更顯得儀態高峻;山間那默默的青苔,也知道愛憐美人,當梅花完成報春的使命,留有余香的花瓣半蝕于春泥中時,青苔用自己的身體來掩蓋“美人”軀體。
點評:對詩歌形象的把握,要抓住詩歌的意象。首先要找出詩人用了哪些意象,然后要把握這些意象的總體特征,從而概括出詩歌的形象特點。
小題2:試題分析:尾聯說自從南朝詩人何遜去了梅花便不逢知己,從此再沒有人像他那樣詠贊自己了,在漫長的歲月里,在春風吹佛下寂寞愁苦地開落了多少回,可惜,再也沒有遇到像他那樣的第二個人。詩中的梅花,很有些孤芳自賞,笑傲古人,大有知音一個也難求的味道。梅花的高潔,恐怕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吧。
點評:詩歌借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容。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鑒賞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1、了解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主旨。2、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明確作品的社會意義。4、把握作品的趣味情調。
五、高士好的詩句
當你老了 葉芝,【愛爾蘭】 袁可嘉譯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凄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泰戈爾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 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 放在心里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 掘了一道無法跨越的溝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將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雨巷 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行著,冷漠,凄清,又惆悵。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六、關于梅表示隱士,高士的詩及鑒賞
陸游的《雪中尋梅》:
幽香淡淡影疏疏,
雪虐風饕只自如。
正是花中巢許輩,
人間富貴不關渠。
巢父和許由,
均為古代的隱士,
相傳二人為唐堯時人。堯讓君位給巢父,他不受。堯又將君位讓給許由,巢父又叫許由隱居。梅不與百花爭春色,正如巢父和許由一樣,不愛人間的富貴和權勢。
陸游甚至認為,梅花的品格如此高堅,以至自己都不配與梅花為友“欲與梅為友,常憂不稱渠。從今斷火食,飲水讀仙書”(《梅花》)。要想與梅為友,須先斷了人間煙火才行,凡夫俗子是絕對不能與梅花為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