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言和諺語有什么區別
格言和諺語有什么區別? 格言:熟語的一種,含有勸誡意義的話,例如:“滿招損,謙受益”。
諺語:熟語的一種。在群眾中流行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應出深刻的道理。
例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個人認為,格言和諺語同屬于熟語,但是格言的范圍比諺語要窄,格言只是那些具有勸誡意義的熟語,所謂格言,是指含有勸戒和教育意義的話。
它常常是哲人、智者或其他成功人士立身處世、建功立業的人生經驗總結,體現了他們人生智慧的精華。格言作為一種智慧的語言,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格言猶如一顆顆光彩照人的珍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為后人照亮了前行的方向;更以其筆觸生動、內涵深邃、論斷精辟被引為座右銘,鼓舞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也常被人引用以支持觀點,增強說服力。 而諺語的范圍很廣,包括包括勸誡類型、日常生活習慣等,涉及生活的很多方面,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并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
根據內容,可以分為三類: (1)認識自然和總結生產經驗的諺語:如“長蟲過道,大雨要到”、“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2)認識社會和總結社會活動經驗的諺語: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3)總結一般生活經驗的諺語:如“寒從腳起,病從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覺老”。 ——參考資料:《辭海》、《現代漢語詞典》、網絡搜搜問問 。
二、詩句和名言的區別
格言是一個人機智之精華,眾人匯成的睿智.聰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經驗,都在格言里面。
在內容上它是人生經驗和規律的總結,具有教育意義;在語言形式上簡潔而精練。因此,格言與諺語、名言警句等有著直接的血緣關系,可以說,只要是有教育意義的精練語句,都可以稱為格言。
只是諺語來源于民間無名氏之口,或經眾人加工而成,而名言警句則大多數出于名人之口。 格言包括的內容不是太廣泛,簡單的說"格言"大多是以激勵的意思為主,一般出自古代的書面文獻,經引用后廣泛流傳,至今仍具有教育意義。
由于流傳時間久,人們或許已經不知道或不注意其出處,只注意教育意義。
三、詩句和名言的區別
格言是一個人機智之精華,眾人匯成的睿智.聰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經驗,都在格言里面。
在內容上它是人生經驗和規律的總結,具有教育意義;在語言形式上簡潔而精練。因此,格言與諺語、名言警句等有著直接的血緣關系,可以說,只要是有教育意義的精練語句,都可以稱為格言。
只是諺語來源于民間無名氏之口,或經眾人加工而成,而名言警句則大多數出于名人之口。 格言包括的內容不是太廣泛,簡單的說"格言"大多是以激勵的意思為主,一般出自古代的書面文獻,經引用后廣泛流傳,至今仍具有教育意義。
由于流傳時間久,人們或許已經不知道或不注意其出處,只注意教育意義。
四、名言、警句、諺語和格言的區別
定義 格言:含有勸戒和教育意義的話,一般較精練,如“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名言:著名的話。如至理名言。
諺語: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警句:簡練而涵義深刻動人的語句。 相同點:四者都是有一定涵義的話,四者都是被廣大群眾接受認可并相對固定下來的話。
不同點:四者不同點在于,各有表達上的側重點和特點。 諺語主要強調它的出處來自民間,出自百姓之口,經過廣泛流傳而固定的語句 警句著重表達含義深刻生動,使人特別注意而告誡的句子,強調“警”就是使人特別注意 名言是著重從言論的知曉度來說的,它是著名的,因此名言也常說成“名人名言”,往往名言不僅言論著名,且大家一般知道這句著名的話是誰說的 格言是含有教育意義的話,和警句相似,所以一般把格言和警句連起來合稱“格言警句”。
一個具體問題 關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諺語”嗎? 嚴格說來,這句是名言不是諺語,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先由三國時董迂所說(見《三國志魏志》)。 雖然這句話引用很廣泛,但是非常奇怪,人們引用說明道理往往忽視了它的出處,所以許多人以為它來自民間,故許多人常在引用此語時灌之以“古語曰”、“有俗語曰”、“人們常說”之類的說法,連宋代大學者朱熹也沒有提及此語之出處,只說“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朱子讀書法》)看來,董遷之名不“著”,已經為后人所忘記,于是才把它當做了諺語。
五、名言和格言的區別是什么
定義 ①
格言:含有勸戒和教育意義的話,一般較精練。如“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名言:著名的話。如至理名言。
定義②
1.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或普通人說的,寫的,歷史紀錄的,經過實踐所得出的結論或建議,以及警世的比較有名的言語。名言警句易于留傳,是濃縮的精華。
2.格言是一個人機智之精華,眾人匯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內容積極向上,可以是聰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經驗。格言,可以作為人們行為規范的言簡意賅的語句。從句法結構角度說,格言是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句子,可以獨立用來表達思想。
望采納,謝謝
六、格言,名言,警句有啥區別
格言、諺語、名言和警句如何區別 定義 格言:含有勸戒和教育意義的話,一般較精練,如“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名言:著名的話。如至理名言。
諺語: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警句:簡練而涵義深刻動人的語句。 相同點:四者都是有一定涵義的話,四者都是被廣大群眾接受認可并相對固定下來的話。
不同點: 四者不同點在于,各有表達上的側重點和特點。 諺語主要強調它的出處來自民間,出自百姓之口,經過廣泛流傳而固定的語句 警句著重表達含義深刻生動,使人特別注意而告誡的句子,強調“警”就是使人特別注意 名言是著重從言論的知曉度來說的,它是著名的,因此名言也常說成“名人名言”,往往名言不僅言論著名,且大家一般知道這句著名的話是誰說的 格言是含有教育意義的話,和警句相似,所以一般把格言和警句連起來合稱“格言警句”。
一個具體問題 關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諺語”嗎? 嚴格說來,這句是名言不是諺語,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先由三國時董迂所說(見《三國志 魏志》)。 雖然這句話引用很廣泛,但是非常奇怪,人們引用說明道理往往忽視了它的出處,所以許多人以為它來自民間,故許多人常在引用此語時灌之以“古語曰”、“有俗語曰”、“人們常說”之類的說法,連宋代大學者朱熹也沒有提及此語之出處,只說“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朱子讀書法》)看來,董遷之名不“著”,已經為后人所忘記,于是才把它當做了諺語。 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上流傳的通俗而含義深刻的固定語句。
如: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人拾柴火焰高。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心正不怕影斜。 人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
身子正,腳根硬。男兒兩膝有黃金 天下烏鴉一般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舉例: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拿來主義》)諺語的主要特征是:句式勻整,音調和諧,具體通俗,形象生動。
與成語的不同之處在于:一般是句子,通俗易懂。農諺往往帶有地域性。
格言格言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警句。一般是處于名人之手,而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語句。
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滿招損,謙受益。
光陰易逝,豈容我待.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格言的主要特征是內容精辟促人深省:意味深長,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