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在看孤獨的風景現代詩
卞之琳《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節選四句精巧短小、明白如話,乍一看并不難懂,細思量卻覺得意味無窮。詩人通過簡單的幾個對象:人、明月、窗子、夢,表達了世間萬物相互關聯、平衡相對、彼此依存的哲理。
斷章寫于1935年10月,原為詩人一首長詩中的片段,后將其獨立成章,因此標題名之為《斷章》。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文字簡短、然而意蘊豐富而又朦朧的著名短詩。
李健吾先生曾經認為,這首詩“寓有無限的悲哀,著重在‘裝飾'兩個字”,而詩人自己則明確指出“我的意思也是著重在‘相對'上”。對于自己和詩人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說:“我的解釋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釋。與其看做沖突,不如說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魚目集〉作者》)。實際上,無論是詩人所自陳的“相對”,還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裝飾”,都是對于“確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橋上看風景”,這里的“你”,無疑是在從確定的主體視角觀看“風景”,有著一定的“確定性”或“主體性”;而在“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這一詩句中,“明月”在“向你”或“為你”而存在,這里的“你”,無疑亦有著明確的“確定性”或“主體性”。很顯然,該詩兩節中的首句,都顯示出某種確定性的“喜悅”。而每節中的第二句,卻又是對“確定性”的消解。“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你”在首句所獲得的“確定性”與“主體性”,卻又被這兩個詩句所“相對化”與“客體化”,“確定性”的“喜悅”演變為“相對性”的“悲哀”。如此種種,卻又落入了“詩人”的“觀看”之中,詩作以“你”這樣的第二人稱寫成,又使前面的一切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對”。從這首詩中,我們無疑能夠領略到悲哀、感傷、飄忽、空寂與凄清的復雜情緒。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從這首詩中領悟到宇宙萬物包括現實人生息息相關、互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卻又能夠獲得某種人生的欣慰……。短短的四行詩句,給了我們相當豐富的感受與啟示!
二、形容自己特別孤獨可憐的詩詞有哪些
1,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出自宋代:辛棄疾《生查子·獨游雨巖》 白話文釋義:人在溪邊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藍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
藍天上有飄動的白云,人正行走在那飄動的白云里。我放聲高歌,誰來應和?只聽空幽的山谷清音響起。
那響聲不是來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聲悅耳無比。 2,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
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出自清代: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白話文釋義:相思之情不勝愁苦,我一個人孤枕而眠,更覺煩悶無聊。
彈指間,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還記得當初和你分別時,桃花千樹、楊柳依依的畫面,這一切多么令人懷念又惆悵啊。 3,晚來風起撼花鈴。
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聽。
那更雜、泉聲雨聲。無憑蹤跡,無聊心緒,誰說與多情。
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出自清代:納蘭性德《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 白話文釋義:晚問風來,吹響了護花鈴,碧山亭里正滿懷愁緒的人聽不得這般鈴聲,而泉聲雨聲也交織而來,更讓人無法承受。
你行蹤不定,音訊全無,我百無聊賴,愁緒無法向關心自己的人訴說。連夢夠也總是模糊不清,又何必把夢早早催醒呢。
4,山月皎如燭,風霜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出自唐代:韋應物《同褒子秋齋獨宿》 白話文釋義:冰冷的月光侵蝕著衰殘的燭火,雨聲在幽深的竹林中作響。被驚動的鳥兒不時鳴叫一聲,在這凄寒的枝頭難以入睡。
5,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出自宋代:晏殊《中秋月》 白話文釋義:中秋月圓,月光灑在庭院,院中梧桐樹影婆娑,我一人羈旅異鄉,節日里看這月亮下的樹影,時間緩緩過去,影子不知不覺的移動著。遙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宮中的嬋娟,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樹。
三、描寫一個人看窗外的風景孤獨寂寞的語句
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后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原本是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記了。
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幸福是每一個微小的生活愿望達成。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
愛情是燈,友情是影子,當燈滅了,你會發現你的周圍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給你力量的人。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誰。.
愛情,要么讓人成熟,要么讓人墮落。
四、描寫內心孤獨,傷感的詩句
【語譯】 露水多,(蟬)飛起來就很困難,風聲大,叫聲就顯得很低沉。
【出處】 (唐)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西陸:指秋天。 南冠:囚徒,指作者自己。
玄鬃:指蟬。 白頭:指作者自己。
“深”有的版本為 “侵”。 【說明】 駱賓王(約640—約684),婺(wu物)州義烏(今浙江義烏縣)人。
他是初唐時期杰出的詩人,和王勃、楊炯、盧照鄰并稱為“初唐四杰”。他曾在長安做過小官,公元684年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失敗后下落不明。
其詩大多為悲憤之詞,以七言歌行見長,善駢文,所作《討武瞾(zhao照)檄》傳誦一時。著作有《駱賓王之集》。
此詩的背景是:作者任侍御史時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則天而遭誣下獄。在獄中寫下了此詩,詠物寄懷。
詩作感情充沛,立意超曠,用典自然,取譬明切,語多雙關,于詠物中寄情寓興,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所節句都是說蟬,也都在說自己。
“露重飛難進”,喻指環境的壓力,有才難施;“風多響易沉”,喻指讒言太多,言論受制。這種比喻,構思娩曲,寓意含蓄,是為人稱頌的名句。
五、描寫旅行孤獨心情的詩句
1、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知道在下一站邂逅什么樣的人,發生怎么樣的故事! 2、如果沒有更好的風景,更多不需要妥協的選擇,如果能這樣熱切地過每一天。
3、也許在路上的那個時候,你遇到了更真的自己,也許在那個時候,你錯過了一個機會可以對自己說:“不如這樣吧,我的人生,其實還不錯;不如這樣吧,就此放開不如意,想想還有哪條天邊路我尚未走過。” 4、你多少會回憶路上的所見所聞:見到了哪些教堂的尖頂;在哪幾個被導游書千百遍贊頌過,叮囑你萬萬不可錯過的地方拍照留影;伴著紅酒和投契的幾個老友講完你的旅行趣聞之后,可有那么一個片刻感覺虛弱?可有幾縷寂寞的旅情不知如何與人述說?可有瞬間的動搖感覺自己的孤獨有多真切?可有剎那的感動連自己也不免懷疑是否當真發生過?可有些許感慨,重回熟悉的城市里便羞于對人談起? 5、旅行從來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要么用青春替代消費,要么用金錢抵抗艱難。但人總克制不住出去走走的愿望。
這個世界的路都會走不完,那就走得舒適一些。 6、旅行的意義不在于瀏覽風景,而是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放空自己,感受、享受孤獨! 7、在旅行中修行 8、我還記得長沙的天空霧蒙蒙,比起云南的澄澈有所不及,但是又有誰會知道希望的萌芽正在慢慢長成參天大樹,就算蒙塵,也愿行走至天亮。
9、到世界各地去,都是為了尋找一次“艷遇”。與陽光、大海,與城市、村舍,與不同的民族、國家,不同的習俗、制度相遇,發現他人與世界的真實和美,同時也喚醒自己,重新發現自己。
他說世界上所有的旅行者,內心深處都渴望一次“艷遇”,“艷遇”不是對某位姑娘的,而是對整個世界,對自然、社會與人的充滿深情的關注,因為只有在“艷遇”中,人才會真情專注地凝視,無私地欣賞、體驗,內心充滿善意與愛。或許這就是“踐行”的意義。
10、有時候多想,多想就這么一個人,一架單反,或徒步,或自駕,逃離這個禁錮身心已久的地方,只為了去想去的城市,見想見的人,吃著內心渴望已久但卻無法如愿的美食······呼吸著陌生城市的新鮮空氣,見著各種陌生而熱情的人,走走停停,就這么一直,一直地朝著內心深處的殿堂邁進···江南小鎮、青海、西藏、英格蘭、法國、各個歐洲小鎮······還有好多好多好多的目標與夢想吶!就這么在路上,遇見未知的、最美的自己!相信,當雙腳踏上那片夢寐以求的土地時,照片中的我嘴角一定會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11、"走過的路途是成長,留下的印跡是生命." 12、她安靜坐在等候室里,身邊是往來旅人:三姑六婆、熊孩子、文藝青年……人們或者迫切要離開這里,離開萬千束縛,投入旅行;或者迫切要回歸這里,回歸種種安逸,擺脫旅行。而她知道旅行是只發生在心里的事。
心不自由,哪里都是牢籠,旅行從未發生。有人問她:“你去哪?”她摘下眼鏡回答:“我回家。”
13、《一個人的旅行》 寂寞的人愛一個人的旅行 旅行的人愛一個人的寂寞 我不是一個很愛寂寞的人 但生活中免不了是一個人 一個人的落寞 我從來不去拒絕逃避 一個人有點孤單 但有時候感覺挺好 14、時間,無聲無息;時間,不來不去;時間,漸行漸遠。時間,一直在我們身邊,從我們出生那刻起,如沙漏漏下第一粒沙子,直到我們停止呼吸。
時間,是朋友,是財富,是警鐘。我們這一次單程人生旅行,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活出無限的生命力! 15、生死墨脫路,醉美喀納斯。
16、走在路上,柔和的風輕撫面頰。回頭望望這邊青山秀水,不覺再一次心曠神怡。
這段迷人的時光,似夢似幻,那么短暫,又那么漫長。背起簡單的行囊漸行漸遠…… 17、天地間只有一條路和一輛車這是我最想看到的景色 18、凡是遙遠的地方,都有一種誘惑,不是因為美麗,不是因為距離,而是因為我那顆獵奇的心,躁動不安 19、你會選擇鋼筋水泥間的繁華,還是藍天白云下的繁花。
20、寂寞不是因為你在哪,而是因為你心里還裝著她。 21、我還是會去世界各地旅行,哪怕我們不能在一起,我依然想把世界的美麗,都分享給你。
22、旅行其實沒那么浪漫,那些看到的美景也許根本沒有意義,那些拍下的照片也許就放在角落了。真正重要的是,旅行能讓我們認識自己。
在陌生的環境里,能更好地學會怎么和自己相處。旅行很累它也不美麗,但它能讓你在套利和孤獨中找到自己。
23、能帶走的,不重要;重要的,帶不走。我們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回憶,汗水,淚水,友情,歡笑,感觸。
。都將成為我們的財富,銘記在心,無論何時回想起來都歷歷在目。
24、你一個人在外旅行,深處異地,陌生的環境讓你手忙腳亂,你分不清南大街找不著北大門,你會發現自己是多么渺小。但正是因為這種迷失,你才去思考。
“我思故我在”,進而獲得一種存在感。你的腳真真切切的踩在土地上,眼前的畫面也是實實在在的。
這世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你放眼望去,你立在人群中,站街道上,處在地球的某一個角落。你知道自己是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存在。
雖渺小,卻是一個實體。 25、如果沒有發現美的眼睛,走遍世界,累的只是自己的腳,心卻絲毫沒有愉悅。
26。
六、描寫旅行孤獨心情的詩句有哪些
1.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 《孤桐 》王安石
2. 消魂,池塘別后,曾行處、綠妒輕裙。
恁時攜素手,亂花飛絮里,緩步香茵。
朱顏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
遍綠野、嬉游醉眼,莫負青春。——《鳳簫吟 》韓縝
3.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 七夕》
4.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孤雁兒》
5.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
6.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用景色自己孤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