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岳陽樓的詩詞
登岳陽樓有懷寄座主相公 曹鄴 南登岳陽樓,北眺長安道. 不見升平里,千山樹如草. 骨肉在南楚,沉憂起常早. 白社愁成空,秋蕪待誰掃. 常聞詩人語,西子不宜老. 賴識丹元君,時來語蓬島.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滟滪關.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李白 大梁白云起,飄飖來南洲.裴回蒼梧野,十見羅浮秋. 鰲抃山海傾,四溟揚洪流.意欲托孤鳳,從之摩天游. 鳳苦道路難,翱翔還昆丘.不肯銜我去,哀鳴慚不周. 遠客謝主人,明珠難暗投.拂拭倚天劍,西登岳陽樓. 長嘯萬里風,掃清胸中憂.誰念劉越石,化為繞指柔. 秋風吹胡霜,凋此檐下芳.折芳怨歲晚,離別凄以傷. 謬攀青瑣賢,延我于北堂.君為長沙客,我獨之夜郎. 勸此一杯酒,豈惟道路長.割珠兩分贈,寸心貴不忘. 何必兒女仁,相看淚成行. 水調歌頭 張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桿久,缺月掛簾鉤.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沈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滿芳洲. 南歌子 李祁 裊裊秋風起,蕭蕭敗葉聲.岳陽樓上聽哀箏.樓下凄涼江月、為誰明.霧雨沈云夢,煙波渺洞庭.可憐無處問湘靈.只有無情江水、繞孤城. 水調歌頭 張元干 最樂賢王子,今歲好中秋.夜深珠履,舉杯相屬盡名流.宿雨乍開銀漢,洗出玉蟾秋色,人在廣寒游.浩蕩山河影,偏照岳陽樓.露華濃,君恩重,判扶頭.霓旌星節,已隨絲管下皇州.滿座燭光花禮,笑罥烏巾同醉,誰問負薪裘.月轉檐牙曉,高枕更無憂. 浣溪沙 張孝祥 方舡載酒下江東.簫鼓喧天浪拍空.萬山紫翠映云重.擬看岳陽樓上月,不禁石首岸頭風.作箋我欲問龍公. 西江月 張孝祥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沁園春 劉過 萬里湖南,江山歷歷,皆吾舊游.看飛鳧仙子,張帆直上,周郎赤壁,鸚鵡汀洲.吸盡西江,醉中橫笛,人在岳陽樓上頭.波濤靜,泛洞庭青草,重整蘭舟.長沙會府風流.有萬戶娉婷簾玉鉤.恨楚城春晚,岸花墻燕,還將客送,不與人留.且喚陽城,更招元結,摩撫之馀歌詠休.心期處,算世間真有,騎鶴揚州. 岳陽樓 元稹 岳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悵望殘春萬般意,滿欞湖水入西江. 岳陽樓 李商隱 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 可憐萬里堪乘興,枉是蛟龍解覆舟. 步虛 陸游 一瓢小如繭,芳醪溢其中,醉此一市人,吾瓢故無窮. 不言術神奇,要是心廣大;觴豆有德色,笑子乃爾隘. 岳陽樓中橫笛聲,分明為子說長生. 金丹養成不自服,度盡世人朝玉京. 吹笛 陸游 吳江楚澤閑游遍,未豁平生萬里心. 醉里獨攜蒼玉筍,岳陽樓上作龍吟.。
二、關于寫岳陽樓的詩句
《登岳陽樓》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岳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岳陽樓》 劉長卿
行盡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兩嵯峨。
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
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一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
《登岳陽樓》 陳與義 南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雍陶《題君山》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陽樓》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韓愈《登岳陽樓》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范仲淹《岳陽樓記》。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三、描寫岳陽樓的詩句
一、岳陽樓 1、《登岳陽樓》 唐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釋義:很早聽過聞名遐邇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2、《登岳陽樓·其一》 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釋義: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
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 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望是什么心緒?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
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3、《登岳陽樓·其二》 宋代:陳與義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釋義:平湖映著天空的影子,晴空萬里,波瀾不驚,大雁在空中飛來飛去。
岳陽樓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邊可以看到白首,往南邊可以看到丹楓。
一路欣賞景色,結果到了巴陵還沒有寫出來詩。 4、《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唐代: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釋義: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
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 在高入云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
醉酒之后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 5、《岳陽樓》 唐代:元稹 岳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悵望殘春萬般意,滿欞湖水入西江 釋義:岳陽樓紅日斜照樓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 寂寞失時地看向那殘春,仿佛有著千頭萬緒難以表達的情意,伴隨著湖水從窗子溢出并流向沒有盡頭的長江。
6、《題岳陽樓》 唐代:白居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釋義:岳陽城下的江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獨上高樓倚靠著欄桿眺望。 春天,草木的綠色與遠處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與湖水中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似乎就是國都長安。
岸邊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樹上哭得凄慘,天上的大雁要從這浩渺無邊的湖上橫空飛過還有許多困難。 這個地方風景壯闊美麗,只可畫成畫障,掛在貴富人家的廳堂里供他們欣賞。
7、登岳陽樓 宋代:蕭德藻 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 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
釋義:不能插翅飛向寥遠蒼茫的太空,卻違心地在湘黔來去浪游。 三年來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一葉小舟。
翩飛的白鷺激起了詩的靈感,又見青山隱現在天的盡頭。 但我仍嫌未能飽覽奇絕的景色,于是舍舟泊岸登上岳陽樓。
二、洞庭湖: 8、《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釋義: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無煙,(不由生出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夠乘流上天呢? 姑且向洞庭湖賒幾分月色,痛快地賞月喝酒。 9、《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釋義: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么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10、《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時自陽山徙掾江陵》 唐代:韓愈 十月陰氣盛,北風無時休。
蒼茫洞庭岸,與子維雙舟。 霧雨晦爭泄,波濤怒相投。
犬雞斷四聽,糧絕誰與謀。 相去不容步,險如礙山丘。
清談可以飽,夢想接無由。 男女喧左右,饑啼但啾啾。
非懷北歸興,何用勝羈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能令暫開霽,過是吾無求。 釋義:十月的時候冷鋒極盛大,北風的吹拂完全沒停休。
在這蒼茫的洞庭湖岸邊,你我相傍分別系著小舟。 此時霧雨晦暗爭著落下,湖面波濤怒擊如同對投。
小舟四周的雞犬難鳴吠,你我船上的糧絕無處謀。 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險像好似被阻礙著山丘。
現在清談雖可驅散餓感,平生夢想卻是來之無由。 左右的男女們都在喧嘩,有的還因饑餓哭聲啾啾。
想到如非那北歸的吸引,怎會羈留此地忍受憂愁。 但看著天上云外的白日,射出的寒光卻自在悠悠。
若此刻暫能停雨見晴天,這就已是我無上的祈求。 11、《題君山》 唐代:方干 曾于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
四、描寫岳陽樓的詩句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賞析】 大歷三年(768),杜甫離開夔州,出峽到江陵(今湖北潛江縣西),境遇不愜人意,晚秋移居江陵南九十里的公安(今湖北公安),本擬到柴桑(今江西九江),未果,在這年暮冬入岳陽(今湖南岳陽)并登岳陽樓。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的所見和所感。首聯以登樓能償宿愿為喜;頷聯贊頌洞庭湖的波濤浩蕩,氣勢磅礴;頸聯慨嘆親朋音信杳然,自己老病無醫;尾聯寫詩人北望秦隴以兵亂未息為憂。
詩人在詩中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憂患聯系起來,把對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壯闊的自然景色相映襯,意境宏大,情調悲壯,是歷代最為傳誦的登岳陽樓的名篇。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賞析】 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是寫游洞庭湖的,其實飽含著政治目的,讀來十分有味。
詩的前半部分以洞庭湖的波瀾壯闊,象征開元時代開明的**面。 后半部分以自己的落拓不堪,與雄偉的湖景和興盛的時代相比顯得不太相稱,希望政治抱負得到施展,又苦干無人援引,所以深有“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的慨嘆。
全詩運用比興的手法寫作者急于求薦,但又不露痕跡,構思新穎,藝術上頗具特色。其中“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同為描繪洞庭湖的名句。
傳說呂洞賓曾三次醉酒于岳陽樓頭,并留下了“三醉岳陽人不識”的詩句,這便是“三醉亭”的由來。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這是書于岳陽樓風景區大門上的一聯,是明代魏允貞《岳陽樓》詩的前兩句, :“眼前憂樂誰無意,天下江山此最雄” ,此聯出自明人楊一清的詩句,表明作者由眼前的壯麗景色生發出效法范仲淹先憂后樂的理想抱負,可謂觸景生情,情景交融。
在岳陽樓主樓一樓上有一副長聯,系清同治年間竇所作:“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湖景依然,誰為長醉呂仙,理亂不聞惟把酒;昔人往矣!安得憂時范相,瘡痍滿目一登樓。” 在主樓三樓有一副楹聯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大手筆:“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在岳陽樓牌樓上有一聯是清乾隆年間尚書張照所撰:“南極瀟湘千里月,北通巫峽萬重山”。
五、寫岳陽樓的詩句有哪些
岳陽樓記 (宋)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囑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剛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游岳陽樓記 (明)袁中道 洞庭為沅、湘等九水之委,當其涸時,如匹練耳;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后有湖。
然九水發,巴江之水亦發。九水方奔騰浩森,以趨潯陽;而巴江之水卷雪轟雷,自天上來。
竭九水方張之勢,不足以當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斂衽而不敢與之爭。九水愈退,巴江愈進,向之坎竇,隘不能受,始漫衍為青草,為亦沙,為云夢。
澄鮮宇宙,搖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墓,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
樓之前為君山,如一雀尾爐,排水當面,林木可數。蓋從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為奇。
此樓得水稍詘,前見北岸,政須君山妖*以文其陋;況江湖于此會,而無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復何致?故樓之觀,得水而壯,得山而妍。詩人李白之“*”、張碧之“礙”,如憐小兒者,呼美為丑,非貶詞也。
游之日,風日清和,湖平于熨。時有小舫往來,如繩頭細字著鵝溪練上。
取酒共酌,意致閑談,亭午風漸勁,湖水汩汩有聲,千帆結陣而來,亦甚雄快。日墓,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雪山洶涌,震撼城郭。
予時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樓為岳陽樓。
既成,賓僚請大合樂落之,子京曰:“直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憂后樂”之語,蓋亦有為而發。
夫定州之役,子京增諜籍兵,慰死犒生,邊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國議,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誠不能無慨于心。第以束發登朝,入為名諫議,出為名將帥,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為知已,不久報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為毛錐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備國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鬢已皤,壯心日灰,近來又遭知已骨肉之變,寒雁一影,飄零天末,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重修岳陽樓記 (民國)于右任 岳陽樓其先名為南樓,傳為魯肅閱兵之所。嗣唐張說守是邦,極一時文宴之盛,而樓之名乃漸著于世。
自有斯樓,以迄于今,閱千數百年。歷世興亡之跡,有與隊谷共遷,飄風偕逝,而邈無識者,以視斯樓何其幸也。
樓攬洞庭之盛,極游覽之娛。范仲淹氏之記,已與之為不朽。
夫勝景之人無私也,賢者因而彰之,以蘄與人同其樂,推之饑溺猶已,固不僅于樓之興廢,致其汲汲也。 湘主席何蕓樵暨岳陽警備司令段楚尚,以疆理之暇,一舉措而樓之廢者起,腐者新,是可以覘治化而垂無窮矣。
予樂之為記,其概于石,以知與者于世,固無所不至其力,而湘人士勇于赴功,為尤不可及也。 民國二三年十二月,于右任撰并書 杜甫: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岳州觀競渡》: 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
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 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游。
齊歌迎孟姥,獨舞送陽侯。 鼓發南湖汊,標爭西驛樓。
并驅常詫速,非畏日光遒。 “危樓瀉洞湖,積水照城隅”(張說詩);“樓形寫北潭,堞勢凌青島”(張均詩);“孤島輕霧里,行舟白波上”(趙冬曦詩) 唐 賈至 岳陽樓宴王員外貶長沙 極浦三春草,高樓萬里心。
楚山晴靄碧,湘水暮流深。 忽與朝中舊,同為澤畔吟。
停杯試北望,還欲淚沾襟。 中秋夜南樓寄友人 李群玉 海月出銀浪,湖光射高樓。
朗吟無淥酒,賤價買清秋。 氣冷魚龍寂,輪高星漢幽。
他鄉此夜客,對景餞多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岳陽早霽南樓 張說 山水佳新霽,南樓玩初旭。夜來枝半紅,雨后洲全綠。
四運相終始,萬形紛代續。適臨青草湖,再變黃鶯曲。
地穴穿東武,江流下西蜀。歌聞枉渚邅,舞見長沙促。
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白發悲上春,知常謝先欲。
和尹懋登南樓 張均 客來已兩春,更瞻韶光早。花鳥既環合,江山復駢抱。
樓。
六、【描寫岳陽樓的詩句有洞庭湖的也行
《登岳陽樓》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岳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岳陽樓》 劉長卿 行盡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兩嵯峨. 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 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一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 《登岳陽樓》 陳與義 南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雍陶《題君山》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韓愈《登岳陽樓》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七、有關于岳陽樓的詩句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岳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道經巴陵登岳陽樓用孟襄陽韻》楊維楨,元末 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
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莽。 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
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 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岳陽樓》 李東陽,明 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里聲。
《巴陵》 唐寅 巴陵城西湖上樓,樓前波影涵清秋。 數點征帆天際落,不知誰是五湖舟。
《岳陽樓》錢大昕 清 杰閣出城墉,驚濤日夜舂。 地吞八百里,云浸兩三峰。
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 不因承簡命,那便壯游逢。
《賣花聲.題岳陽樓》張舜民 宋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闌,天淡云閑。
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登岳陽樓》 陳與義 南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八、有關岳陽樓的詩句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杜甫)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李白)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熔金。
(劉禹錫)岳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元稹) 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
(李商隱)南登岳陽樓,北眺長安道。不見升平里,千山樹如草。
(曹鄴 )遠色岳陽樓,湘帆數片愁 (張喬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韓愈)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
(呂溫)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陳與義)七歲侍行湖外去,岳陽樓上敢題詩。
(鄭谷 )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楊維楨)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李東陽,明 )。
九、關于岳陽樓的詩句、
題岳陽樓 白居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登岳陽樓有懷寄座主相公 曹鄴 南登岳陽樓,北眺長安道。
不見升平里,千山樹如草。骨肉在南楚,沉憂起常早。
白社愁成空,秋蕪待誰掃。常聞詩人語,西子不宜老。
賴識丹元君,時來語蓬島。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岳陽樓 劉長卿 行盡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兩嵯峨。
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一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杜甫 湖闊兼云霧,樓孤屬晚晴。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雪岸叢梅發,春泥百草生。
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岳陽樓宴王員外貶長沙(一題作南州有贈) 賈至 極浦三春草,高樓萬里心。
楚山晴靄碧,湘水暮流深。忽與朝中舊,同為澤畔吟。
停杯試北望,還欲淚沾襟。岳陽樓重宴別王八員外貶長沙 賈至 江路東連千里潮,青云北望紫微遙。
莫道巴陵湖水闊,長沙南畔更蕭條。岳陽樓 李商隱 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
可憐萬里堪乘興,枉是蛟龍解覆舟。岳陽樓 李商隱 漢水方城帶百蠻,四鄰誰道亂周班。
如何一夢高唐雨,自此無心入武關。岳陽樓晚望 崔玨 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岳陽樓 江為 倚樓高望極,展轉念前途。
晚葉紅殘楚,秋江碧入吳。云中來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誰同我,悠悠上帝都。登岳陽樓 麻溫其 湖邊景物屬秋天,樓上風光似去年。
仙侶緱生留福地,湘娥帝子寄哀弦。云門自統軒臺外,木葉偏飛楚客前。
極目江山何處是,一帆萬里信歸船。岳陽樓 陸游 身如病鶴短翅翎,雨雪飄灑號沙汀。
天風忽吹不得住,東下巴峽泛洞庭。軒皇張樂雖已矣,此地至今朝百靈。
雄樓岌嶪鎮吳楚,我來舉手捫天星。帆檣才放已隱隱,云氣亂入何冥冥。
黿鼉出沒蛟鱷橫,浪花遮盡君山青。黃衫仙翁喜無恙,袖劍近到城南亭。
眼前俗子敗人意,安得與翁同醉醒。甯子與追和予岳陽樓詩復次韻二首 黃庭堅 去年新霽獨憑欄,山似樊姬擁髻鬟。
個里宛然多事在,世間搖望但云山。甯子與追和予岳陽樓詩復次韻二首 黃庭堅 軒皇樂罷拱朝班,天地為家不閉關。
惟有金爐紫煙起,至今留作御前山。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澦關。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黃庭堅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登岳陽樓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恨悲。登岳陽樓 陳與義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己酉中秋之夕與任才仲醉於岳陽樓上明年十一 陳與義 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瑤萬頃兼天瀉。岳陽樓上兩幅巾,月入欄干影瀟灑。
世間此影誰能孤,狂如我友人所無。一夢經年無續處,道州還見倚樓圖。
又登岳陽樓 陳與義 岳陽樓前丹葉飛,欄干留我不須歸。洞庭鏡面平千里,卻要君山相發揮。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 陳與義 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草木相連南服內,江湖異態欄干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
一、關于描寫岳陽樓的詩句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岳陽樓》 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內,江湖異態欄桿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 ——陳與義《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陽樓記譯文: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
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
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
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
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后才快樂”吧。
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