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詩中描寫嫦娥的詩句有哪些
1. 唐代:薛能《謝劉相寄天柱茶》
兩串春團敵夜光,名題天柱印維揚。偷嫌曼倩桃無味,
搗覺嫦娥藥不香。惜恐被分緣利市,盡應難覓為供堂。
粗官寄與真拋卻,賴有詩情合得嘗。
2. 唐代 : 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3. 唐代 :《白居易 醉后聽唱桂華曲》
桂華詞意苦丁寧,唱到常娥醉便醒。
此是人間腸斷曲,莫教不得意人聽。
4. 唐代 : 李商隱《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5. 明代 : 邊貢《嫦娥》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古人為何都愛用常娥來寫詩?
古人每逢中秋賞月總會想起離別的家人,或是用來形容與愛人分離之苦,借此來表達思念之情。
二、乞巧和嫦娥都是描寫什么的古詩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詩文解釋】
云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銀河漸漸疏落,啟明星要消失了。嫦娥應該后悔偷吃了靈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詞語解釋】
長河:銀河。
【詩文賞析】
這首詩借嫦娥飛月的故事抒寫了身處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正是本詩的特色。全詩精致傷感,蘊含深厚。
乞巧
林杰
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牛郎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詩文解釋】
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織女在喜鵲橋向會。家家戶戶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盡了幾千幾萬條紅絲線啊。
【 主題】
詩人林杰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詩文賞析】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線幾萬條。”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
三、描寫嫦娥的詩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詩寫嫦娥獨處月宮,孤寂凄涼,長夜不寐,她應悔恨當初不該偷吃不死之藥奔月。古今學者大都認為此詩有寓意,至于有何寓意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思人,或以為是悼亡,或以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筆者以為,對此詩有何寓意,解詩者大可不必像科學家那般論證坐實,還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不是說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寫嫦娥悔恨的還有李商隱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應斷腸”(《月夕》),宋代詩人晏殊的“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明代邊貢的《嫦娥》也寫得很出色: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此詩由望月聯想到嫦娥在月宮的孤寂,進而將天上與人間聯系起來,突出嫦娥與人間兩相憶這一中心,欲露還藏.似淡實美。
嫦娥——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寫嫦娥的詩有哪些
月夜,詩人們遙望明月,自然會聯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并以此為題吟詩遣興。
嫦娥,也作姮娥、恒娥,系神話故事中后羿之妻。后羿從西王母處取得不死之藥,嫦娥偷吃后奔上月宮。
在眾多吟詠嫦娥的詩中,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是一首耐人咀嚼的佳作: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詩寫嫦娥獨處月宮,孤寂凄涼,長夜不寐,她應悔恨當初不該偷吃不死之藥奔月。古今學者大都認為此詩有寓意,至于有何寓意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思人,或以為是悼亡,或以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
筆者以為,對此詩有何寓意,解詩者大可不必像科學家那般論證坐實,還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不是說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寫嫦娥悔恨的還有李商隱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應斷腸”(《月夕》),宋代詩人晏殊的“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
明代邊貢的《嫦娥》也寫得很出色: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此詩由望月聯想到嫦娥在月宮的孤寂,進而將天上與人間聯系起來,突出嫦娥與人間兩相憶這一中心,欲露還藏.似淡實美。 嫦娥——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 1、深:暗。
2、長河:銀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韻譯】: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評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
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
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
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中國與月亮有關的神話中,恐怕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最為膾炙人口,且又家喻戶曉。
中國文學作品里,也有很多文人以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做為寫作題材,其中尤以李商隱的〈嫦娥〉詩最具代表性。 李商隱字義山,是晚唐的代表詩人,才學兼具,卻多愁善感,二十多歲便考取進士,他原來也有很高的政治理想抱負,但一生之中卻被政治派別和感情的痛苦所糾纏,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感傷憂郁的性格。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正是唐代牛、李兩派排擠傾軋最激烈的時候,他原依牛派的令狐绹考取進士,后與李派王茂元的女兒結婚,婚后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夫人死了,他非常感傷。政治上的沖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詩呈現憂愁悲傷的情調。
這首詩是以嫦娥奔月的故事為題材,襯托詩人身心兩方面的寂寞孤單。 云母是一種很珍貴的礦石,切割成薄片便成半透明的晶體,可以透光,古人拿來做鏡屏,或屏風上的裝飾品。
屏風是古人陳設于室內,用以擋風或遮蔽的用具。這首詩中的屏風用云母裝飾,可見很精美細致,「燭影深」是指屏風后面透出來的燭光,詩人用「深」字形容燭光映在屏風上的燭影,讓人覺得屏風后面的屋子很幽深。
屋子的主人,在幽深的屋內,望向窗外,只見「長河漸落曉星沉」。 長河指銀河,又叫天河,是由大量恒星構成的星系,在晴天的夜空,呈銀白色帶狀。
曉星即晨星,詩人在屋子里望見窗外天空中長河逐漸疏落,晨星也逐漸稀微了,他必定是整晚沒有睡覺。什么事使他長夜無眠,一個人坐在幽深的屋子看長河漸落,看曉星西沉呢?想必是孤獨寂寞的心情沒有辦法排解吧!所以當他望向夜空的時候,很自然便會聯想到月中的嫦娥,詩人便一廂情愿的寫到「嫦娥應悔偷靈」,也許暗中也透露自己對以失落感情的悔恨,寫來深情感人。
關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話,古書中有很多的記載,日人白川靜先生曾綜合各家的說法加以整理歸納。 后羿,有些書稱他為后羿,是一位英勇且善于射箭的天神。
嫦娥又叫姮娥,是后羿的妻子,他原本是天上的女神,和月亮女神常羲在傳說上有些關系。 故事發生在唐堯時代,曾經有九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造成嚴重的的旱災,給賢能愛民的堯帶來極大的憂愁煩惱,堯每天向天帝帝俊禱告,請求天地為人民解除這個災害。
十個太陽原是帝俊和他的妻子羲和生的,他們原來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每天由母親羲和駕車護送一個太陽到天空值班,但日子久了,千百萬年都如此輪流值班,他們覺得很乏味,便私下商議第二天早晨轟的一聲全跑出來,不理會羲和媽媽在車上大聲呼喚,頑皮的太陽覺得這樣很好玩,便每天都結伴出來,不愿分開。 大地受不了十個太陽炎熱的烘烤,植物枯死,野獸也四處侵害人民,人民或熱死,或餓死,或被野獸吃掉,天帝只好派遣后羿帶著一張紅色的弓,十枝白色的箭到地球上幫助堯解決難題,因為十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兒子,天帝只讓后羿裝個樣子嚇一嚇十個太陽,并不希望后羿射下十個太陽。
后羿帶著妻子嫦娥降到凡間,看到愁苦的堯,以及奄奄一息的可憐人民,他們。
五、寫嫦娥的詩有哪些
月夜,詩人們遙望明月,自然會聯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并以此為題吟詩遣興。
嫦娥,也作姮娥、恒娥,系神話故事中后羿之妻。后羿從西王母處取得不死之藥,嫦娥偷吃后奔上月宮。
在眾多吟詠嫦娥的詩中,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是一首耐人咀嚼的佳作: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詩寫嫦娥獨處月宮,孤寂凄涼,長夜不寐,她應悔恨當初不該偷吃不死之藥奔月。古今學者大都認為此詩有寓意,至于有何寓意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思人,或以為是悼亡,或以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
筆者以為,對此詩有何寓意,解詩者大可不必像科學家那般論證坐實,還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不是說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寫嫦娥悔恨的還有李商隱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應斷腸”(《月夕》),宋代詩人晏殊的“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
明代邊貢的《嫦娥》也寫得很出色: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此詩由望月聯想到嫦娥在月宮的孤寂,進而將天上與人間聯系起來,突出嫦娥與人間兩相憶這一中心,欲露還藏.似淡實美。 嫦娥——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 1、深:暗。
2、長河:銀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韻譯】: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評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
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
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
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中國與月亮有關的神話中,恐怕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最為膾炙人口,且又家喻戶曉。
中國文學作品里,也有很多文人以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做為寫作題材,其中尤以李商隱的〈嫦娥〉詩最具代表性。 李商隱字義山,是晚唐的代表詩人,才學兼具,卻多愁善感,二十多歲便考取進士,他原來也有很高的政治理想抱負,但一生之中卻被政治派別和感情的痛苦所糾纏,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感傷憂郁的性格。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正是唐代牛、李兩派排擠傾軋最激烈的時候,他原依牛派的令狐绹考取進士,后與李派王茂元的女兒結婚,婚后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夫人死了,他非常感傷。政治上的沖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詩呈現憂愁悲傷的情調。
這首詩是以嫦娥奔月的故事為題材,襯托詩人身心兩方面的寂寞孤單。 云母是一種很珍貴的礦石,切割成薄片便成半透明的晶體,可以透光,古人拿來做鏡屏,或屏風上的裝飾品。
屏風是古人陳設于室內,用以擋風或遮蔽的用具。這首詩中的屏風用云母裝飾,可見很精美細致,「燭影深」是指屏風后面透出來的燭光,詩人用「深」字形容燭光映在屏風上的燭影,讓人覺得屏風后面的屋子很幽深。
屋子的主人,在幽深的屋內,望向窗外,只見「長河漸落曉星沉」。 長河指銀河,又叫天河,是由大量恒星構成的星系,在晴天的夜空,呈銀白色帶狀。
曉星即晨星,詩人在屋子里望見窗外天空中長河逐漸疏落,晨星也逐漸稀微了,他必定是整晚沒有睡覺。什么事使他長夜無眠,一個人坐在幽深的屋子看長河漸落,看曉星西沉呢?想必是孤獨寂寞的心情沒有辦法排解吧!所以當他望向夜空的時候,很自然便會聯想到月中的嫦娥,詩人便一廂情愿的寫到「嫦娥應悔偷靈」,也許暗中也透露自己對以失落感情的悔恨,寫來深情感人。
關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話,古書中有很多的記載,日人白川靜先生曾綜合各家的說法加以整理歸納。 后羿,有些書稱他為后羿,是一位英勇且善于射箭的天神。
嫦娥又叫姮娥,是后羿的妻子,他原本是天上的女神,和月亮女神常羲在傳說上有些關系。 故事發生在唐堯時代,曾經有九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造成嚴重的的旱災,給賢能愛民的堯帶來極大的憂愁煩惱,堯每天向天帝帝俊禱告,請求天地為人民解除這個災害。
十個太陽原是帝俊和他的妻子羲和生的,他們原來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每天由母親羲和駕車護送一個太陽到天空值班,但日子久了,千百萬年都如此輪流值班,他們覺得很乏味,便私下商議第二天早晨轟的一聲全跑出來,不理會羲和媽媽在車上大聲呼喚,頑皮的太陽覺得這樣很好玩,便每天都結伴出來,不愿分開。 大地受不了十個太陽炎熱的烘烤,植物枯死,野獸也四處侵害人民,人民或熱死,或餓死,或被野獸吃掉,天帝只好派遣后羿帶著一張紅色的弓,十枝白色的箭到地球上幫助堯解決難題,因為十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兒子,天帝只讓后羿裝個樣子嚇一嚇十個太陽,并不希望后羿射下十個太陽。
后羿帶著妻子嫦娥降到凡間,看到愁苦的堯,以及奄奄一息的可憐人民,他們聽到天神。
六、《乞巧》和《嫦娥》都是描寫什么的古詩
乞巧 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
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
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后資料袋的內容,感受人們過節時的喜悅。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要引導學生結合全詩的理解,進一步體味詩中展示的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嫦娥 關于這首詩的詩意歷來解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諷刺女道士的,有人認為是悼亡,有人說是抒發“流落不遇”之情,有人則說是自懺之作。這些說法都不主觀臆斷之嫌,最好還是就詩篇所描寫的內容去理解。
詩題是《嫦娥》,但并非詠月中仙子嫦娥,似是描寫一個和嫦娥的處境、心情相仿的婦女的感受。第一句描繪深夜室內情況。
精美的云母屏風放在床前,夜色已深,燭光暗淡,屏風上的燭影也越來越暗。這里用一“深”字,表現燭影,同時也展示了夜色之深,又暗示女主人公獨處無眠。
次句寫室外景物。女主人公長夜不眠,庭中仰望,天將拂曉,耿耿銀河已逐漸西移,晨星出現在東方的天際中,但隨著天色將明,晨星漸漸隱沒。
這句的一個“漸”字,表明時間推移,孤獨寂寞的女主人公,又將度過了一個徹夜不眠的長夜。這兩句的特點是渲染環境氛圍,烘托女主人公孤寂凄冷的情懷。
三四兩句寫女主人公展開想象。她由銀河、晨星而想到月,由月而想到月中仙子,再想到嫦娥奔月后的孤寂無侶,結合自己獨處孤室的情況,很自然地會有后悔偷藥奔月的想法。
這雖是想象之詞,但又合情合理。全詩抒寫孤寂凄冷之情,當然寄托著詩人寥落不偶的身世之感。
七、乞巧和嫦娥都是描寫什么的古詩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詩文解釋】 云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銀河漸漸疏落,啟明星要消失了。嫦娥應該后悔偷吃了靈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詞語解釋】 長河:銀河。 【詩文賞析】 這首詩借嫦娥飛月的故事抒寫了身處孤寂中的感受。
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正是本詩的特色。
全詩精致傷感,蘊含深厚。 乞巧 林杰 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牛郎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詩文解釋】 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織女在喜鵲橋向會。家家戶戶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盡了幾千幾萬條紅絲線啊。
【 主題】 詩人林杰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詩文賞析】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線幾萬條。”
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嫦娥是描寫什么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