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詩70首比較有名的詩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題》2.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唐.賈島《戲贈友人》3.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難摹——宋.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勒思二僧》4.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金.王若虛《論詩詩》5.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清.黃遵憲《雜感》6.縱橫正有凌云筆,俯仰隨人亦可憐——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7.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宋.戴復古《論詩十絕》8.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清.張問陶《論詩十二絕句》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宋.楊萬里《讀張文潛詩》10.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遺山論詩》11.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12.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清.趙翼《論詩五絕》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歐陽修《吊僧詩》 14.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宋.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唐.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賈島《題詩后》 19.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唐.盧延讓《苦吟》 20.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21.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興》 22.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23.論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闕——清.黎志遠《漢陽舟次》 2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5.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謝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韓愈《調張籍》 27.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唐.杜牧《讀韓杜集》 28.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宋.陸游《示子聿》 古詩名句分類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鶴鳴》 2.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漢樂府民歌《城中謠》 4.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晉.劉琨《重贈盧諶》 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煥《登鸛雀樓》 6.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7.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8.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唐.李紳《憫農》 9.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調張籍》 10.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嘆》 12.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宋.陳亮《三都樂》 13.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宋.王邁《讀渡江諸將傳》 14.萬物興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16.一寸光陰一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來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樓外樓——宋.林升《題臨安邸》 19.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0.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21.寅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唐.李紳《答章孝標》 2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4.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唐.劉禹錫《楊柳枝詞》 25.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唐.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27.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宋.釋文向《過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3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高明《琵琶記》 3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33.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蘇麟《斷句》 34.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3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歌頭》 36.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元.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 37.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元.白樸《陽春曲.題情》 38.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明.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趙翼《論詩》 古詩名句分類三:友誼愛情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木瓜》 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
二、形容對比的詩句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三、古詩詞中比較霸氣的詩句有哪些
中國最有霸氣的詩句!(精辟、酣暢、淋漓)掛一漏萬, 管窺之見;執經叩問, 掃徑以待。
(渴望有識之士補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力拔山兮氣蓋世!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黃金若糞土 肝膽硬如鐵策馬渡懸崖 彎弓射胡月人頭做酒杯 飲盡仇讎血揚鞭慷慨蒞中原 不為仇讎不為恩只覺蒼天方潰潰 欲憑赤手拯元元十年攬髻悲羸馬 萬眾梯山似病猿我志未酬人猶苦 東南到處有啼痕忍令上國衣冠淪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還我河山一門七進士 父子三探花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天下風去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摧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今宵一場醉!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它強任它強,輕風拂山岡, 它橫任它橫,月光照大江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十年磨一劍,霜寒未曾試望門頭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慷慨過燕市, 從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八百里分為麾下炙 五十弦翻賽外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老天順我老天昌,老天逆我叫它亡!要知兵器為兇器,圣人不得已用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用舍由時,行藏在我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渡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已,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擋百萬師.琴聲動武林 劍在手中握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醉臥美人膝, 醒掌殺人權不求連城璧, 但求殺人劍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伏波唯愿裹尸還,定遠何需生入關莫遣只輪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王候將相,寧有種乎老夫聊發少年狂…………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振長策而御宇內,執搞樸而震天下吾輩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遍化龍風蕭蕭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入門不拜騁雄辯, 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 指揮楚漢如旋蓬不料韓信不聽話, 十萬大軍下歷城齊王火冒三千丈, 抓了酒徒付鼎烹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玉樹歌殘王氣終, 景陽兵合戍樓空老子人間無著處,一樽來作橫山主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南西北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提師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此去黃泉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相逢意氣為君飲, 系馬高樓垂柳邊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樓。
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天下文章數瀟湘 瀟湘文章數吾鄉 吾鄉文章數吾弟 吾為吾弟改文章唯大英雄能本色 是真名士自風流他日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世事如棋 乾坤莫測一生思破紅塵路 劍藏廬軒隱迷蹤萬戰自稱不提刃 生來雙眼篾群容征衣風塵化云煙 江湖落拓不知年劍癡刀狂世紛云 今將衣缽卸雙肩踏盡千山無人識 當初枉受成名牽東風吹醒英雄夢 笑對青山萬重天難定紛紛甲子年 千魔蕩蕩白陽天蒼天旨意著書命 諸子虔誠扶道顛佛燈點亮華光現 一線生機救末年丈夫非無淚 不灑離別間一劍平生恨 氣短英雄膽蟄龍已驚眠 一嘯動千山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千山萬嶺吾獨行 千軍萬馬吾不驚 千招萬式吾驚練 千萬身價業小靈君不見長江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與生俱來人中首, 惟我與天同齊壽雙腳踏翻塵世浪, 一肩擔盡古今愁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少年十五二十時 步行奪得胡馬騎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生子當如孫仲。
四、古詩70首比較有名的詩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題》 2.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唐.賈島《戲贈友人》 3.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難摹——宋.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金.王若虛《論詩詩》 5.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清.黃遵憲《雜感》 6.縱橫正有凌云筆,俯仰隨人亦可憐——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7.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宋.戴復古《論詩十絕》 8.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清.張問陶《論詩十二絕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宋.楊萬里《讀張文潛詩》 10.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遺山論詩》 11.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12.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清.趙翼《論詩五絕》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歐陽修《吊僧詩》 14.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宋.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唐.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賈島《題詩后》 19.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唐.盧延讓《苦吟》 20.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21.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興》 22.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23.論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闕——清.黎志遠《漢陽舟次》 2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5.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謝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韓愈《調張籍》 27.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唐.杜牧《讀韓杜集》 28.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宋.陸游《示子聿》 古詩名句分類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鶴鳴》 2.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漢樂府民歌《城中謠》 4.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晉.劉琨《重贈盧諶》 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煥《登鸛雀樓》 6.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7.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8.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唐.李紳《憫農》 9.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調張籍》 10.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嘆》 12.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宋.陳亮《三都樂》 13.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宋.王邁《讀渡江諸將傳》 14.萬物興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16.一寸光陰一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來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樓外樓——宋.林升《題臨安邸》 19.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0.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21.寅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唐.李紳《答章孝標》 2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4.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唐.劉禹錫《楊柳枝詞》 25.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唐.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27.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宋.釋文向《過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3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高明《琵琶記》 3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33.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蘇麟《斷句》 34.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3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歌頭》 36.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元.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 37.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元.白樸《陽春曲.題情》 38.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明.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趙翼《論詩》 古詩名句分類三:友誼愛情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木瓜》 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
.。
五、有對比的詩歌
運用對比的手法的詩歌如下:
1、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意思:全國有無數的閑置農田,但是農夫還是餓死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出自:《憫農》作者:唐朝李紳。
原文:
憫農二首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里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后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并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意思;富貴人家的紅漆大門里散發出酒肉的香味,路邊就有凍死的骸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最有名的是:“朱門酒肉臭(xiù),路有凍死骨。”
這篇杰作是用傳統的五言古體寫成的。五古是漢魏以來盛行的早已成熟的詩體,僅就“詠懷” 之作而言, 杜甫之前已有阮籍的《詠懷》、左思的《詠史》、庾信的《詠懷》、陳子昂的《感遇》、張九齡的《感遇》等著名組詩。
“轉益多師”的社甫當然從漢魏以來五言古詩的創作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但把《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宇》和所有前人的五言古詩相比較,就立刻發現在體制的宏偉、章法的奇變、反映現實的深廣和藝術力量的驚心動魄等許多方面,都開辟了新天地。正如楊倫在《杜詩鏡銓》里所說:“五古,前人多以質厚清遠勝,少陵出而沉郁頓挫,每多大篇,遂為詩道中另辟一門徑。”
六、《詩經》里比較美的詩句有哪些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譯: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在河灘。美麗賢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侶。
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譯:初生蘆葦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
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譯:桃樹繁茂,桃花燦爛。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譯:淺笑盈盈酒窩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